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仪器美容 美容护理双周刊:监管引导之下 家用美容仪市场潜力可观
双周专题:法规合规引导下,家用美容仪市场潜力可观。 我国医美行业渗透率逐渐提高,居家美容概念逐渐升温。 近年来,国内美容仪市场呈现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6.8亿元/年+13%。 行业渗透率较低,部分美容仪品牌在23年618大促中表现出色。 家庭美容产品的价格区间较广,受产品功效、品牌等因素影响,价格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 国内监管政策逐步完善,但目前部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教育相对较差。 疲软使行业渗透率处于较低水平。 从市场结构来看,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优势依然较为明显(如:亚梦、楚普),少数内资品牌(如:米光、吉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大促期间,根据抖音渠道5月25日至6月18日累计GMV计算,家用美容仪品牌吉萌、雅萌、咪光的GMV分别达到3.5/3.1/1.8亿,2023年抖音排名第618位1/美容行业3/11; 部分美妆产品在618天猫开业期间(5月31日20:00至6月1日00:00)也取得了不俗的增长,行业发展潜力可观。 监管政策日趋完善,一些无法证明功效的射频美容仪产品可能会被清除。 2022年3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内容的公告》,明确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美容院仪器美容,产品适用《办法》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 注册适用法规。 2023年4月1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射频美容器械注册审评指导原则》,明确了射频美容器械纳入监管范围,并对射频美容器械的核查提出要求。明确了产品的作用机制和安全性,并规定自2024年4月1日起,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产品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只有具备研发能力和功效验证能力的品牌才能在合规竞争时代取得优势。 器械企业已启动临床试验,(华智)、(雅梦)、(OGP)、(咪光)四家企业已申请评估射频皮肤治疗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或可帮助市场品牌获得2024年,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推进和完善,射频美容仪市场有望迎来类似于医疗美容市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产品创新洞察:领先品牌尝试在核心单品的基础上美容院仪器美容,通过新品发布和升级,向系列延伸。 明星单品始终是品牌提升消费者认知、获得稳定现金流来源的重要产品。 品牌也在不断探索以明星单品为基础推出系列产品,以提高联名率和客单价。 ①薇诺娜:推出冻干面膜系列。 随着明星单品“舒缓修复冻干面膜”持续取得骄人销量并受到消费者认可,不断丰富冻干面膜品类,推出主打祛痘控油、舒缓而如芝拉等保湿、光感修复、紧致等多功能的冻干面膜产品,则有望满足消费者更加细分的“敏感+”需求。 ②珀莱雅:升级版双重防水霜系列。 红宝石系列中,红宝石霜已成长为红宝石精华之外的新明星产品,但双抗系列中并没有水霜明星产品,而原有的双抗水霜产品比较类似于盒子系列,与双反精华的定位略有不符。 2023年4月,公司迭代双抗试剂盒,升级功效、成分、肤感,使其功效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认可。 在视觉尺寸方面,公司还对产品包装材质进行了调整。 整体包装更加简洁,融入了双抗系列的橙色元素,使其与双抗精华液、双抗眼霜系列更加统一,或者更符合品牌核心目标消费者的喜好。
投资建议:医美板块建议关注:布局明星单品、月度数据持续变现的艾咪客(关注公司肉毒毒素产品注册申请受理时间、上市进度等)如白品牌第二款产品)、华东医药(关注GLP-1上市进程)、昊海生物科学通过“固定轮廓”、“年轻面孔”、娇兰等新概念推动核心产品增长唇部产品。
化妆品板块建议关注: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的珀莱雅、胶原蛋白行业高景气下业绩强劲的核心品牌618、业绩有望保持高速增长的橘子生物、线上逻辑清晰的贝泰渠道运营和销售改善 倪,今年规模销售有所改善的水羊股份。
风险因素:宏观因素影响消费者情绪; 监管政策的变化; 新产品的表现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