民国时期,电影业刚刚兴起,大家庭对“演员”的成见还很深,但她却敢于冲破家庭和世人的偏见,家喻户晓。
不管是包办婚姻还是自由恋爱,她的原则是一言不合就分手。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自己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还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美容院。
真正实现了独立、自立、自强。
在那个混乱复杂的时代,她用勇气和智慧活出了双文女主的身份。
她就是王汉伦。
01 家道中落,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03年,王汉伦出生在苏州一个富裕的家庭。他原名彭建清。
王汉伦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非常聪明,深受父亲喜爱。
她早早被送到上海圣玛丽女子学校接受新的教育,英语流利。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她以后一定会是一个乖巧有教养的大小姐。
然而,生活哪有那么顺利,尤其是在民国乱世。
当时16岁的王汉伦还在学校安心读书,突然有人上门为她办理退学手续。
原来,王汉伦的父亲因病突然去世,家里的一切事情都由大哥一手包办。
哥哥舍不得花钱让她出国留学,赶紧给她选了个老公,东北的张某煤矿主管。
这样一来,他不仅可以摆脱吃闲饭的包袱,还可以赚到不少彩礼。
就这样,王汉伦稀里糊涂地结婚了。这个张主管不仅长相粗俗不识字,还特别喜欢在外面玩。
这不,他刚和王汉伦结婚,第二天就出去撩妹,勾搭上了一个日本女人。
王汉伦对丈夫没有感情,经常视而不见,见不得了,也会好好劝说。
没想到张主任不仅用言语羞辱他,还动手打人。
王汉伦一边忍着,一边寻找机会。不久,张监事被调往上海,王汉伦陪同。他认为张主管在新的环境中可以改变和约束自己。
结果,细心的王汉伦发现,张省长总是秘密会见日本人。她趁着张省长出去,在书房里发现了他帮日本人低价买地的合同可美容院,吓了一跳。
王汉伦委婉地劝说丈夫不要和日本人交往,不要做反国家的事。张警官听不进去,但嫌她碍事,威胁她闭嘴,还拳打脚踢。
如果说欺骗偷粮是小爱,那么通敌卖国就是原则问题。张主管的行为,彻底触动了王汉伦的底线。这一次,她毅然提出离婚。
出乎意料的是,张警司并没有干涉,爽快地答应后,非常“大方”地给了王汉伦300元的赡养费。
王汉伦不服,她鄙视那些脏钱。
他简单收拾了嫁妆带来的软绵绵的东西,潇洒地离开了。那时候的女人,不依靠娘家,不依靠婆家,根本不可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
车到山上肯定有路。固执的王汉伦决定自力更生。
02 步入社会,自食其力,成名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工作机会很少。幸运的是,王汉伦在学校成绩不错,英语也有优势。
一开始,她经邻居介绍到一所小学教书,但女教师的工资低得入不敷出。
后来,他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工资还是很低。为了养活自己,王汉伦学会了英文打字,终于在一家外企得到了一份收入相对丰厚的职位。
碰巧外企的同事是一家电影公司的股东,正在为一部电影物色女主角。看到王汉伦洁白的牙齿和明亮的眼睛,他立即邀请她去试镜。
王汉伦一开始很犹豫,毕竟她对拍电影完全是门外汉,但听同事说片酬不错,她还是决定试一试。
导演让王汉伦在镜头前表演悲喜等内心戏,发现她的表情自然而上镜。
马上就和她签了合同。约定报酬为500元,每月还有20元的补贴。
兄嫂得知王汉伦要拍电影,大发雷霆,要求她立即退出拍戏。
小姑子甚至不顾形象,在片场大骂她,说她丢了家族,丢了祖宗。
大哥也会把她带回家族祠堂,让她接受家规的惩罚。
王汉伦现在能靠自己了,哪里受得了这样的侮辱?多年的委屈和怨恨全部爆发出来:“从今以后,我与你们彭家再无瓜葛!”
