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前员工私自转售即将被销毁的“废品”(图)

2022-08-17 10:08:47 论坛: 行业头条 作者:胡萝北

近日,香奈儿集团一名前员工因转售即将被销毁的过期滞销化妆品,即将受审。

七名前雇员在运送这些“新外观”的过期废品时,在三年内赚取了超过 140,000 欧元的利润。

此案发生在 2011-2014 年,但最近才被 Le 曝光。前员工一审被判刑,赃款被没收并赔偿。

但最近,他们向巴黎-凡尔赛上诉法院提出上诉:“我们只是转售了本应销毁的东西。没有盗窃。我希望法院能够公正地审判。”

虽然他们卖的是即将被销毁的“废品”,但他们卖的不是假冒商品,而是一个不知情的买家,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拥有一个原本即将被销毁的期货产品,你怎么看?

“我们不偷,我们只是回收”

在巴黎郊区伊夫林省的 Limay 镇,有一个回收站叫 Sarp。

它不仅可以回收废物,还可以帮助香奈儿集团清理过期商品的库存。

每隔一段时间,满载要销毁的库存的卡车从瓦兹河出发——香奈儿产品的生产地之一,在贡比涅、查芒和其他城镇设有工厂。

按照正常流程,这些过期和残次品即将结束其奢华的奢侈品生涯,将被焚烧填埋,与其他垃圾一样下场。

一位当时还在香奈儿工作的女员工看到了这个“商机”。

“这些化妆品看起来很新,扔掉很可惜。想办法卖掉它们,只是为了赚取额外的收入。”

于是她与身为卡车司机的丈夫联手,偷偷转移了完好无损的货物。

这些原本要被送到垃圾场的口红、指甲油、香水等化妆品,被悄悄地从卡车上拿了出来。在被回收和清洗后,它们被重新标记日期,并以价格私下在几个帮派同谋的“朋友圈”中出售。当然比假的高,比真的低。

从 2011 年到 2014 年,卡车司机和他的妻子共赚了欧元,这在他们家的天花板上被发现时被发现。

卡车司机在一审判决前已被拘留八个月。他被判处两年有期徒刑(后来被减刑),他的妻子,该案的主谋之一,被判处一年缓刑。 .

别说丢了工作,还要身陷监狱灾难。

30,000 罚款变成 300 万

香奈儿集团在 2019 年第一次审判后获得了 30,000 欧元的赔偿金。

上述卡车司机夫妇除了支付赔偿金外,还为诉讼花费了3万多欧元的法律费用。

在长达七年的拉锯战中,包括他们在内的七名被告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们不承认自己的行为是盗窃。

最近他们再次上诉,辩称他们无罪:“我们只是‘重新利用’将要丢弃的东西,减少浪费,让有需要的人更便宜。”

对此,香奈儿直接狠——在今年11月举行的二审中,索赔金额已增至3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235万元),相比之前增加了100元一。次。

三年偷偷溜进来,只赚不到罚款的一小部分。

在凡尔赛上诉法院之前,为 7 辩护的律师回到案件的本质:被视为废物的物品会被盗吗?

根据法国关于过期食品处理的相关法律,要扔掉的食品不再是私有财产,香奈儿案涉及化妆品,虽然有保质期,但与食品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不管今年11月3日这个案子的结局如何,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钢鳞。

卖不掉就烧掉,这是时尚界公开的秘密

奢侈品牌的产品不能销售,过期会销毁。虽然一直饱受诟病,但对于大品牌来说,这是最高效、成本最低的库存处理方式。

2018 年,BBC 发表报告称,英国时尚品牌在 2018 财年共烧掉了 2860 万英镑(约合 2.56 亿元人民币)未售出的商品,包括手袋、配饰和时尚、香水、美容产品等。

爱马仕在年报中也表示会销毁季节性商品,但没有透露具体销毁数量;瑞士奢侈品巨头历峰集团也承认,2017-2018年,为了防止商品贬值,销毁了超过40亿英镑的手表。

这只是奢侈品牌近年来“清仓”的冰山一角。

那么,面对积压的库存和即将到期的美妆护肤品,为什么奢侈品牌宁愿销毁它们也不愿低价出售呢?

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凡勃伦效应”:某些商品价格越高,越受消费者青睐。

价格往往远远超出其实际价值的奢侈品属于该品类——购买它的人,除了实际使用之外,还有更多炫耀身份的元素。

向后推,也就是说奢侈品的实际“出厂价”远低于其售价,直接销毁是及时止损:损失的只是原材料和工艺的价格。

对于奢侈品牌来说,严格控制价格区间也是维护品牌形象、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市场价格,更重要的是保持稀缺性的重要手段。

进入奥特莱斯,组织员工在里面销售,都是大牌的“救援”清仓策略。

为了从源头上遏制淡季、过期奢侈品牌的浪费,除了减产,还要鼓励品牌更多地用“可持续再造”的材料做设计。

正是因为奢侈品行业蕴含着巨大的利益,员工才敢于冒险宁愿犯罪,也不愿盗窃和转售商品——爱马仕此前曾透露,工匠应该从里到外偷取皮革,并制作一模一样的爱马仕包在家里从销售中获利。

但归根结底,这些东西之所以能卖,是因为很多人觉得“渠道虽然不同,但还是货真价实”的心态,无论获取方式合不合伦理,谁也看不出来它在使用时。 ,以低价吸引人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