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宝到美即丁家宜再到“美即”欧莱雅收购美即
从大宝到舒蕾到丁佳宜再到“明治”,只做单一品牌、单一产品是本土品牌最大的软肋。如今的渠道更加集中,成本越来越高,竞争对手的规模和布局也越来越完善,只有“一指一动”是行不通的。
国内最大面膜品牌企业明治控股近日宣布与欧莱雅集团达成协议,欧莱雅将以6.HK$3/的价格收购明治全部股份分享。以美的共发行约10.4亿股股份计算,本次交易总价值高达65.38亿港元(约51亿元人民币)。这是继小护士、于曦之后,又一个投资全球最大化妆品公司欧莱雅怀抱的本土日化品牌。根据双方协议,收购完成后,明治控股将撤销其上市地位。该交易仍有待中国商务部批准。
获得
明治品牌在国内面膜市场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被誉为中国面膜第一。数据显示,2012年明治品牌在中国口罩市场的份额为26.4%,位居行业第一。欧莱雅直言对中国面膜业务的市场前景和美国在该领域的优势感兴趣。
欧莱雅表示,通过协议收购美的全部股份的提议得到了美的董事会的支持。占公司总股本62.3%的创始人佘宇源等创始管理团队和机构等六大股东已承诺支持欧莱雅的提议。对于收购明治之后的计划,欧莱雅内部相关人士表示:“明治很快将作为欧莱雅中国的独立业务部门运营。此外,目前的管理层和团队将继续留任。收购后明治的董事将由现任管理层和欧莱雅代表组成。” 佘裕元承诺收购完成后仍担任明治集团总裁,L'
“欧莱雅收购美妆品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也符合其商业逻辑。” 中国化妆品营销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刚表示,由于面膜是个人护理品牌中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所以非常需要欧莱雅的品牌金字塔。这样一个与消费群体有着广泛接触和交流的“泷”品牌,对于潜在的消费者引导作用以及向欧莱雅其他高端品牌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吴志刚认为,此次收购是欧莱雅竞争战略的一部分。
为什么卖美女?在张洹董事长看来,背后的原因是创始人真的累了很多年了,却没怎么套现;国际品牌不只是十年的差距。营销只能解决初期的发展问题,但技术和产品才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其战斗,不如融合。
北京智奇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奇表示:“明治被欧莱雅收购,本土化妆品的命运再次引起业界关注。不得不说,从大宝到舒蕾再到丁嘉义到明治,只做单一品牌,单一产品,是国产品牌最大的软肋,在渠道更加集中,成本越来越高,竞争对手规模和布局越来越多的今天更全面的,只有‘一指禅’才有可能。”
日化行业资深人士冯建军也曾用“最合适、最安全、最好的时机”来形容管理团队的退出。“从三四百万元的资金投入到现在的销售额超过10亿的水平。” 冯建军表示,现有的管理团队经历了许多波折,品牌对未来更大规模的发展没有足够的掌控力和掌控力。管理能力,欧莱雅在相关方面的经验或许更有利于明治的发展。
傍大款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市场。然而,面对巨大的市场,国内品牌市场正在被国外品牌蚕食。更尴尬的是,一些著名的民族品牌被国外收购了。
此前,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LVMH)旗下的L Asia Fund(以下简称“L Fund”)宣布与当地的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战略投资协议。护肤公司。业内人士纷纷感叹丸美有“大钱”。
丸美CEO孙怀庆对外透露,高盛、今日资本、九鼎私募都曾找过,但这些资本都倾向于纯金融投资,所以最终选择了LVMH集团背景的L基金. 除了注资,丸美还与L Fund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等。虽然具体金额没有透露,但孙怀庆表示达到9位数,L Fund也成为丸美的第二大股东。丸美想借助L基金的力量拓展百货专柜的渠道,但也有专业人士认为,在百货渠道没有本土品牌的成功案例,丸美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小。
除了丸美,还有很多国人熟悉的国产品牌被外资收购。2010年,全球最大的香水公司科蒂集团以“现金+股权”的形式,以约4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丁佳宜。2008年,“大宝,天天见”大宝被外资强生公司收购。2003年底,法国欧莱雅收购了 。
另一方面,这些收购的品牌要么被国外同类品牌替代,要么被藏在冰柜里。最终的结果是它们淡出人们的视线,风景不再存在。如果小护士换成卡尼尔,虽然强生宣布保留大宝品牌,但消费者仍会有排斥心理。这凸显了国外品牌控制民族品牌发展、争夺市场的发展战略。
尚普咨询轻工行业分析师指出:近年来,国产化妆品品牌被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国产化妆品品牌不断被外资收购,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