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拿标签说事儿这八大情形都不在举报奖励范围

2022-09-01 15:09:18 论坛: 行业头条 作者:胡萝北

近两年来,以赔偿为目的的打假诉讼和打假力度加大,企业犯罪最多的是化妆品标签问题造成的虚假宣传。因此,一些品牌不断被专业打假者“纠缠”,在几年的时间里被上百次告上法庭。但是,这种方法越来越不受支持。

>>>不要用标签来谈论事情,这八种情况不在举报奖励范围内

昨天(2月6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通过解读《上海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以下简称《举报奖励办法》)其官方微信账号。 《举报奖励办法》明确了八种不属于奖励范围的情况,并具体说明了标签举报问题。

从第5条可以看出,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确列出“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产品质量安全、不会误导公众的缺陷”的举报” 不属于《举报奖励办法》范围奖励。

2014年1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就《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称新规于2015年7月实施,《禁用语言清单》​​​​在“化妆品标签和标签”附件中明确了禁止标签。这让很多彩妆品牌在标签上吃了不少苦头。随着新广告法的颁布,化妆品标签不规范引发的诉讼也越来越多。

对于上海食药监局的解释,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监管人士告诉记者,这与近两年专业打假泛滥不无关系,“监管部门还要考虑专业打假的问题。”它想。

据《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了解,某品牌发膏因标签问题连续5年接到800多起诉讼。这不仅对品牌造成不良影响,而且给造假者所在地区的代理商带来麻烦。该业务人士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对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举报激励措施表示赞同。他说,“标签属于文字宣传的范畴,与产品质量无关,应该遏制专业打假者钻漏洞。”

不仅如此,他还告诉记者,仅重庆每年就有数百起因标签问题引发的诉讼。 “法院在判决类似诉讼时,更加科学合理,不会利用专业造假者。”

据安徽商报日前报道,以赔偿为目的,“职业打假者”韩某一次在网上购买68盒BB霜的诉讼被驳回法院。显然,无论是法院还是化妆品的直接监管部门,在处理标签问题的举报和诉讼时都非常谨慎。

>>>完善“举报人”制度,举报人仍将获得最高30万元奖励

2017年2月15日起,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上海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行为举报激励办法》也将在本市实施。

此次,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奖励分为一般举报奖励和重点举报奖励。一般举报奖励和奖励标准根据举报案件的级别、货物价值、案件性质等因素综合评定,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其他报告奖励标准。申报奖励的最低奖励金额不低于200元。举报人做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奖励金额可不受上述限制,但原则上最高不超过30万元。

至于最高奖励金额,与往年无异,上述监管部门认为:“违法行为应该被市场监管发现,举报是一种激励措施,否则很难拿到多少。”报告的功劳。”

其实,《举报人奖励办法》也加强了对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首先,《举报激励办法》完善了匿名举报制度和“举报人”制度。所谓“举报人”制度,就是针对内部人的举报人制度,而内部人往往就是内部人。作为知情人,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揭发,大大降低监管成本。此次,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明确,对能够验证举报人有效身份的匿名举报,可以给予匿名举报奖励,并在程序等方面对匿名举报进行了规范和制度保障。同时,为进一步鼓励内部举报,《举报人》制度中明确了“举报人”制度,规定了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举报标准。实行重点奖励标准,奖励金额可在一般奖励标准的基础上提高。 1%-2%。

二是《举报奖励办法》强化了对匿名举报人等举报人的保密措施,明确了监管人员的责任追究情况,要求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其工作人员将对举报人身份、举报内容、奖励等信息严格保密。

不过,业内人士对此类监督表示担忧。不愿具名的合资化妆品企业事业部副总经理张华(化名)认为:“举报制度不好,不可控,公众的不专业会产生负面影响。”从根本上去检查、引导和管理。”

今年1月14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旨在发挥消费者监督作用促进市场有序发展。化妆品行业也在监管范围内,3月1日起实施。这推动了各地出台化妆品违规举报激励措施。

记者查询发现,除上海、山西、山东等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外,其所属城市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明确出台了举报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