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的塑形是啥原理 身体塑形会形成颜值经济的新增长点吗?
塑身是否会成为“美容经济”的新增长点? ?
春节过后,假期消费数据陆续出炉。 商务部上周发布了主要零售和餐饮企业的数据。 与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相比,零售和餐饮消费增长28.7%至8210亿元。 虽然总体消费仍不及2019年春节,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增长点,如在线餐饮销售、本地旅游预订等。
我注意到,除了吃喝玩乐,还有一种消费在春节前很火爆,那就是医美。 7天的长假是一个很好的恢复期,所以1-2月整形医院的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春节前夕,生产玻尿酸的医美龙头“爱美客”成为A股市场第三只股价突破千元的个股。 这只股票也被称为“女人的茅台”。
如果你关注医美,你可能知道这个行业在过去五年的增长势头非常猛烈。
2017年美容院的塑形是啥原理,中国刚刚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美市场,但今年,也就是仅仅四年后,中国很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达到2200亿元的规模。 市场普遍认为中国医美增长空间巨大,因为目前中国医美渗透率仅为3.6%,是欧美市场的1/5。
然而,以往我们谈起医美,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整形。 但上周我阅读了德勤的一份行业报告,该报告着眼于医学美容行业另一个快速增长的领域:塑身。 德勤报告预测,未来10年,美体将从数百亿跃升至数千亿。
也就是说,塑身或将成为“颜值经济”的下一个“黄金赛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趋势? 塑身服务于什么样的需求?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德勤这份题为《中国塑身市场行业发展白皮书》的报告内容。
我知道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尤其是直男,说到医美这个话题,真的是眼花缭乱。 除了整形和美容院这些粗略的概念外,别的什么都不知道。 那么首先我们来说说什么是塑身。 塑身,是不是为了减肥?
比如有一些身材比例和线条已经很好的模特,但是走秀需要更明显的马甲线,那么整形医生就可以从肚脐眼抽脂,在腹部人为地“雕刻”出马甲线.
再比如,有些女性想让自己的臀部有“梨形酒窝”,也就是臀部两侧凹的比较明显,就像脸上的酒窝一样,也可以通过吸脂的方式做到。
另外,如果你的臀部下垂,也可以通过塑身手术来改善。 据陈焕然先生介绍,臀部最高点上移1公分,在视觉上相当于腿长了2-3公分。
其他问题如去除双下巴、去除蝴蝶袖、大腿内侧肉肉、脖子粗等,也可以通过塑身来解决。
塑身呢? 说白了,就是局部减肥。 有的人身体基础条件好,并不肥胖,只是有些局部“难”的毛病。 这时候,他们就可以进行“塑身”,也就是通过手术或者非手术的方式,对身体进行精细的塑形。
德勤报告用了一个词来形容这种服务,那就是身体的“精雕细琢”。 不要低估这个概念。 我觉得比起“美容”、“整形”,“塑身”的概念给医美行业创造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想想看,你的脸就巴掌那么大的地方能折腾的是有限的; 但是身体不同,可以调节的部位不计其数,而且可以调节的非常精细。
我在德勤的报告中注意到了这样一个变化:2018年,中国医美消费者花钱的72%花在了脸上,28%花在了身体上; 但到了2020年,花在身体上的钱,比例上升到46%; 相应地,花在脸上的钱占比下降到54%。
你看,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愿意在自己的身体上投入资源。
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从客单价的角度观察到类似的趋势。 2018年,塑身客均价为2308元,而2020年美容院的塑形是啥原理,这一数字上涨至7242元。
塑身主要是通过抽脂来完成的。
但你也可以想象,用手术来普及精雕并非易事。 无论是心理门槛还是消费门槛都比较高。
但是我注意到德勤报告中提到了另一种服务。 这类服务大大降低了塑身门槛,未来可能会带动这一市场的快速增长。
什么服务? 它是非侵入式整形设备和技术。
