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 医美机构已受到行政处罚

2021-02-25 22:02:17 论坛: 行业头条 作者:内容审核发布员

2月2日,演员刘高在微博上发帖称,去年10月在广州某医疗美容诊所接受了医美手术,术后因炎症导致鼻子坏死,再次引发公众对医美行业乱象的关注。记者通过天空调查发现,全国3.5万家医美相关企业中,受到行政处罚的有3600多家,占近10%,其中30%的企业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


消费者“认知”有待提高


美丽是许多女人的愿望。然而,信息的混乱、渠道的复杂、美容机构的众多,也给许多求美者带来了麻烦。


据了解,2020年3月至10月,刘高在微博上曝光的一家门诊挂靠公司已被行政处罚5次,其中3次涉及违反《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关于“医疗活动必须按照核准登记的医疗科目进行”、“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的规定。


这背后也反映了医美机构超常运营的混乱,以及目前医美消费者对机构合法性和医生资质的认识不足。


“2019年,全国具有医疗美容资质的机构约有13000家,其中医院占29.1%,门诊部占32.9%,诊所占38.0%。国家严格规范和限制各级医疗美容机构开展的医疗美容项目。但在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中,仍有15%的机构超范围经营。比如诊所不设整形,但进行双眼皮手术;门诊做不了三级、四级手术项目,却进行了抽脂手术、颧骨缩小手术,都是违规。”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赖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统计,有投诉意向的用户对医美机构、医生资质、设备/注射的合法性意识低于整体用户,可以推断有投诉意向的用户合法性意识不足。赖真介绍,“比如工商营业执照不代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可以合法进行医疗美容,穿白大褂的‘医生’没有相关的医生执照。目前仍有消费者对什么是轻医美、微塑形项目、需要具备哪些资质等问题模棱两可,合法性意识有待提高。”


从平台收集到的信息可以得出结论,消费者对正规医美机构和常规医美消费有很大的误解,比如不能清楚的了解自己选择的项目或机构是否正规,存在哪些风险,这些都为后续的纠纷甚至是求美者自身的安全埋下了隐患。


3000多家医美企业有过诉讼


天眼查大数据显示,全国3.5万家医美关联企业中,已有3600多家受到行政处罚,其中30%受到三次以上行政处罚。其中在医美中,相关企业的行政处罚有6200多项,其中近2000项涉及“发布虚假广告、虚假宣传”,比如某机构声称专注整形20年,实际操作只有10年。此外,还有200多项与“登记范围以外的诊疗活动”有关的处罚,140多项与“利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卫生技术工作”有关的处罚。


记者还注意到一组数据,显示3200多家医美相关企业提起诉讼,其中近一半有三起以上的诉讼。其中,这些诉讼主要涉及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医疗损害合同纠纷等。,涉及医疗损害责任纠纷的诉讼约占10%。


频繁的医疗事故,猖獗的虚假宣传,棘手的消费纠纷,成为上述处罚和诉讼中的关键词。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医美市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近70%的关联企业在5年内注册,行业的新生力量不容小觑。近5年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高达26%。


随着消费者对医美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更好的整顿医疗美容乱象,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正规的、有保障的医疗美容服务,国内很多地方相继开展了医美行业集中整治,重点整治了轻医美领域的黑胶注射,以及无证机构和工作室,以积极应对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


此外,中国整形外科协会和新氧科技去年联合发起了中国医美行业自律行动。


中国整形外科协会副秘书长祝美茹表示:“自从中国医美行业自律启动以来,我们在互联网领域发现了很多医美机构违规、违规经营的线索。在行业自律的作用下,重点应放在无合法资质的医生和机构上,曝光和打击违法行为,不断净化行业氛围,优化行业环境。对抗黑医美打造健康有序医美产业生态任中任重道远。我们期待为求美者提供更好更安全的服务,希望医美机构和医生能在行业健康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中国集成协会将继续开展医美行业自律行动,通过技术手段和社会监督促进行业自律能力和监管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