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美容仪良莠不齐的产品质量多火热?企数据告诉你

2023-01-03 11:01:11 论坛: 动态 作者:倪育维

新财经头条(微信号:)

高粱资本创始合伙人董新瑞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美容仪器在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都还处于发展初期。 质量有待提高。 家用美容仪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低准入门槛下的隐患,亟待有针对性的监管和标准来规范行业。

近日,日本家用美容仪品牌雅梦公布了2022年5-10月的主要财务数据。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雅梦综合净利润同比增长62%至45亿日元(约2.34亿元),创历史新高。 营业收入增长27%至2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76亿元),高于此前预期45亿日元。 除了龙头品牌的出色表现,家用美容仪近年来也频频获得融资,销售额增长迅猛。

一方面备受资本推崇,另一方面却不断被曝出安全问题、虚假宣传等问题,其功效一度受到市场质疑。

高粱资本创始合伙人董新瑞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美容仪器在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都还处于发展初期。 质量有待提高。 家用美容仪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是低准入门槛下的隐患,亟待有针对性的监管和标准来规范行业。

家用美容仪有多火?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共有16472家美容仪相关企业,近三年新增3689家。 《华夏时报》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美容仪”,展示的品牌有100多个,其中排名第一的美容仪显示月销量过万台。 这些美容仪的详情页都有各种促销功能,去黑头、美白、淡化眼纹、抗衰老、瘦脸紧致等等,好像无所不能,而且价格跨度很大。 300元到6000元之间。

家用美容仪在国内有多火? 从龙头品牌的业绩数据可以看出。 家用美容仪品牌雅梦在报告中指出,其针对中国电商网站的美容仪表现好于预期。 其中,“双11”期间美容仪器的销售带动了营收增长,产品在天猫上大受欢迎。 由于财务数据相对强劲,亚梦表示,其对2022财年的业绩预期维持不变。 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至5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97亿元),净利润增长19%。 %,达到66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43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约为100亿元,在“美容经济”的拉动下,预计2025年将达到251亿元至374亿元。

对此,CEO吴代琪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美容院价格,近几年家用美容仪火爆的原因,一方面是消费者美容意识的觉醒; 另一方面,行业刚刚兴起,没有龙头企业,这也意味着机会比较大,甚至信息不畅,也很容易获利,因此受到资本的青睐。

高级顾问陈小秋也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从消费市场来看,近年“抗衰老”概念的流行催生了美容仪的发展。 美容仪的价格、便利性和效果介于护肤品和昂贵的美容品之间。 医院之间的“中和”产品受到消费市场的追捧; 从利润的角度来看,低成本、高溢价、高利润使得美容仪器在资本市场上极具吸引力,并且借助国内产品线供应链的日益成熟和国内消费电子市场份额的提升而近几年的护肤品也让资本市场看到了美容仪赛道的巨大空间。

乱象频发,行业监管亟待加强

尽管市场火爆,资本追捧,但近期,家用美容仪的安全问题、功效问题、虚假宣传等问题频频被曝。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家用美容仪”产品的投诉层出不穷。 一些消费者抱怨美容仪用过后没有效果,甚至出现烫伤、烂脸、长痘痘,甚至毁容等问题。

就在今年8月,初普主动召回18万余台“初普第一代止眼”型号家用射频美容仪,理由是该设备存在灼伤皮肤的安全隐患。 紧接着,10月,美容仪器Refa关联公司(上海)因发布虚假广告被浦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45万元。 去年,李佳琦的关联公司在某电商平台推广一款美容仪时,也因使用误导消费者的促销用语被相关部门罚款30万元。

亚洲天然护肤研究中心配方开发部主任孙艳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容仪分为不同的功能,清洁功能和促进功能吸收是真实的。 然而,对于大多数家用美容仪来说,还是很难达到淡化细纹、提拉紧致等明显效果。 要想真正做到高科技护肤,又要保证安全,就需要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可以看出,2016年至2020年,亚梦的研发费用仅增长了1.14%,但营销费用仍占总费用的3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关问题。” 营销专家张雅芝说。

大飞资本董事总经理张莉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家用美容仪作为一种新产品,由于缺乏标准,在行业内普遍比较混乱。首先,家用美容仪不属于医疗器械,属于家用电器范畴。”

张莉表示,国家目前有两项适用于此类产品的强制性国家标准:GB 4706.15-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护肤毛发专用要求》和GB 4706.85-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专用要求》用于安全的紫外线和红外线辐射皮肤电器的电器”。 但上述国家标准的安全标准相对宽松,美容仪器的很多技术参数都没有具体的标准和规范。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更期待美容仪带来的‘精致提拉’和‘淡化细纹’效果,目前没有标准约束,相关功效试验完全由有资质的公司进行。” “ 表达紧张。

吴代奇还指出,“由于市场鱼龙混杂,价格参差不齐,难免会有一些厂家的产品质量低劣上海美容院价格,或者以概念为主的产品充斥市场。”

尽管家用美容仪市场还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少人仍看好行业的未来。 陈小秋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借助抗衰老理念和近年疫情带来的居家消费习惯,美容仪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高端美容仪市场仍被雅梦、热发等国际品牌所占据。 中国品牌能否瞄准中高端市场这块大蛋糕,关键在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走“高科技”路线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

董新锐也指出:“家用美容仪的问题不在于市场需求,未来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可能会带动家用美容仪行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应该着重加强技术研发和技术研发。”开发能力,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强化差异化,差异化打造系列化产品矩阵,相信未来仍有很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