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膜行业的现状究竟是怎样的?(组图)
今年双11于10月20日正式开启,直播行业也在热火朝天迎来又一场大考。
根据直播数据统计平台“红人积分集”的数据,10月20日,李佳琦和薇娅创下自家带货最高纪录,李佳琦卖出11个5.3.9 12小时1亿元。商品;薇娅 14 小时卖出 85.33 亿件商品。
有人笑说,这次李佳琦获胜的最大原因不是价格够低,而是护肤品的单价够高。有几盒零食在打折。
其实在直播行业,美妆护肤品的销量一直很高,一方面是因为需求量大,另一方面是因为频率高。比如用一盒5张,一周可以用两次,一盒口罩只够上半个月了。
此外,面膜的价格通常很高,尤其是国际知名品牌。几十元的单价并不少见。直播间喊出的“全网最低价”,对消费者来说极具诱惑力。
前不久,面膜行业的龙头企业富尔嘉冲刺IPO,引起不小的震动。其发布的招股说明书有两点担忧,一是研发团队只有两名,二是毛利极高。
根据招商证券报告,2018-2020年,富尔佳销售收入从3.73亿增长到15.85亿,毛利77%左右,净利润约 77%。在 40%~45%。
那么,中国面膜行业的现状如何?为什么面膜被认为是暴利行业?未来面膜行业的发展靠什么?
国产面膜
国内面膜行业发展于本世纪初。据清通资本投资副总裁涂玲琳介绍,刚开始,SK-II、玉兰油等国际品牌率先打开市场;
2003年,国产品牌美洁面膜开启了单片面膜时代,面膜成为平民。在此期间,也诞生了许多道教品牌。面膜行业进入无序竞争模式,但消费者的面膜使用习惯也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发展的。
2014年,更注重研发的新国产品牌诞生,面膜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更多海外知名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将面膜行业带入了激烈竞争的时代。
“中国人的皮肤非常适合戴口罩,所以当口罩品种进入中国市场时,几乎必然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评论说,更何况中国还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根据欧睿国际的研究数据,目前国内面膜的整体市场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在众多护肤品中,面膜已成为最大的消费品类,市场潜力巨大。
但与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面膜的渗透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只有电子商务的渗透率比较高,达到了28%。
随着中国医美行业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口罩行业的发展。
尤其是玻尿酸、热玛吉等热门微医美项目被大众接受后,促进了“机械面膜”品牌的成长。开发出类人胶原蛋白的科福美,在医美人群中备受推崇的瑞阳等。
其实按照国家规定,机械口罩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口罩,只能称为医用敷料。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也将此类产品按照风险等级分为三类进行管理。一流的敷料产品只需在当地申请备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注册。
目前市场上90%以上的医用敷料属于I类医疗器械。
“现在,不同地方对设备尺寸的审批标准不同,未来国家有关部门一定会更严格地管理与设备尺寸相关的敷料。”卓兰口罩创始人钱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部分医用敷料企业可能会转身参与“美妆品牌口罩”的竞争,传统口罩市场将更加拥挤。
企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21日,我国目前运营和存续的口罩相关企业共计4629家。 2019年新增口罩相关企业914家,同比增长61.48%,是近十年新增口罩相关企业数量最多的一年。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以1368家面膜企业居首位,浙江省和河南省分别有405家和305家面膜企业。成熟的产业链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那就是进入门槛过低,容易造成行业内卷化。
“这几年有些公司打价格战,你便宜,我比你便宜。但口罩行业真的和其他行业不一样,一旦便宜了,加进去的东西就会出问题它。”
p>
倡导“无添加”的于军表示,面膜行业最常见的就是添加防腐剂、香精、酒精等,尤其是防腐剂,会对皮肤造成巨大的、不可逆转的伤害。
价格的无序竞争也带来了另一个恶果,那就是只有产品没有品牌,消费者对国产面膜的品牌信任度一直难以提升。
32岁的李军(化名)坦言,到目前为止,她一直在使用国外品牌的口罩。虽然贵,但她觉得脸上的东西不能含糊。目前,SKII的“前男友面具”和羽生正躺在她的美容冰箱里。她会根据不同的肌肤需求,每天涂抹不同的面膜。
1994年出生的青青(化名)表示,她会尝试一些颜值更高、口碑好的国产品牌,比如百雀羚、佰草集,但她也坦言自己更愿意选择口碑更好的国产品牌.
