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容仪器市场容量同比增长100%(组图)

2022-09-17 22:09:57 论坛: 行业头条 作者:胡萝北

2013年,当欧莱雅集团将零售价1800元的限量版克莱尔“洁面乳”带到丝芙兰时,通过口碑效应再次点燃了化妆品市场的新热点不过,克莱尔的洁面神器并不是美容仪器品类的“鼻祖”。其实飞利浦、TRIA、如新、松下等电器品牌都有洁面、瘦脸、抗衰老、护发、美体等产品。家电在欧美、日韩等地早已风靡一时。在中国市场,虽然玉兰油、韩国等一些美妆品牌已经在百货和专营店推出了一些美容仪器,但比较受欢迎的美容仪器产品集中在电视购物、电商、家电连锁店和超市渠道。 .

根据全球专业行业研究机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美容仪器市场容量同比增长100%,但与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市场表现日益稳定相比,中国,具有跨界特色的美容仪器在中国大陆市场也面临着消费者意识的培养、营销策略的完善、渠道拓展、品牌推广等多重挑战。

高性价比激活低端市场

随着化妆品专营店在二三级市场同质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护肤日化产品的营销推广难以找到新的突破口。 2013年起,制定差异化品类组合战略。这时,湖南卫视《欢乐购》电视购物节目中出现的一款美容仪,引起了路易丹老板叶平的注意。

“美容设备不是什么新概念,但可以在电视上的‘快乐购物’栏目中出售,我想它会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叶萍分析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目前《开心购物》被公认为国内收视率和销量最高的电视购物节目之一,很多产品在《开心购物》中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另外,这个品牌的八合一美容机零售价是“回春”只要265元,比飞利浦、松下等知名品牌几千元的产品性价比更高元。

叶平带着尝试的心态,从嫩肤品牌公司引进了10台面部美容机和10台活性氧平衡机。短短半个月,20台美容仪就被抢购一空。虽然这批美容仪器销售几乎没有盈利,但消费者进店率、客单价和全店销售额都有明显提升,叶萍在新品组合中尝到了甜头类别和营销策略。

据了解,嫩肤品牌旗下拥有25年美容仪器生产经验,年销售额超过1亿新台币,约合人民币2500万元。

“1990年代我们主要是生产加工企业,为台湾伊丽莎白雅顿、SK-II品牌生产护肤品进口商,也为碧欧泉、兰蔻专柜生产皮肤测试仪。”中国区副总经理柯贝蒂告诉《化妆品报》记者,在积累了足够的生产技术和市场经验后,他们于2006年正式推出了“润薇嫩肤”美容仪器品牌,品牌传播和销售都是通过手段进行的产品目录等,然后逐步进入台湾百货和沙龙,成为台湾流行美容仪器的一线品牌。

传承台湾市场的成功经验,嫩肤品牌于2012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首选电视购物进行促销和销售。据柯贝蒂介绍,这款嫩肤活氧波拉皮美容仪每年通过电视购物频道销售15万件。进入湖南卫视《快乐购物》和北京《优酷》两大电视购物栏目后,平均40分钟推广可售出3000台设备,电视购物频道年均增长率达到100%;在大陆丝芙兰、百货、专营店和电商渠道调研后,嫩肤品牌主力美容仪器零售价定在200-400元,远低于克莱尔、飞利浦,松下等品牌,价格堪比玉兰油PRO-X专业美容仪器。 此外,授权天猫商城的销售额也保持了15%的年增长率。

除了电视购物和电商平台,包括嫩肤在内的大部分中档美容设备在百货公司、加盟店、专业SPA渠道中仍是一片空白。组建代理团队,制定渠道布局策略,强调终端体验推广。活动执行将是美容仪器进入终端零售店的核心规划点。

表示,至少需要 2 年时间才能在全国主要市场完成网络覆盖。值得期待的是,内地消费者对美容仪器的认可度和需求正在稳步增长。

日化市场的下一个精彩

“每年全球消费者在美容仪器及相关产品上的花费超过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0亿元,年销售额增幅超过20%。”资深顾问告诉本报记者,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美容产业。美容仪器市场占据全球美容仪器市场份额的40%,而亚洲市场的年消费额为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亿元,以超过30%的年销售额增长率领先全球。其中,中国占亚洲市场份额的15%以上。

根据克莱恩公司的调查分析,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消费者的美容护理消费习惯也在发生变化:首先,消费者对产品价格更加敏感;二是消费者减少了进入美容院、沙龙和SPA的频率;此外,更多的消费者会购买价格实惠的专业美容设备在家中使用。

表示,在中国市场,抗衰老和除皱美容仪占美容仪市场份额的50%,清洁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30%,美白、祛痘美容仪脱毛、护发和瘦身分为上市后。在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中国城市中,家用美容设备的销售额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 10% 以上。

除了在亚洲市场占主导地位的如新、MTG、雅曼和Tria外,其他所有品牌合计占美容设备市场份额的70%左右。未来5年,美容仪市场将有更多厂商和品牌加入竞争,多功能美容仪将成为市场新宠,性价比将成为最大竞争力。这些因素将推动美容仪器市场维持两个层次。位数稳步增长。但是,相关的市场管理规章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大部分化妆品专营店和代理商表示,美容仪器到底是“美容产品”还是“家电”,这种认识上的差异不仅存在于消费群体,也存在于销售终端。由于分工不明确,目前美容仪器的生产标准和安全法规仍属空白。据了解,目前,除了玉兰油、SK-II等少数美妆品牌在专柜推出洗面奶和进口美容仪器外,大部分美容仪器产品在苏宁、国美、大卖场等均有销售。家电连锁零售渠道。面部按摩、瘦身和抗衰老产品占家电市场份额的30%左右,但在日化用品集中的专卖店、连锁超市和屈臣氏等零售渠道却鲜有展示和销售。美容仪器和化妆品销售渠道还有相当的距离。

营销专业人士分析,虽然目前美容仪器市场容量较小,少数品牌进行长期持续的品牌推广和消费者教育,但具有差异化产品特性的美容仪器产品能够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体验,在与传统化妆品跨界合作的过程中,能起到积极的联销作用,提升整体竞争力。在传递渠道服务价值和合理化产品销售利润方面,美容仪器极有可能成为日化渠道。下一个新兴类别。氨基酸概念将在五年内进入中低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