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妆年轻化行业并购交易不断今年以来
很多老牌美妆品牌已经开始感受到消费者从价值观到审美的系统性转变,从而面临内外变化的挑战。此时,年轻化似乎成为品牌的突破口。无论是新品还是互联网化,其最突出的表现都离不开吸引消费群体占比越来越大的“80后”、“90后”等年轻消费群体。
美妆行业并购不断
今年以来,全球消费品巨头对新兴美妆和个护品牌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并购,这让风险投资人对美妆行业尤其是来自互联网的新兴品牌充满热情。
雅诗兰黛集团14.5亿美元收购千禧一代追捧的彩妆品牌Too Faced,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收购;联合利华收购互联网男士个人护理品牌Shave Club,出价或高达10亿美元;Coty完成收购英国高端美发造型工具品牌ghd;私募股权基金ACG收购了一个天然美容品牌的少数股权;某互联网美妆品牌完成2400万美元B轮融资。
近期并购市场非常活跃,一些传统企业希望通过收购这些新兴的高增长美妆品牌来保持市场地位,快速拓展产品品类。
格蕾丝总裁弗兰克认为,美容行业因其高利润和消耗品而需求旺盛。因此,投资者对该行业的热情依然不减。
除了刚刚完成融资的,还有更多早期投资者的关注:据悉,椰子油美妆品牌也在寻求融资。按需美容服务提供商 Nomi 已经筹集了超过 100 万美元,并准备进行 200 万美元的 A 轮融资。二合一功能性化妆笔品牌Trè目前正在筹集第一轮重大融资,预计将于明年初完成。
电商渠道抢占市场
2015年以来,受益于政策红利、资本驱动和消费需求升级,海外购物蓄势待发,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美容护肤品是消费者最大的品类之一。根据尼尔森公布的数据,超过 60% 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67%)曾从海外购买过美容护肤品,并将考虑在 2019 年在海外购买美容护肤品(71%)。明年。
这无疑为各大化妆品集团的本土销售产生了相当大的竞争力。除了降价,不断增长的电商业务也成为各大品牌增加销量、抢占市场的新法宝。
从韩剧中脱颖而出的韩妆品牌近年来在中国市场越来越抢眼。据欧睿数据显示,2015年韩国化妆品产业产值达到116亿美元,2020年将增至131亿美元。以韩国最大的化妆品集团爱茉莉太平洋为例,其中国区总裁高湘琴此前曾解释道媒体称,“爱茉莉太平洋的品牌市场定位非常明确,销售网点在中国的传播速度非常快,目前有4000多家网点,覆盖350个城市。”
行业龙头欧莱雅在互联网领域依然强势。财报显示,2016年其电商销售渠道增长33%,近五年全网销售额增长10倍,部分商家线上销售额占比超过20%。
“线上销售占比的提升,对库存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更好地控制可用商品,协调各区域的库存配置,满足线上销售的需求。” 彭博行业研究零售分析师林艾娜表示,对于日益强大的国际品牌来说,“市场总是需要新的化妆品概念,比如新的应用方法或天然成分等。如果中国本土企业有更快的速度创新,那么它可能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年轻化市场是“福”还是“祸”?
“美妆行业的年轻化在这五年里发展很快,从我们看到的情况来看,18岁以下的女孩在十年前是不会化妆的,或者很少会化妆的。但现在的趋势是初中生高中生也开始化妆了,放学后或闲暇时都会参加美容活动。”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鹏分析,“可以看出,整个社会的发展是带动了美妆行业的发展,年轻化是美妆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然而,当大部分品牌都在竭尽全力拉拢年轻人时,也有业内人士称之为“美妆行业的中年危机”。企业竞相布局年轻化市场,是“福”还是“祸”?
对此,朱丹鹏认为:“年轻市场有很多机会,当然也有很多挑战。就年轻一代而言,他们的特点是对品牌忠诚度的不确定性更大。很多重点放在娱乐营销、粉丝营销、功能性上,这使得年轻市场比中老年美妆市场更难做,因为这个潜力空间很大的强大市场充满变数和创新压力。”
此外,也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日化企业的思路都是一样的,不卖产品的原因归结于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冲击,或者是消费群体的变化。所谓的年轻化战略,只是企业不断试错的必由之路。单靠推新品、新代言人,并不能解决老品牌原有的问题。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其实,美颜的年轻化确实是一条有效的创新路径。未来从娱乐营销和粉丝经济入手,加大个性化、功能化、定制化的创新,将引领市场增长。关注并保持青春长久。”
- 上一篇 >:广州南站到琶洲交通指南、省心、美业人共襄盛举
- 下一篇 >:中国境内收货人必须在进口化妆品信息化信息化平台上登记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