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脱毛活动方案 半月谈丨当“容貌焦虑”撞上医美乱象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正规医疗美容机构约1.3万家,非法开展医疗美容项目的店铺超过8万家。 即使是合法的医疗美容机构,也有超过15%的机构超范围经营。
杭州一位女网红今年7月吸脂后感染性休克,转入ICU不治身亡。 杭州市卫健委通报,实施该手术的华研医疗美容医院存在术前意识不强、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与患者死亡并承担全部责任。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与吸脂术相关的裁判文书有数百份。 今年3月,一名张姓女子在杭州某医美机构接受吸脂整形手术后心跳呼吸骤停。 这家美容院在4月份更名后继续营业。
近年来,医美安全问题不断被曝光。 机构“小而散”,鱼龙混杂,不少打着生活美容的旗号。 半月潭记者发现,成都市金牛区一家美容店,涉嫌开展水光针灸、激光脱毛等医疗美容项目,超出经营许可范围。
一些看似正规的民营医美机构,也有非法手术,比如切断神经瘦腿。 “这些都是隐蔽行动,打击难度很大。”四川省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总队医疗监督执法总队队长周勤说。
据中消协统计美容院脱毛活动方案,2015年至2019年,我国医美行业投诉明显增多。 2019年,医美行业共收到投诉6138件,是2015年的近13倍。
三重风险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
多位接受采访的整形医生表示,医美消费年轻化趋势明显。 据调查,2014年至2020年,我国医美市场规模从501亿元增长到1795亿元。 医美消费人群以年轻人为主,20-25岁占比最高,90后、00后是消费主力。 消费群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医生李嘉伦说,他的客户中最小的只有12岁。 然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医美的三重风险不容忽视。
一是健康风险。 浙江省临床麻醉质量控制中心负责人严敏表示美容院脱毛活动方案,很多美容手术都涉及到麻醉,但麻醉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吸脂手术的风险更大。 如果在吸脂过程中损伤了血管,脂肪碎片进入血管很容易引起血管栓塞和肺栓塞,使患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二是价值观误导风险。 半月坛记者在某医美电商平台看到,“颜值改变生活”、“零风险、无痛苦”、“瘦身”等医美机构的宣传口号极易诱导青少年。 .
浙江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杨建华表示,医美平台和机构并没有突出各种医美项目的风险,而是夸大宣传,传递以美为先的价值观,塑造美,加上电影、电视剧、名人等。代言 1、网红经济的固化引导,审美单一导致青少年“出现焦虑症”。 一些人被商家的营销手段所引导,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的情况下接受医疗美容服务甚至整容。
此外,“外貌焦虑”也折射出不少年轻人只想轻松成功的心态。 大量网络美女主播的迅速走红,让一些年轻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只要变美了,就能找到成功的捷径。
三是违法犯罪活动风险。 半月潭记者走访成都部分派出所了解到,目前有医疗美容机构打着求职的旗号招收刚大学毕业的女生,然后多次引诱她们去做医美手术,帮助她们申请申请。贷款。 手术后,他们找了个理由辞退,导致很多年轻人涉世不深。
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医美机构扩大服务边界,以高额佣金引诱青少年协助其从事不法活动。 一些中介机构鼓励女大学生招募同学线下赚取介绍费,单笔订单可获得3000至5000元的佣金。 有的学生甚至采取诈骗手段,引熟人上钩,以谋取利益。 除了帮助不法机构拉客、宰客,公安机关还发现,部分青少年协助医美机构骗取爱美人士申请“套路贷”。
运用组合拳动态监管整顿医美市场
成都市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支队医药卫生监督大队大队长林政表示,整顿和规范医疗美容市场秩序,净化医疗美容服务环境,要加大常态化整顿力度。镇压。
“目前基层执法人员短缺,更多时候是运动攻击,一段时间后会被压制,然后又会冒出来。” 林正表示,要建立大数据监管数据库进行动态监管,实行黑白名单或信用积分制度。 .
针对非法医美活动的隐蔽性特点,需要与市场监管、药监、公安、文旅、网信等部门密切配合。 “医美行业的监管往往依赖于行政命令,这种监管是不可持续的,必须依靠有效的协调机制来实现全方位监管。” 杭州市卫生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表示。
宜兴集团副总裁蒋毅表示,要完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控制机构资质,引导医保业务发展,提高行业风险意识和处置能力。
面对愈演愈烈的“外貌焦虑”,杨建华建议年轻人不要被所谓的“外貌标准”绑架,更不要被各种营销说辞所胁迫。 全社会要营造多元化的审美氛围,破除“颜值等于财富”。 孕育价值的土壤。
(刊于《半月谈内部版》202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