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机构消费陷阱多,美丽陷阱(组图)
《美丽陷阱》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医学美容越来越走进我们的生活。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中国医美市场规模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 2018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或达2245亿元。 然而,医疗美容服务在给人们带来新感受的同时,引发的纠纷和投诉也越来越多。
美容机构消费陷阱多
近日,兰州女大学生罗倩(化名)在七里河区西站路口被美容机构推销员拦下,强行强行两张免费美容体验卡:可免费体验皮肤测试并赠送价值198元的面膜。 经不住热情的促销和“免费”的诱惑美好美容院,罗倩和同学们走进了美容院,她们分别被带进了两个房间,手中的“体验卡”也被拿走了。 没想到,“免费”的体验变成了“惊险”的体验,罗迁最后还是花了100元体验才脱身。
除了打着免费体验的幌子强制消费外,预付费消费、发卡容易、退款难的投诉屡见不鲜。 蓝景商李迪(化名)在某美容会所打着“充值4000元,优惠4000元”的广告下,花4000元办会员卡。 几个月后,李迪找到俱乐部想要退卡,并退还4000元本金,但因办卡前向会员说明一年内无法退卡而被拒绝.
罗迁和李迪的经历并不是孤例。 免费体验、预付费消费成为强制消费。
微信营销维权难
韩梅(化名)今年32岁。 半年前,通过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做微整形的维尚。 每天,这家微商都会在朋友圈“安利”各种美妆单品,并用各种实时动态的整容小视频刷屏。
因为熟人的推荐,韩梅享受了“优惠价”,花了2100元做了一套半永久眉毛和嫁接睫毛。 韩梅说,纹眉师提前10分钟到了,做了一些简单的准备,就开始纹眉了。 整个过程用了一个多小时。 完成后,纹眉师简单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项,然后收拾行装,匆匆赶往下一家店。 按照事先约定,韩梅是通过微信支付的,除了转账记录外,她并没有任何消费凭证。
一位从事美容行业的经理告诉记者:“这些纹眉师都是流动性的,没有固定的场所,要么挂靠在美容店、美甲店,要么上门服务。” , “比起正规的美容机构或整形医院,这里便宜美好美容院,但消费者往往‘贪小便宜,吃大亏’。因为在没有正规资质的美容会所做整容,从药物到技术,到效果“很难保证。消费者在维权时,往往无法提供发票证明自己与医美机构存在事实医患关系,导致维权之路陷入僵局。”
速成班的美容医生
美容机构不正规,美容师身份存疑。 近年来,医美市场需求大、利润高,但医师资源十分有限。 在这样的利益驱使下,不少零基础的外行“变身”成为“整形医生”。 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兰州微整形培训”,相关词条数以万计。 记者随机致电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介绍,该校教师均为具有十多年临床经验的整形专家教授。 零基础学员,动手教学。 微整形班5天培训费用6800元。 培训中心还开设中医埋线、水光针技术、美白针剂等培训课程。 学员毕业后基本可以独立经营,月收入上万元。
“纹眉、美瞳等,操作起来非常简单,风险小,成本低,学起来也快,关键是收入非常可观,简单的几套纹眉就能赚到一万多元一个月。” 从事美容行业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
据专业医院的整形医生介绍,微整形看似简单,但对医生的技术要求非常高。 通常,合格的整形外科医生必须经过大学的专业培训,并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 目前,很多医学美容从业者在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情况下就中途转行。 这也是近年来医疗美容纠纷增多的一个主要原因。
医美需谨慎
除了经营机构自律不严、整容行业行业规范不完善,消费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也导致整容行业问题频发。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建议,消费者在接受医疗美容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美容机构。 ; 对于美容整形机构使用的药品,要认真核对是否有国家药品批号,防止药品来源不明; 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王广宇认为,消费者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拒绝非法医疗美容,切莫盲目消费,轻信朋友圈。 接受医疗美容服务时,必须有书面的服务协议,协议条款必须清晰明了。 不要轻信美容院的口头承诺,以免日后纠纷责任不清。
来源:甘肃日报周边(ID:)
Gango 推荐读物
- 上一篇 >:辽宁锦州古典中式别墅装修风格收到大家喜青睐。
- 下一篇 >:美容店铺起名技巧、原则与好听招财的美容护肤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