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莱雅收购美即获美即董事会支持收购最大

2022-08-19 15:08:20 论坛: 行业头条 作者:胡萝北

日化行业发展进入放缓期,外资巨头的收购战再度打响。昨天,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宣布将以每股30港元的建议收购价格收购全部股份(简称“明治”),总价值约6港元5.3.8十亿。美丽是董事会的支撑。

明治是中国面膜一线品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1633.HK)。若本次交易完成,明治控股的股份有望在港交所退市。业内人士认为,此次收购如果顺利通过,将成为我国日化行业外资对本土品牌的最大一笔收购。欧莱雅收购明治后,其在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不过,此次收购仍有待中国商务部的批准。

收购交易金额高达6港元5.38亿港元

昨天,欧莱雅集团又发布联合公告称,欧莱雅提出通过协议方案收购后者全部股份。拟收购价为每股30港元,交易金额为65.38亿港元。(约8.40亿美元)该提议已获得美的董事会支持,占公司总股本62.3%的六名大股东已承诺支持欧莱雅提议。

“明治”品牌在中国日化行业面膜市场占有绝对主导地位,被誉为“中国面膜占有率第一”。去年,公司营业额约为1.5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2.2349亿元),比2011年增长29%。

“面膜是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昨日,针对此次收购,该方表示,明治旗下的名爵名爵是中国该品类的领先品牌,与其现有品牌密切相关。品牌可以形成良好的互补性。如果收购成功,“欧莱雅计划依托三重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团队,以及自身的科学专长,利用中国的研发和创新中心以及在全球开展的前瞻性和应用研究,开发公司,”该公司表示。中国品牌。”

昨日还发表声明称,“加入欧莱雅集团将有助于‘明治’利用其全球研发优势和国际化战略平台,为‘明治’品牌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长期有效的支持。 。” 同时,公司还指出,“协议方案生效后,公司股票在联交所的上市交易预计将撤回并终止”。

双方均表示,本次交易的执行需经中国商务部批准并完成相关境外审批程序。日化高级研究员吴志刚认为,欧莱雅集团目前在中国日化市场占有率最高,为15%。公司去年在中国的总销售额达120亿元。如果加上美国,总销量约12亿辆,远非垄断。“还没有到我国反垄断审查的红线,这是中国日化行业最大的一笔收购案,很有可能会获批。”

本土品牌因无法再次成长而频频“推销自己”

“目前,在国内日化各品类中,面膜细分品类增速最快,是行业新的增长极。” 昨日,吴志刚指出,整体日化行业年增长率为10%-15%,而口罩市场年增长率为20%-30%。作为该细分市场的冠军品牌,去年的增长率达到了29%。“口罩对于在这个领域薄弱的国外日化企业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所以欧莱雅也吸引了巨资收购明治。”

中投咨询化工行业研究员常益智分析,美是中国本土面膜企业的龙头,典型的“白富美”;虽然欧莱雅在中国市场的布局近年呈现下滑迹象,但依然是“高帅福”。“两者的结合是典型的强强联姻,必将加速欧莱雅在中国面膜领域的布局,对整个面膜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位化妆品行业资深专家冯建军认为,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在各个细分领域都是“单冠王”的本土品牌是他们的收购目标。“本土品牌在某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更重要的是有渠道。以欧莱雅收购明治为例,欧莱雅更看重明治的渠道在国内二、三、四线市场。”

记者发现,近年来,国内日化行业再次上演本土品牌被外资收购控制的浪潮:今年7月,法国LV集团成为战略投资者,业内报道称, LV集团持有49%的股份;今年年初,强生中国以6.5亿元收购100%股权。在此之前,业内还出现了丁佳宜4亿美元与法国香水巨头科蒂集团联姻、德国收购四宝日化85%股权等案例。

吴志刚认为,本土品牌频频向外资“出卖”,说明这是一个行业规律。我国日用化工行业在经历了早期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了成熟期。这一阶段,行业整合和并购将频繁发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最终形成寡头垄断,市场格局将趋于稳定。

为什么本土品牌经常被收购?吴志刚表示,收购和并购本身需要巨额资金,本土企业要么缺乏资金去收购别人,要么自己成长;管理和扩展品牌。

常益智还指出,中国品牌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国外巨头的收购,因为国内企业希望借助世界巨头的知名度来提升销量,实现更宏大的产销目标。对此,不少“卖自己”、“卖股票”的本土日化企业也提到,想利用外资进一步推动品牌“高端化”和“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