比如有一种叫做“冷塑”的设备,就是用来冷冻减脂的。 其原理是针对特定部位,将温度降低到可以触发脂肪细胞凋亡的水平。 该设备通常用于减掉腹部脂肪。
还有一种叫做“ ”的仪器,就是用来超声波减脂的。 原理是通过高频超声波产生高热能,将脂肪细胞“烧死”。 这也就是俗称的“超声波手术刀”,常用于去除双下巴。 罗胖做过超声波刀的项目,他用两个词来形容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此外,还有一种基于“射频减脂”原理的设备。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加热促进细胞新陈代谢,据说有紧致肌肤的效果。 现在医疗美容机构有一种流行的服务叫“热玛吉”,其原理与此类似。
随着这些设备的普及,相关订单增长非常快。 我前面提到的三大类,冷冻、超声波和射频减脂,2018年到2020年年均订单增长率在200%到300%之间。
当然,从总量上来说,无创整形的体积是不如传统吸脂的。 目前体积仅为吸脂手术的1/5。
但从发展医美市场的角度来看,无创服务因其心理门槛低,未来必将具有更大的潜力。
那么现在在中国,什么样的人在使用塑身服务呢? 在德勤的报告中,我看到了两类有趣的数据,分享给大家。
一类数据是城市消费排名。 在中国主要城市中,塑身消费最高的城市是北京、上海和成都。 其中,成都消费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都主动打造医美之都。 不少年轻人甚至从一线城市飞到成都做医美。
塑身消费增长最快的是上海、南宁和郑州。 比如上海,2018年在全国排名第六,到了2020年,已经跃居第二。
另一类有趣的数据是人们的消费动机。
塑身的消费动机主要有以下三种。 我想从这些动机中,我们可以看到塑身市场的增长潜力。
第一个主要动机是被别人的疗效种下。 这似乎是在说很多人都在跟风消费,但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医美心得,给别人安利,给别人种草。
这是消费者心态的一个重要变化:你想一想,过去人们整容的时候,往往隐瞒不说,还有点羞耻感,但现在这种羞耻感正在消退。
第二个动机是增加职场的竞争力。
不要以为只有在一些特定的行业,比如演艺行业、健身行业,颜值或者体型的高低才会对职业发展产生影响。 经济研究早已证实,身高越高,收入越高; 你的外表越高,你的收入就越高。 比如向帅老师在她的金融课上提到,从长远来看,长得好看的人比普通人多挣5%到10%,这个规律在男性身上更加明显。 向帅老师还指出,随着现代社会进入“服务型社会”,外表的重要性会越来越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说,为了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做医美不仅是情理之中,或许也是大势所趋。
第三个动机是延缓衰老。 这其实是整个医美行业的一个大趋势。 看到国元证券的另一份报告称,女性认为需要开始“抗衰老”的年龄一直在提前。 以前是25岁开始抗衰,现在变成了23岁甚至20岁。
当然,愿意抗衰老的不仅是女性,男性也一样。 目前,男性通过医美抗衰老的方式主要是植发。 不过,未来腹部减脂、胸部减脂等塑身服务或许也会受到男性消费者的欢迎。
好的,让我们结束吧。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将向大家介绍医美行业的一个分支,塑身的发展趋势。 主要有以下三点:
1、中国人的医疗美容消费正在从面部美容向身体美容扩展。 所谓塑身,不是简单的“减肥”,而是身体各部位的精细调整和塑形。
2、无创塑身设备的出现降低了消费心理门槛,促进了塑身市场的增长。
3、未来的增长动力可能来自于消费心态的变化:一方面,人们对医美的羞耻感正在消退,更多人愿意尝试并公开分享自己的经验,这也让潜在的消费者获得了医美. 信息变得更加容易。 另一方面,人们开始将医美视为抗衰老、提升职场竞争力的手段。 医美已突破“整形”的狭隘需求,进入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这些塑身新技术、新设备到底有没有用? 值得一试吗?
1.使用无创塑形设备,效果持续时间比较短,最多6-8个月。 如果预期结果一致,则可能会出现设备依赖性。
2、这些方法抗衰老只适用于“未老”或“未老”的早期衰老状态。 如果皮肤或身体有明显的皱纹和下垂,大概率是行不通的。 最好运动和健康饮食。
既然如此,塑身市场的增长会不会缺乏后劲? 我不这么认为。
很多人消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实际效果,而是为了“想象自己美丽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