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效应”源起于20世纪30年代(图)
库兹涅茨曲线所示的收入不平等随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长期以来被经济学界视为黄金法则。 “70后”经济学家、《21世纪资本论》作者皮凯蒂在研究中发现,库兹涅茨选择的样本时间太短,恰好是1914年至1970年代的一个反常历史时期。从 1970 年代开始较长时间的统计数据得出的结论完全推翻了库兹涅茨曲线的有效性。
正如李迅雷所说,统计数据往往具有欺骗性。人的生命周期很短,可以观察到的时间段是有限的。这就是经济学家提出的几乎所有理论都不能成为真理的根本原因。 .
今天,从化妆品成为奢侈品行业增长最快的品类这一现象出发,研究发现“口红效应”的经济学理论也可能正在被颠覆,或被赋予新的内涵。
“口红效应”起源于 1930 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时期。每当经济衰退时,人们的消费就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口红虽然不是日常用品,但兼具廉价和装饰功能。因此,被视为“廉价非必需品”的同义词。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这一理论再次流行起来,口红和口罩的销量开始上升,与奢侈品销量低迷形成鲜明对比。口红效应的兴起,让冷酷的经济学一下子变得性感起来。
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虽然美国经济在2014年10月美联储宣布结束QE后有所回升。但2015年初,欧洲央行接过接力棒量化宽松,全球央行纷纷降息,预示着全球经济低迷将持续。在此期间,全球口红销售额增长了 9%,2014 年达到近 14 亿美元,这似乎在宣告“口红效应”再次成真。
然而,研究发现这款口红不再是另一种口红。在口红销售火爆的背后,奢侈品集团在化妆品业务上投入巨资。这是真正的驱动力。口红不再是廉价的代名词,而是成为奢侈品集团调整布局、成为“大众奢侈品”的中坚力量的重要筹码。消费口红不再是经济低迷时期的一种心理安慰,而是一种奢侈消费的表达,一种成熟的生活态度。
“口红效应”的新内涵再次表明,没有牢不可破的经济真理,只有千变万化的经济现象。
- 上一篇 >:2015美容业的五大变革趋势!(图)美容品牌
- 下一篇 >:中韩92%产品将零关税据韩联社2月25日签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