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肠排毒央视曝光 被央视曝光,家用美容仪效果不如手

2023-03-10 15:03:17 论坛: 动态 作者:余佩颖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眼睛”(ID:),作者:乱白美容院肠排毒央视曝光,36氪经授权发布。

近年来,家用美容仪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们号称可以解决各种皮肤老化问题,满足消费者居家美容的需求。 据蓝眼智库(企业版)调研数据显示,仅在淘宝天猫平台,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就从2017年的38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14亿元。

昨日(10月18日),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栏目对这一热门品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0款热销家用美容仪中,有6款产品的镍释放量不符合要求。 相关标准要求; 2 产品使用时有低温烫伤的风险; 5款产品的清洁功能不如日常手动卸妆干净; 其中5款产品的温馨介绍效果未达到申报效果。 一时间,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

▍截自央视新闻微博

镍释放量超标,存在低温灼伤等风险。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深圳市消委会检测了10款在电商平台上备受关注、热销的家用美容仪。 其中微电流美容仪5款,品牌分别为娜美丝、康宝诗、金刀、ReFa; 另外5款是离子式美容仪,涉及SKG、松下、MKE、雅萌等品牌,基本涵盖了家用美容仪的畅销品牌和种类。

▍截取自央视新闻视频

检测结果显示,上述10款产品中,有6款产品的镍释放量不符合我国家用美容仪推荐标准和欧盟相关标准的化学安全指标。 其中,一款产品的按摩滚轮镍释放量超欧盟限值近80倍,手柄镍释放量超欧盟限值近150倍。 据悉,镍是最常见的过敏原金属美容院肠排毒央视曝光,长期或反复使用镍释放量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可能会引起过敏症状。

此外,检测结果还显示,两款加热美容仪的工作温升机制不符合标准要求,使用时存在低温烫伤风险。 国家家用电器检测中心工程部副主任黄凯杰表示,具有加热功能的美容仪,控制表面温度尤为重要。 如果感温装置设置不当,很容易造成低温烫伤。 据深圳市慢性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赖永辉介绍,41℃以下的热源对人体是安全的,46℃以上会造成低温灼伤,温度越高温度、接触时间越长,对皮肤的伤害程度越大。 更认真。

据介绍,该测试还对家用美容仪声称的提拉、清洁和导入效果进行了消费者主观评价。 结果显示,5款产品的清洁效果不如日常手动卸妆干净,二次清洁效果不明显; 5款家用美容仪的温馨介绍效果并没有达到宣传的效果。

4年销量增长7倍,问题频出

其实,美容仪最早出现在专业的美容院,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操作。 后来由于使用方便,家用美容仪作为美容院、医疗美容机构的衍生和补充应运而生。 同时,随着消费升级和美容经济的到来,家用美容仪逐渐普及。

这首先体现在该品类中主要品牌的增加。 比如ReFa在2009年推出了第一款美容滚轮; 2011年联合利华创立高端美妆品牌; 2011年日立推出第一台家用美容仪; 欧莱雅集团在2011年底收购了美容仪器品牌等。 近年来,金刀、嘉禾美、SKG等本土品牌也相继进入家用美容仪市场。

因此,家用美容仪的产品种类和细分功能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家用美容仪的主要种类有洁面仪、导入仪、光子嫩肤仪、美容棒等,涵盖保湿美白、提拉瘦身、修护嫩肤、淡化皱纹等功能。

与此同时,我国国产美容仪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美容仪器市场规模为66.2亿元,产量为679.4万台,同比增长21.82%。 从国内需求来看,我国美容仪器需求量从2014年的131万台增加到2019年的655.2万台,复合增长率达37.79%。

从线上渠道来看,我国家用美容仪年线上销量也从2015年的1000万台增长到2019年的7000万台,四年增长7倍。 今年618期间,京东2000元以上家用美容仪销量同比增长5倍。

▍截取自央视新闻视频

清妍以“美容仪”为关键词在小红书上搜索,相关笔记多达25万条,部分热门笔记显示相关产品已被数万人种草收藏。 天猫平台上,关键词为“家用美容仪”的相关商品共有19457件,其中绿药去黑头膏销量最高,月销量8万件; 京东共展示了7.5万件与“美容仪”相关的商品,最高销量的商品累计评价已超过12万。

▍自上而下截取自小红书、天猫、京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家用美容仪市场规模日益扩大的同时,市场也出现了一些乱象。 除了央视新闻曝光的上述问题外,其他相关问题也被多次曝光。

例如,据中国质量网报道,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8年6月公布的抽查结果显示,智能纳米离子冷热双喷蒸面机余兆林加湿器(香薰美白蒸脸器))因输入功率、电流不合格被列入“黑名单”; 标称厂家生产的蒸脸仪被查出连续骚扰电压不合格。

2018年3月8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发布公告称,生产的Ulike牌美容蒸脸器在运行时的漏电流、电气强度、防潮性能等方面不符合安全指标要求。温度。 . 此外,2019年7月,强生旗下的品牌也因红蓝光祛痘面膜存在安全隐患而被召回。 (详见)。

此外,无证经营、专利侵权也是家用美容仪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例如,去年4月18日,因通过线下业务和淘宝网上商城销售的808系列半导体冰点脱毛仪未取得二类产品经营备案或三类产品经营许可证,被监管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市场旁。 该局罚款8000万元; 金道公司的KD308产品侵犯了上海独资产品LUNA的外观设计专利权,被要求赔偿对方300万元。

▍截取自中国法院网

缺乏行业标准和消费者教育

在央视新闻报道中,深圳市质量消费研究院李蔚兰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对家用美妆产品的镍释放量做出具体要求,因此本次检测参照了欧盟法规的相关要求。”

2013年7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指出,美肤仪产品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围。 因此,不仅镍的释放量没有限值要求,整个美容仪器品类还处于医疗器械和家用电器之间的灰色地带,没有明确的界定。 而这也是造成这类产品乱象的根本原因。

由于不属于医疗器械管理范畴,家用美容仪器的效果不需要临床验证。 目前,家用美容仪的美容效果还没有相关标准。 一些品牌随意宣扬甚至炒作概念的现象屡见不鲜。

此外,从市场角度来看,大部分在售的美容仪器都没有对适应症、禁忌症、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后果进行相应的消费者教育。 一位业内人士以射频美容仪为例说,“尤其是单极射频美容仪,可能会造成灼伤和浅表神经损伤,非专业人员操作不当很容易伤害皮肤。”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市场对消费者的教育程度,家用美容仪器都急需进一步规范。

蓝眼智库(企业版)调查显示,全国19个省份约87%的老年消费者看好美容仪市场前景。 高达200亿。 因此,如何让这个200亿的市场有序发展,尽快出台国家强制性标准就成了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