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调查显示:“90后”占39.4%想整容

2022-08-22 20:08:26 论坛: 行业头条 作者:胡萝北

在娱乐圈,整容和微整形是家常便饭。如今,很多高中、大学毕业生在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之前,也在忙着“面子工程”。据报道,近期在学生的带动下,多地整形诊所数量大幅增加。

根据上周的一项调查,53.9%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身边都是接受过整容手术的年轻人。在受访者中,“90后”占比39.4%,“80后”占比46.2%。

58.4%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可以接受整容手术

在北京读书的大学生麦洁(化名)去年夏天接受了双眼皮手术。起初她很不情愿,是妈妈的鼓励和推动,才让她进入了整形外科。 “之所以选择暑假,是因为双眼皮手术后还有一段时间的恢复期,通过冷敷、吃药、吃药等手段,眼睑肿胀可以逐渐减轻。”麦洁说,虽然护理过程很麻烦,但她对手术并不满意。效果非常令人满意。 “我几乎忘记了自己的感觉和以前的样子,我周围的朋友都说他们很漂亮。”

周云(化名)是上海某大学的研究生。为了更好地应对即将到来的求职季节,她接受了点阵激光手术治疗脸上的痘坑。 “我父亲非常支持我做这个手术,他认为女孩脸上的痘痘会影响寻找目标。而且我去的医院很有名,家人也放心了。”在她看来,要找到适合她的方法,通过外在的修饰来提升自己并没有错。不过,她也表示,她不会接受像截骨这样会彻底改变自己真实容貌的手术。

在本次调查中,58.4%的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整形手术,20.8%表示不能,20.8%的人回答“很难说”。

虽然有近60%的受访者可以接受整形手术,但真正接受过整形手术的受访者并不多。根据调查,只有12.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做过整形手术; 51.1%的受访者表示考虑过,但没有付诸实践; 36.0%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根本不想整容。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医师闫英军表示,目前学生最喜欢的整形手术有以下几种:一是双眼皮、内眦、鼻整形;其次,隆巴、吸脂和自体脂肪填充手术等。激光治疗、肉毒毒素注射除皱等微整形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期短的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欢迎。

“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整形和整容手术。”闫英军介绍,如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肝病和肺病患者、经期或孕妇、精神病患者或弱智人士,以及被寄予厚望的人士适合整容,不适合整容。

“另外,无论是传统的大整形还是微整形,都存在风险。比如术中出血、术后感染、局部形态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等,一旦发生,就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健康会受到损害。”闫英俊强调。

59.7%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对整容的热情受到“以貌取人”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年轻人热衷整形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59.7%的受访者认为受到“以貌取人”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38.0%的受访者认为整容可以提高印象分,增强个人竞争力; 22.5%的受访者认为希望通过改善自己的外在形象找到更好的爱情对象; 21.0%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人们的思想更开放;11.7%的受访者指出,部分年轻人选择整形手术是因为他们曾遭受过创伤或先天性缺陷; 7.6% 的受访者认为受到各地美容广告的影响。

“关于年轻人对整形的热情现象的讨论,必须放在现代社会‘美的觉醒’的背景下。”东南大学医学人文系教授何伦认为,一方面,爱美是人的天性。有追求美的权利,是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过分注意外表也会导致外表歧视。 “比如幼儿园老师喜欢漂亮的孩子,长相一般的孩子很容易被老师忽视。即使是审判过程中的法官也无法避免对长相漂亮的人产生偏见。上个世纪,美国的很多长相心理“这是有科学研究证明的。这种外表歧视,自然会对长相普通的人造成心理压力。”

他指出,当下年轻人的整容热中蕴含着大量的商业活动,商业氛围进一步诱发了人们对美的盲目追求。过去我们强调的是修身养性和道德化的审美,现在已经变成了商业化的经济审美。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副院长朱宏文教授认为,很多年轻人聚在一起整容是被韩国等其他国家模仿的。这可以说是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无意识表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文化现象并不是很积极。”

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吴国宏指出,年轻人对整形的热情与他们构建自我认同的方式有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自我是一个系统,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情绪和自我控制三个部分。自我意识有两个方面:一是镜中的自己,即我对自己的看法是在别人的看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另一个是有能力的自己,即我主动通过自己完成某件事,并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它以培养自我意识。 “那些选择整容的年轻人,可能在自我意识的体系中把自己看得太重了。这是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缺乏经验,缺乏工作经验,无法通过做事的能力形成强大的自我意识。 。”

专家指出,年轻人更应注重个人内在美的培养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将个人竞争力与他们的外表联系在一起。在本次调查中,75.1%的受访者也认同,在现代社会,一个人的容貌与个人竞争力有着必然的联系。

“什么是美?通俗地说,就是‘感觉良好’。你感觉好不好,完全取决于你美不美。”何伦认为,美丽固然重要,但年轻人不应该内心脆弱,随波逐流,在其他状态的影响下,盲目去整容。年轻人首先要树立坚强的意志,承受压力和诱惑;再注重个人内在美的修养。 “心永远比外表重要。”

吴国宏指出,过分强调镜子里的自己,总是用别人的评价来看待自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一个人能否形成健康的自我认同,与其童年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他强调,家庭和学校要为孩子创造积极的成长环境,避免用非常消极的词来评价孩子的外貌。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适度的修饰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身体是自然存在的,我们应该学会欣赏自己,增强自信心,而不是过分追求形体美。文化影响力上,中国人有自己的特点,没必要让他们看起来像其他民族。而这也涉及到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问题。”朱宏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