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化妆品在华的日子并不怎么好过难逃被淘汰命运

2022-09-23 20:09:22 论坛: 动态 作者:何百真

露华浓、卡尼尔、元碧芝等国外日化品牌纷纷退出中国市场,联合利华旗下的庞德也改变了销售渠道。显然,洋化妆品在中国的日子并不好过。业内人士预测,不适应中国市场的外国化妆品品牌要多得多。许多品牌,包括雅芳、小护士和丁佳宜,被认为是下一个在中国失败的外国品牌。

小护士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退出索引:

2014年新年伊始,欧莱雅旗下护肤品牌卡尼尔因销量不佳退出市场。虽然欧莱雅表示此次调整并未涉及包括小护士在内的其他品牌,但一度被视为卡尼尔收购的小护士,被外界普遍认为前景黯淡。

小护士于2003年被欧莱雅收录,传闻是为卡尼尔的销售渠道铺路。根据AC尼尔森数据,小护士是当时中国排名第三的护肤品牌,品牌知名度达99%,市场占有率4.6%。但十年后,在普通的超市和化妆品专营店里,根本就没有小护士的踪迹,线上销售同样惨淡。

总经理彭儒林表示,“小护士已经处于被冻僵的状态,如果你想彻底放弃,欧莱雅不需要再次宣布。” “欧莱雅目前的策略是在重点领域投入有限的资源,最重要的是巴黎欧莱雅和美宝莲两大品牌。小护士的基因和卡尼尔很像,难逃被淘汰的命运。”被淘汰”,Daily Angel 说道。

雅芳需要改变其销售模式

退出索引:

曾号称“为中国女性带来第一支口红”的化妆品直销巨头雅芳,目前仍是全球第一,但在中国的表现却摇摆不定。

雅芳1990年以直销模式进入中国,曾在中国开设74家分店。由于中国对传销的限制,雅芳中国于1998年开始增加传统零售业务。到2006年,雅芳成为第一家获得直销牌照的企业,从而转型为“专卖店+直销”的混合模式。

但从销售业绩来看,2004年以来,雅芳中国的业绩逐渐下滑。据雅芳近日公布的201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同比下降48%。

雅芳在中国的弱势与其在专卖店零售模式和直销模式之间不断来回摇摆直接相关。此外,雅芳在中国的负面消息也持续不断:产品质量问题频发、价格体系混乱、全球裁员、“行贿门”等。直销专家龙瓒直言,雅芳未必能避免退出中国的命运。

蝴蝶妆的方向转三四线

退出索引:

DeBON是韩国LG集团联合推出的化妆品品牌。 1995年在中国市场推出,在推出的最初几年,凭借更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并在各大商场设立了自己的品牌专柜。西单、王府井、翠微百货。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该市场,发现其在西单、王府井的专柜已被拆除。其他彩妆品牌的销售人员表示,蝴蝶已经下柜好几年了,消费者在下架之前也没有过多询问他们的产品。

其实,早在三四年前,Die 在中国的销售渠道就已经从专注于百货公司转向二三线市场。但从市场表现来看,品牌依然低迷。

曾有代理商爆料称百货渠道销量持续下滑,韩国管理团队对中国市场缺乏了解是品牌发展的症结所在。不善于营销让蝶妆无法与百货公司的“三欧人”抗衡,不了解加盟店的渠道特点,也很难推广新系列。

丁佳宜被收购后拒绝

退出索引:

丁佳宜在2010年底被法国香水巨头科蒂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爬上外资后,丁佳宜的业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活力,反而有所下滑:2012年销售额锐减50% ,并且在 2013 年没有扭转这种下降趋势的迹象。

在被收购之前,丁佳宜在中国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新兴品牌,尤其是防晒乳液业务,占据了国内近20%的防晒乳液市场份额。但目前,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和化妆品专营店发现,丁佳宜产品鲜有售卖。即使有,展示位置也比较差,品类稀少。此外,在科蒂收购丁嘉宜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丁嘉宜的高管几乎全部流失,核心团队接连离职。

营销专家冯建军表示,科蒂在丁家宜的投入不够,销量缩水在情理之中。目前,仍面临品牌被边缘化的风险。日化行业营销策划黄志东认为,现在阿迪达斯等业务都被丁佳宜销售,丁佳宜成为名副其实的渠道代理,很有可能步小护士的后尘。

红土被拖下

退出索引:

Red earth 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彩妆品牌。 1998年,红土进入中国,在全国近50个城市开设了180家门店。在那个电商还不普及的年代,红土很受年轻白领和大学生的欢迎。但目前,随着大量实体店和商场专柜的关闭,红土已经逐渐从市场上销声匿迹。目前,红土仅保留电商销售方式。

据悉,2011年之前,红土在中国有全面代理权,但此后中国的代理权转移到河南一家公司。

红土西北地区的一位代理商表示,红土2008年到2011年的销售情况非常糟糕。 “中国的总代理营销没有做好,对渠道经销商的服务不到位,终端促销的策划从来没有考虑周到,直接导致品牌知名度低。”经纪人还说,2012年,红土澳大利亚总公司试图在中国进行直销,再次找到他,被他拒绝了。

Pond的销售渠道降级

退出索引:

1988年,联合利华旗下品牌Pond's携旗舰产品Cold Cream进入中国,受到中国年轻消费者的欢迎。趁着在中国业务特别是化妆品市场的良好势头,联合利华在2008年选择庞氏作为第一个斥巨资打造的品牌形象,打算以高价进军高端护肤品市场。轮廓。但事与愿违,接二连三的广告事件伤害了Pond的活力。

Pond's 已明确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撤出所有 KA 门店和加盟店的专柜。北京商报记者还发现,通州家乐福店中的池塘产品已经从专柜转移到了货架上。此外,在屈臣氏,Pond 的大部分产品也面临下架。

对于Pond's的没落,董事长李志奇(微博)将其归咎于与时俱进。 “庞德的消费群体在增长,但庞德没有进行产品调整,不仅失去了原有客户,也未能抓住新的消费者。”李志奇表示,庞德的形象在消费者心目中逐渐淡化,公司形象也在逐渐淡化。投资也在减少,Pond's的衰落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