从此,她改名为王汉伦。
从此,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了高家的彭小姐,只有重生的自由灵魂王汉伦。
心怀理想的王汉伦立即投身电影事业。她不怕苦、不怕累,每天拍摄十几个小时。
她出演了这部全彩电影《孤儿救祖》。
因为从小失去双亲,经历过包办婚姻,深切体会到女性在求职过程中的无奈和苦难,所以在影片中扮演主角的角色真实自然。
《孤儿救祖》上映后,引起了大众的情感共鸣,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王汉伦精湛的演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这一年,她20岁。
接下来,王汉伦又拍摄了《玉梨魂》、《小工人》等影片。出勤率很高,老板赚了很多钱,但合同里承诺的工资一直没有发给她。
这时,追击王汉伦的达官贵人排起了长队。只要她愿意,繁华富贵触手可及,但王汉伦不想靠男人,她要靠实力挣钱。
她选择换一家公司重新开始。在这家公司,她拍了《闺蜜梦中的男人》、《弃妻》等片子,赚足了名气,却依然没有拿到片酬。
此次王汉伦将公司告上法庭,经过双方的一番较量,法院判决王汉伦胜诉,王汉伦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赔偿。
03自己创业可美容院,开电影公司,开美容院
经过这件讨薪事件,王汉伦决定自己开一家影视公司,这样自己就不会再依赖别人,不再被别人剥削。
汉隆影业就这样成立了。这一年,她26岁。
王汉伦千辛万苦找到了著名导演卜万仓,买下了《盲爱》的剧本。买相机的钱不够,王汉伦到处借,拍摄工具凑齐了。
工作室租得好,我是女主角。但卜万仓导演喜欢赌马,经常因此耽误拍摄。
为了节省成本,王汉伦只能用自己拍过的子镜头,借助买来的小型手摇投影仪,在家一边放映一边剪辑。
克服重重困难,这部由王汉伦亲自投资、监制、主演的电影终于杀青。
紧接着,王汉伦亲自上映,并带着影片到全国各大城市放映。
为节省宣传成本,王汉伦采取放映间隙与观众见面的方式,加强与观众的联系。这种明星路演的形式,着实吸引了一大批粉丝。
这个出身封建大家庭的女人,凭借超强的行动力和胆识发了大财,甚至有不少国外的片商前来订片。
王汉伦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王汉伦眼光独到。她发现美容行业蕴藏着巨大商机,于是前往巴黎美容博士开办的美容学校深造。据说她是唯一的中国学生。
借助自身的名气,“汉伦美容院”收获了第一批铁杆粉丝,而王汉伦的100多种美容护肤产品和方法也确实独树一帜,效果明显。
美容院每天人山人海,上海名媛名媛名媛争相光顾。
在经营美容院的过程中,王汉伦结识了杭州名人王继焕,王继焕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王汉伦本打算多交往一段时间,却抵挡不住王继焕的甜言蜜语,王汉伦赶忙赶往杭州求婚。
没想到,结婚后的王继焕却换了一张完全不同的脸,想方设法骗取王汉伦的钱。而她经常喜怒无常,不仅出言羞辱王汉伦,还严格管束她,只要她出门,就会被人盯上。
王汉伦仿佛置身于地狱。她设法联系上了她的律师朋友,并在他的帮助下起诉离婚。
经过长时间的纠缠和大量的金钱,他终于能够重获自由。
经历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后,王汉伦四十余年一直孤身一人。
04 以王冠为姓,活出自我,闪耀光芒
美容院生意红火,王汉伦准备扩大规模,开分店。抗日战争爆发,上海沦陷。
日本人看中了王汉伦的形象和影响力,邀请她做亲日宣传员,被她严词拒绝。得罪了日本人后,韩伦美容院只好倒闭。
失去了经济来源,王汉伦又开始了艰苦的生活。但无论多么艰难,她都没有向日本人屈服。
解放后,王汉伦加入上海电影艺术团,成为一名“人民艺术家”。哪怕是一个字,她也认真对待。
闲暇之余,王汉伦喜欢读书、练字,成了一个平凡而慈祥的老人。
1978年,王汉伦在上海逝世,结束了她精彩的一生。
她曾这样解释自己名字的由来:“‘王’是老虎头上的标志,我要像老虎一样无所畏惧。”
纵观王汉伦的一生,她真的做到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无所畏惧地活出了自己。
两次婚姻,遇到不厚道的人,敢于及时止损,不让自己沉浸在痛苦中。即使付出离开家的代价,也要获得自由。
当演员受到打压时,她勇敢反抗,用法律手段为自己争取权利。
开公司,当老板,活出自己,但坚持原则,热爱祖国。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大义发生冲突时,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无论多么艰难,她都坚守底线,无所畏惧,从不抱怨。
她始终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活得潇洒率性。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