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用后检测报告成商家推诿借口(组图)成假货借口

2022-08-17 10:08:48 论坛: 行业头条 作者:胡萝北

消费者怀疑化妆品包装造假

2013年6月,来自北京昌平的王女士在亚马逊【微博】上购买了一款伊丽莎白雅顿活肤霜。之前没用过这款产品的王女士发现,免税店同款产品的膏体光滑细腻,吸收快,与前者不同。她对比了两瓶,发现在免税店买的瓶子字迹清晰,瓶底有一个大标签。从亚马逊买的瓶子字迹周围有很多黑点,喷漆质量很差。瓶底字体不一致,字体太小。

根据规定,进口产品必须有中文标签,如注明产地、生产日期、进口商或经销商,但此类产品的标签都是英文的,并且没有CIQ(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标签。原来,平行进口是指不通过缴纳关税进境且价格低廉的真品。但现在水货已经成为假货的代名词。自2012年海关出台严查走私商品政策以来,走私化妆品很难进入中国内地。现在广州、深圳、东莞有很多代工厂生产所谓的高仿产品。

化妆品使用后的不适检测报告成为商家推诿的借口

3月,吉林长春崔女士过敏体质,使用雅漾小样,在京东商城【微博】香颂美妆店买了一大瓶。使用该产品后,她的皮肤变红、发痒和脱皮。当她申请退货失败时,京东客服表示,“京东销售的都是正品。按照规定,化妆品是特殊商品,购买后不能退货!要么带上质检单。” ,否则无法退回。”崔女士认为,为什么厂家没有出具书面授权证书来授权相应品牌的经营?对于质检单,崔女士觉得很少有买家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检验。

在中国质量万里行的投诉案中,也可以发现,即使消费者出具了检验单证明皮肤过敏等现象是由化妆品引起的,商家也以拒绝赔偿为由拒绝赔偿不代表产品有质量问题。经有关部门发现产品有缺陷,方可给予赔偿。

根据《化妆品标签管理规定》,任何因使用或储存不当容易损坏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化妆品,以及适合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的化妆品,都必须标注注意事项和中文警告说明。以及满足保质期和安全要求的储存条件。

B2C 网站第三方销售假冒产品防不胜防

“兰蔻30折,雅诗兰黛40折”……这些相比专柜诱人的价格,将化妆品推入了线上消费的高峰期。一批化妆品垂直B2C网站聚集了众多国外一线品牌。已经出现了。

2013年5月数据显示,我国化妆品网购金额从2008年的60.2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581.4亿元。 2013年化妆品交易额将达到7.73.8亿元,网购将占零售总额的25.46%。

一方面前景无限光明,另一方面假冒商品猖獗不断伤害消费者。 2013年3月,江苏苏州的刘女士通过购买了伊丽莎白雅顿双层十色彩妆盒(10色眼影+1色腮红+1色高光+1色眼影),但网站失败了。图片的品牌名称中有两个字与正品不符,写成“伊丽莎白雅顿”,并特别注明该产品为正品,无外包装,无塑封。刘女士问客服,说肯定是正品,但是一不小心就打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