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附近一片冷清只留侧门侧门作为出入口偶尔有几名走动
《山河老人》里有一句话:大家只能陪你走一会儿。
刘武(化名)独自站在工厂车间楼下的空地上,心情复杂。2017年元宵节刚过一周,按照往年的情况,他所在的200人工厂已经开始排产。现在,两栋四层的写字楼和厂房内,就只剩下刘武等人了。
2月17日上午10点左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的这家工厂,这里是美容面膜的发源地。记者在现场看到,厂区附近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个侧门作为出入口,偶尔有几行人在走来走去。
在明治面膜工作7年多的刘武告诉记者,2013年“转业”欧莱雅后,明治面膜工厂去年全部迁往南沙新区。“很多人没有跟着,我也没有去,因为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 刘武回忆说,欧莱雅在收购梅后派了一些人过来,一些老梅也离开了。
去年搬到广州南沙
2月17日,记者在明治口罩注册现场现场看到,工厂大门右侧的墙上挂着“中国美女”四个大字。边。隔壁的一位年轻人告诉记者,美国是2016年搬出去的。
“我们是另一家公司,他们(明治)去年搬到了南沙(广州)。” 中国美肤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刘武告诉记者,明治最早的中村工厂只有一层,全公司大概有20人左右。创始人佘玉源负责销售,副总经理负责生产。后来,它被转移到现在的工厂进行生产。现有员工约200人,分为四个车间,两班倒。日生产能力可达100,000件。不过,她很少来厂里,基本都在市区打工。
美容面膜的最新包装信息显示,目前的加工方式是。工商资料显示,千燕美成立于2015年4月,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广义路23号1号楼和4号楼。佘玉源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2月17日下午,记者在南沙千言美工厂所在地看到,一栋印有欧莱雅标志的白色厂房,前坪停着一辆装卸货车。偶尔,由于工作时间的关系,有几名穿制服的员工从工厂里出来。当记者以代购口罩的身份上门咨询时,一名工作服上印有“美吉”字样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工厂只负责口罩的生产,不负责销售。目前有100多人。另一位知情人士称,该工厂目前由欧莱雅管理。“原来的团队在被收购的时候就被打乱了,有些人还留在美国,有些人已经离开了。”
对此,欧莱雅在回复记者的采访邮件中强调,欧莱雅将战略性地整合美妆品牌,将现有的市场和销售团队合二为一。“我们将继续与美的经销商和零售客户保持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确保经销商和零售客户的利益。”
创始团队留下了很多人
美国“接手”欧莱雅后,不仅基层员工离开了,原来创始团队的很多人也离开了。
2016年4月29日,明治控股CEO佘宇源在朋友圈发了一封告别信,标题为“走吧!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依然一起走!”,疑似宣布他即将离开第一手创办明治。
记者注意到,2016年4月初,在正式收购明治两年后,欧莱雅(中国)正式将明治面膜市场营销部并入欧莱雅大众化妆品部进行管理。明治团队部分将迁往上海,打破了原有在广州的独立运营模式。此前,明治在欧莱雅框架内以子公司的形式独立运营,给原管理团队足够的空间。
就在外界猜测佘玉渊的入住时,欧莱雅澄清说他没有离开。但是团队的一些成员离开了。记者了解到,原明治控股副总经理兼执行董事罗耀文、原明治控股市场策划总监何章平、广州市明治口罩销售公司负责人廖新民选择“跑在明治被欧莱雅收购后。工商资料显示,其成立于2014年,法定代表人何章平任执行董事、总经理,罗耀文任监事。
麦加相关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上述三人曾在美国工作,但不愿接受记者采访。记者20日还多次拨打从知情人处获得的佘玉媛手机号码,她一直处于接听电话秘书的状态。
在业绩暴跌、经销商和消费者不买账的多重困境中,昔日的面膜之王是卷土重来,还是在衰退中逐渐退出市场?《每日经济新闻》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