暴利背后的真相
护肤品一直被消费者默认为高利润行业。这一次,让富尔嘉挂在墙上的,还是它的高利润率。
新零售商业评论搜索福尔嘉天猫店发现,即使在双11促销期间,其二类医疗器械医用黑色口罩中的一款仍为199元/5片,均价为199元/5片. 40元一张,据数据显示,已经有40万+人付款了。
但在于军看来,面膜的毛利率表面上看起来很高,大多数公司的净利润实际上在10%到15%之间。
好的面膜里面都是精华,比如玻尿酸,这部分成本不低;如果掩膜工艺和工艺越复杂,成本就会越高。
比如1号的口罩因为没有添加防腐剂,除了特殊的生产工艺外,还要额外90天测试抗菌效果,时间成本也要考虑在内。
剔除生产过程中的硬成本,“口罩行业的主要成本其实是在营销过程中。如果一个品牌只花其营销费用的30%,就是优秀的学生,大部分品牌都在上面50%。于军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
打开小红书,输入“面具”,点击一个点赞数过万的笔记。在众多的评价和推荐中,口罩的价格千差万别,品牌之多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一位“小红薯”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他使用的第一个口罩是种在小红树的。但是现在小红书上推荐的面膜越来越多,真假难辨,所以她现在转去了豆瓣的一些面膜讨论群。
消费者信息渠道的转移,也意味着口罩品牌的营销渠道必须跟上。
因此,除了美容院等传统影院渠道外,小红书、抖音等新渠道的营销费用也在不断上涨,品牌没有出路。
君宇表示,在目前的环境下,1:1的投放效果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
“打造私域流量正成为品牌解决营销费用过高的方法之一。” Zolan Mask创始人钱伟认为,薇诺娜是业内私域流量的成功典范。
早在2017年,薇诺娜就在微信上建立了“薇诺娜柜台服务平台”,这是一个微商城,也是其私域流量的载体。线下专柜为消费者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服务,然后引导顾客到微商城下单。这些消费者自然保留在薇诺娜的私域流量池中。
根据招股书,2020年上半年,薇诺娜专柜服务平台销售额达到8470万元,在所有自营店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同时它的复购率也是最高的,达到了44%。
君宇也深知私域流量的重要性,于是在微信上搭建了名模一号微商城,通过会员制为消费者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他坦言私域流量是公司维持净利润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也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回到产品本身
口罩是护肤品,也正在成为快速消费品。
嘉裕基金投资人魏喆多次强调,要做消费品品牌,就应该做相对快消品。
这类产品有一定的购买周期。与矿泉水等绝对快速消费品相比,单价较高,与耐用品相比,单价较低。资金压力不大。
然而,口罩并不是普通的快消品,尤其是成分党兴起后,消费者对口罩的功能要求更加具体;并且,在品牌忠诚度形成之前,消费者会更换口罩品牌。迁移成本不高。
这就要求口罩品牌必须注重品牌建设,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粘性。品牌力包括企业在产品创新、组织建设、营销模式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当然,它的核心还是离不开研发和定位。
随着消费时代的变化,不同消费群体对面膜的需求也更加细分。清通资本投资副总裁涂玲麟认为,未来面膜品牌将有两个发展机遇:一是追求极致效果的硬核方向,二是追求极致效果的细分方向终极体验。
前者要求企业在原材料、技术和工艺上不断突破,更科学地改善消费者的皮肤问题,产品更具有医疗性。例如,医用敷料属于医疗器械的范畴。如果能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其竞争壁垒也会更高;
后者以细分年轻消费群体对面膜的需求为目标,开发了新产品,如男士面膜、小罐头面膜、新型涂抹面膜、食品结合面膜等。 .
其实,早年进入中国的理肤泉、薇姿等国外护肤品牌,正是定位于服务敏感肌肤群体,以品牌力占领消费者心智。
“在当前面膜市场同质化问题突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流量结构瞬息万变,产品实力始终是面膜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涂玲琳表示,未来资本看好原材料、配方、工艺的产品研发。品牌的实力、专利积累和供应链资产,因为这意味着品牌有更强的护城河。
- 上一篇 >:法国奢侈品牌推出特大号限量版五号香水2021毫升仅55瓶
- 下一篇 >:兰一美共享医院——济南首家医院扬帆起航(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