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医美频现违规,机构的锅还是平台的罪?

2022-12-17 09:12:32 论坛: 动态 作者:傅士凯

文/每日资本

美团医美频频违规,是机构的错还是平台的错?

近日,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在美团等平台上搜索可以发现,有大量商家在提供未在国家药监局备案的产品,其中包括“美白针” ”和“溶脂针”。

此前,上海市卫健委监管所刚刚发布了多起医疗美容警示案例,强调“美白针剂”、“溶脂针剂”不属于合法的医疗美容项目。上海市卫健委监察所卫生技术人员监察科科长刘红表示,“美白针剂”和“溶脂针剂”在国内没有得到正式批准,不合法医学美容项目。正规守法的医美机构和医师是不会给患者注射这些产品的。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继外卖、团购、酒店、旅游、出行、票务、短租、家政、生鲜电商等领域后,于2017年进军医美行业。2018年,美团将医美业务从细分品类剥离,升级为独立事业部,瞄准轻医美市场。

目前,美团主打“轻医美”,对于“重医美”仍是保守策略。所谓“轻医美”,是指玻尿酸、肉毒素、水光针等用户做出相对轻决策的医美项目,而不是隆胸等项目。目前,“轻医美”在美团平台的订单量占比超过70%。

去年12月,美团点评医美健康事业部负责人李晓晖表示,通过该平台了解医美的用户平均每月超过2400万,医美在线交易额同比增长388%。但在增长的背后,美团对于平台内医美企业信息的掌控也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丁道士告诉《每日资本》,美团进军医美行业,主要承担平台的角色。虽然美团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行业乱象,从源头上找一些靠谱的机构合作,对发帖内容进行审查,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杜绝医疗事故或纠纷的发生。

上海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段兆奇律师向《资本日报》介绍,美容针也是药品,依法应当进行注册,否则构成销售假药罪。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有关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提供者要求赔偿。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未能提供销售者或者服务提供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所以,

美容风险变毁容?

医美行业乱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艾瑞咨询估计,中国有超过80,000家生活美容店非法开展医美项目。在从业者方面,据中国整形外科协会统计,中国非法从业者至少有10万人。医美市场流通的针剂正品率仅为33.3%,即每3支针剂中就有2支为水货、假冒等非法针剂。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美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国内医美行业事故多发于黑医美机构。没有办法,也很难维权。

中消协新闻公共事务部主任任静曾公开表示,2015年,全国消协共接到医疗美容行业投诉483件。超过 10 次。仅2019年上半年,全国医美投诉量就达到3535件。

作为医美领域的重要玩家,美团也未能幸免。2020年6月美容院除螨,《法治第一线》报道,广西女孩小月于2019年12月在美团平台上看到了美容连锁店“汇医堂”。今年5月,在美容师的推荐下,我做了“光子嫩肤”项目,但后来面部大面积烧伤。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初步诊断,体表烧伤面积<10%,面部烧伤面积1.5%。小月说,自己是从事行政接待工作的,现在脸毁容了,公司让她请假在家养病。

截至2020年7月29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美团点评的投诉量为2.55万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医美业务的。

有消费者表示,2019年10月,她在美团购买了一家美容机构的优惠券,却遇到商家诱导分期贷款、夸大问题、超卖等问题。据了解,她曾到美容院去除螨虫,但美容院负责人夸大了螨虫的严重性,称不治疗会很可怕。后来,主任诱导她办理了信用卡,然后支付了6800元。期间除了密码和人脸识别,其他都是商家操作。第二天她要求退款,但商家说盒子不可以退。

另一位消费者也反映,2017年前后,她在美团看到一家美容机构有十几元的体验活动,后来又骗她收取数千元的费用,而且做了很多次都没有明显效果。后来经不住再三劝说,2018年,她又开了一个箱子,付了2万元。期间,店长和工作人员总是来回换衣服,有工作人员用针头戳她的脸,导致她多次发炎,导致她不得不到专业医院进行面部治疗。那时候他还是个学生,身上没有多少钱,就让她替一美健借钱。现在她想退掉未做的布景,但商家不给退款。

谁是罪魁祸首?

中国医美行业一直被贴上“暴利”的标签。华熙生物和昊海生物都是医美行业的上市公司,其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019年年报显示,华熙生物实现全年营业收入18.86亿元,同比增长49.28%;净利润5.86亿元,同比增长38.16%。其中,华熙生物综合毛利率为79.66%,与贵州茅台等优质白酒企业接近;昊海生物玻尿酸产品毛利率在93%以上,属于高毛利品种。

(艾媒咨询)数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医美行业规模将达到3150亿元。目前,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较低。与美国、巴西、韩国等成熟国家10%左右的水平相比,中国医美市场渗透率仅为2%左右,仍有5倍的发展空间。

高利润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美团、阿里巴巴等巨头入局。2018年9月,阿里健康与医美公司艾尔建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阿里健康与医美平台,在医美真伪查询、在线医美预约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2019年1月,美团联合上游医美药品品牌及分销机构,共同发起成立“正品联盟”;光子嫩肤项目出现在拼多多万人团活动页面,“艾斯特艾斯特医疗美容医院”等机构也正式入驻拼多多平台……

据悉,在招商层面,平台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目前,入驻美团点评的医美机构均为认证机构,医生资质全部公开透明。公司拥有多个大型审核团队。

中观咨询执行董事王文华曾对媒体表示,美团点评涉足医美渠道具有巨大优势。大挑战。随着商户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如此严格的审核方案能否落实到位,平台方能否克制自身的逐利冲动,不放松审核标准,仍需检验。因此,用户信任会存在风险。除了入驻的医美机构外,难免会有一定概率的用户投诉,用户信任度的流失可能会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美团点评股价飙升89.4%。最新股价为每股193港元美容院除螨,总市值已达1.13万亿港元。作为新兴的互联网巨头,美团不仅需要在市场上“攻城略地”,也肩负着更多的社会责任。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