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做内雕多少钱 十年丑闻不断,逃税隐收47亿的美容院仍旧高调
在这个各行各业都“毕业快乐”的悲催日子里,还有人在默默发财吗?
比如杭州的这家美容诊所,在税务稽查中被发现逃税1.47亿,背后的隐性收入高达47.55亿。
△还是老规矩,别着急,慢慢数
或许是娱乐圈天价逃税的多轮“脱敏”。 很多人认为这个数额算不上“刺激”。
但这只是一家美容诊所四年的隐性收入。 没有分行,没有挂牌,只有9个私人银行账户,平均每年隐藏近12亿的收入。
△学“医”赚大钱
从这一点来看,这家“做脸”的生意真是一台妥妥的印钞机。
那么随着税务稽查的大剑从娱乐圈挥向医美行业,相信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高额罚款。 毕竟现在的水平,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范八一”是明星查税时代的开始,或许这一次也是医美查税时代的序曲
医美圈的赚钱之道,就如同资质混乱、业态参差不齐,让顾客和围观的人不约而同地发问:
这真的可以“完成”吗?
第一次看到这个触目惊心的隐藏金额的时候,一开始还不太理解,后来就产生了强烈的怀疑感。
谁都知道医美是一个暴利的行业,可是就杭州这家小小的美容院,何德哪来的47.55亿藏着呢?
涉案主体名称为“千禾医美诊所”。 这个别扭的名字估计很多人都不会一下子念出来,但它已经“出名”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千和诊所成立于2010年,成立仅一年美容院做内雕多少钱,就登上了央视新闻和《焦点访谈》,主要揭露了一系列非法医美活动和诸多医患矛盾。
△精致的面雕是当时最顶级的服务
当时,千和诊所的头号人物是“面塑大师”宇文宏。 她不仅是“精通”面部塑形技术的美容医生,还是诊所的实际控制人。 如果顾客想让师傅亲自动手术,除了关系要好之外,还要支付高得离谱的费用。
△师父的信心
2011年,一次隆鼻手术花费了近12万元的手术费,而这只是整个疗程的一部分。 如果算上复杂的前期检查和没完没了的后期修复,成本适当翻三倍。 400,000 次运行。
可问题来了,这位李师傅根本没有行医资格,名字和姓氏只是诊所的老板。
△她还没有资格
面对这场舆论危机,宇文宏的生意其实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经过短暂的整顿,她选择放下手术刀,立马成为更高维的“精神领袖”。
表面上看,千禾诊所隶属于杭州古明文化,但实际上却由一家名为“罂粟国际集团”的公司直接控股,而背后的老板当然是于文宏。
△只能说同一句台词
看到这家公司的名字,就有点老微商的味道了。 这种感觉就像你在超市货架上看到的各种廉价内衣、内裤、袜子的代言,不管它是否过时。 还是下到18线,总能提上“国际影视巨星”“全球成名”之类的夸张称号。
△不知道董事会的董事人数能不能凑出一桌麻将?
千禾诊所的丑闻,让她后期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罂粟花身上。 喻总表面上是退出了前线,实际上是在重回前线。
如果说隐藏在西湖别墅区的千和诊所是一份“合同”,那么宇文宏高调领导的罂粟国际集团就是一份“合同”。
△余董事长在千和诊所玩转旋转门
在医美领域,要想利润最大化,就需要接触消费能力更强的客户圈子。
而Poppy对外高调宣传,对内低调洗脑,这种获客的扩张模式在网络上留下了不少痕迹。
△涉税丑闻曝光后,罂粟官网已将千禾门诊主页下架
宇文红没有郝文峰的热情号召力,也没有张廷霖瑞阳的流量加持,只能选择王婆卖瓜自夸,就像微商一家人排队合影一样奢侈4S店的车。
△当代民营企业个人崇拜第一号郝文峰哥
2011年后,于文宏开启了她的全球刷脸之旅,从为豪华晚宴起名,到走戛纳红毯,忙得不可开交。 刚在私人庄园和特朗普合影,然后就和德国大使谈笑风生,好像变成了公司的人形展台。
△传宝也是炒作老手
这些照片无疑成为国内业务发展的助推器。 不少与Poppy有过医疗纠纷的顾客都表示,对于文宏的“朋友圈”给予了过多的信任。
△全媒体都被Poppy包揽了
除了对外征集材料外,还要狠抓内部宣传。 公司官网、公众号、APP齐全。 虽然整体风格有点十年前的空间年代感,但只要方便工作人员使用进一步宣传就足够了。
△有些自爆照片居然是自己账号发的,内控真乱
现在虽然app已经下架,但是网站和公众号还在运营,里面的文章纯粹是成为了公司内部杂志和员工的精神图腾。
△戛纳红毯自费
依托渠道医美,Poppy的业务迅速扩张,在这条“孤独自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与面向大众消费者的常规医美不同美容院做内雕多少钱,渠道医美更依赖于特定的私人客户圈子,通过拉人、返利、夸大溢价、私下交易等方式赚取高额利润。
△品牌年会是洗脑的经典方式
想要榨取客户资源,争取更多的盈利点,仅靠单一的刷脸宣传是远远不够的,而作为行业内的老牌司机,Poppy 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4年,Poppy 收购了号称是德国黑森林附近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疗养院,希望真正名副其实的国际化集团。
△红色标记为疗养院,毗邻美丽的黑森林
但是,这是事实吗? 经过一番调查,我们发现这家名为“HG GmbH”的养老院其实已经濒临破产边缘,空置了一年多才被收购。
当地报纸“älder Bote”专门报道了中国金融支持者接管当地工业的光辉事迹。 收购罂粟为当地创造了50多个就业岗位,宇文宏接受了多位地方官员的约谈。
△真的是官方宣传图,画师可以自截了
先不说疗养院外墙上的PS图有多硬核,光是在官网上自称是“德国三甲医院”,就已经把人吓死了。 这种常识性的错误可以炒作到现在也没有改过,而且公司也人才济济。
△收购后德国官网必关注罂粟国际集团
不出所料,重新开业后,养老院的客人全是中国人。 整个院区共有床位160张,但每次都能吸引近百位国内客户。 出口转内销的意图非常明显。 .
毕竟不管怎么说国际化,其实从逃税主体的认定来看,于文宏的主要盈利来源还是国内诊所,海外养老院更多的是体验基地和一个商业噱头。
△暧昧服务的背后,是处处的智商税溢价
因为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吸引客户和员工,让他们坚信公司在高端医美方面的实力。 吐回去。
△门牌愿意改,但外墙还是靠PS
官网数据显示,罂粟国际斥资近250万欧元收购了该项目。 如果要靠中国人旅游养病,几乎是难以收回成本。 但是当我看到德国企业数据网站上的股权穿刺图时,我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