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产检修、大厂调价又涨了!第二次涨价潮

2022-09-17 00:09:56 论坛: 行业头条 作者:胡萝北

近日,据广州市经贸委批准的化工产品交易专业市场——广州化工交易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二季度以来,已有约120家化工企业停产。维修,多家化工巨头宣布涨价,因不可抗力减产……

这也意味着,在需求逐步回暖、供应瓶颈依然存在的背景下,化妆品原料正迎来今年以来的第二次涨价。面对上游的持续涨价,为了保证利润,化妆品价格已经上涨。

停产维修,各大厂商调价又涨了!

根据公开数据,清妍整理了今年1月4日至4月26日部分化妆品“八角”的价格变动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1,4丁二醇(常用作保湿剂)今年以来调价最高,每吨价格上涨1.62万元,同比上涨1.5万元。 126.56%。 ,丙二醇价格上涨约60%。

从第二季度开始,原材料价格上涨

以在化妆品中主要用作物理防晒剂的二氧化钛为例。 4月初,钛白粉巨头科慕发信称,钛白粉将从5月1日起上调200美元/吨(约合1296元/吨);本月中旬,龙蟒百亿集团发布公告,根据国内外钛白粉市场行情,自公告之日起,公司钛白粉国内客户销售价格上调1000元/吨,在原价基础上150美元/吨(国际客户约972元/吨)。每吨)。

▍途远深交所

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来,包括山东道恩钛业、中信钛业等在内的近20家主要钛白粉厂家正式宣布涨价,幅度从1000元到1500元不等。之间。今年钛白粉涨价3600元/吨。

此外,仅在上周,巴斯夫就连续发布了三份通知,表示由于不可抗力,一系列产品将立即减产或停供,持续时间不可预测; 4月20日,汉高表示,由于多种关键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自5月1日起,公司系列产品将进行价格调整;松原实业集团23日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提高旗下所有聚合物稳定剂产品的价格。

▍途远松源实业集团官网

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二季度是化工企业检修的传统旺季,5月份是检修强度最高的月份。据悉,进入二季度后,已有120家化工企业决定停产检修,检修时间从15天到3个月不等。乙二醇、苯乙烯、硅胶、PP等化妆品原料将受公司停产影响。

以苯乙烯为例,二季度以来,约有15家企业的苯乙烯原料停产检修,涉及产能约260万吨,检修时间集中在20~50天。

大厂涨价,企业停产检修,将导致货源供应不可持续,市场库存进一步减少,直接影响产品供应,使化工市场已经供不应求的情况更糟。当原材料紧缺时,就形成了“涨价-断货-涨价”的闭环。

十年来最高峰

据央视财经报道,2021年一季度PVC价格暴涨,一度达到近十年最高位。部分化工原料的报价也达到了近10年的历史高峰。宝洁首席运营官乔恩也公开表示,“这是我参与的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看到的最大的商品成本增幅。”

一家化妆品厂负责人告诉青岩:“上个月厂里准备了三个月的丙二醇,但五一过后就得想办法找到了,之前的订单价格翻了一倍有余。”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二季度化工市场价格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

面对原材料上涨,4月19日,在国家发改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包含充足等诸多因素。流动性和投资投机,且价格不会长期上行。可以看出,随着宏观调控和国际疫情的放缓,下半年商品价格涨幅可能趋缓。

但从市场数据来看,目前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并没有缓和的迹象。上游化妆品原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经过价格传导过程后,开始影响下游市场。

成品出来了!

大部分龙头企业拥有自主生产能力或需要自主采购原材料,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情况下更能直接感受到生产成本上涨的压力。青岩注意到,宝洁、上海家化等国内外企业已开始提价。

宝洁公司宣布,从 9 月开始,其婴儿护理和女性护理产品的价格将上涨,部分商品价格将上涨 5% 至 9%。宝洁公司表示,价格上涨是由于树脂和纸浆等原材料成本以及运输成本上涨所致,并表示该公告将是更广泛价格上涨的前兆。

业内人士表示,宝洁的涨价只是一个开始,很快就会波及整个行业。

从国内化妆品企业来看,根据上海家化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公告,上海家化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皂粒、油脂、表面活性剂、溶剂、营养药物添加剂、包装材料等等。 2021年一季度皂粒及油脂原料采购价格上涨约800元/吨(不含税),涨幅约9%;表面活性剂平均采购价格将上涨约1300元/吨(不含税),涨幅约9%。约20%;溶剂上涨约1300元/吨(不含税),涨幅约21%。

主要原材料采购价格平均15%的涨幅也传导到了上海家化的产品端。

数据显示,上海家化护肤品、个护家居清洁、母婴、合作品牌等一季度产品价格均出现上涨。其中,护肤品平均售价24.33元/件,同比增长15.97%;胡家庆产品均价为8.61元/件,与上年持平。与2020年一季度相比,7.75元/件,增长11.03%。

▍途远上海家化2021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公告

此外,Proya还在其一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中列出了主要产品的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一季度,公司护肤品(含洁面)平均售价为25.93元/件,同比增长21.91 %;美妆产品平均售价45.1.55元/件,同比上涨43.28%。

新品牌是分摊成本压力的首选

今年年初,行业原材料价格整体上涨,让不少工厂“苦不堪言”。当时,工厂和上游供应链都在努力支撑原材料或包装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传递到品牌方

其实,一些工厂还在说,他们还在尽力“吃”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没有什么好办法,主机厂不可能准备大量原材料,客户也不同意涨价,但他们咬紧牙关。”面对原材料的不断上涨,上海某工厂负责人表示。

不过,一些工厂已经开始尝试将成本压力转移到品牌方,首选目标大多是新品牌和新客户。

广州一家工厂的总经理告诉青岩:“原材料涨价不影响老客户。”老客户业务合作时间长,产能相对稳定。因此,对于工厂来说,如果不能承受成本上涨的压力,价格传导的首要目标就会放在新品牌身上。上述上海工厂负责人也表示:“跟新客户打交道比较容易,老客户虽然表示理解,但不同意调整价格,我们只能坚持下去。如果可以的话。”不能坚持,只能放弃(老客户)。”

那么新品牌的反应是什么?多个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青言,目前产品价格正在根据原材料市场情况协商。

某新兴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青言,旗下洁面泡沫和角鲨烷精华产品已经在安排涨价。品牌方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产品原价低,200g/瓶的洁面泡沫单价计划由100元上调至150元;角鲨烷原料是从日本进口的,已经被海关延期了,原料供应商涨价的原因有两个。产品单价预计从120元涨到150元。

另一省级代理商告诉青岩:“目前代理商的品牌成本已经开始上涨,但还没有给终端带来压力。”

年初,工厂为了维护客户,选择按原合同价完成订单。届时,涨价因素可能还没有完全传导到消费端。但随着又一波涨价潮的到来,以及新规和配套法规的逐步实施,生产企业和品牌企业的检测备案成本将大大增加。显然,企业已经无法通过内部控制来克服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清研获悉,部分企业已表示已暂停订单,将等待原材料稳定后再恢复报价。

从原材料到工厂到品牌再到代理商和终端店,成本层层传递。价格传导下,龙头企业面对原材料上涨不得不上涨,而新品牌议价能力较弱,受工厂成本控制的影响开始调整价格。化妆品大规模涨价已成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