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国际化妆品“大姐大”在中国市场已风光不再

2022-09-24 01:09:28 论坛: 动态 作者:倪贞仪

曾被誉为“为中国女性带来第一支口红”的国际知名老牌化妆品直销巨头雅芳,自销售额创下近24亿元的历史峰值以来,销售额出现下滑2001年,2012年下滑至7个。1亿元的水平(根据内部数据)在几年内缩水了70%之多。雅芳中国已跌至行业第十五位。

自1990年进入中国以来,雅芳一直以直销模式引领中国化妆品市场。 1998年,相关政策禁止直销,雅芳只好为其专卖店开出“药方”。直到2006年,雅芳获得了第一张直销牌照,再次在国内市场拥有直销牌照的优势。当时的选择是采取“专卖店+直销”的混合策略。

在其他化妆品巨头的压力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雅芳的销售业绩越来越差。为了挽回颓势,雅芳于2010年4月空降前南美总经理奥多内兹(Rene)负责中国业务,并宣布全力支持直销渠道,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在遭遇“传销门”、“贿赂门”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后,雅芳全球业绩也呈下滑趋势,中国市场是重灾区,甚至传出其从中国撤军。

2012年3月,拥有宝洁“血统”的林展宏,以“救世主”的身份执掌雅芳中国,一上任就开始推动“再造雅芳”的新政改革. 2013年伊始,雅芳中国以关闭多家分店发展专卖店业务、减左加右手的战略,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新征程。一个主打直销的国际品牌,一个多次在直销和零售渠道之间徘徊的品牌,这次雅芳中国还有机会吗?

通道自由和摆动错误

我们都知道,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渠道是大众消费品牌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条商品销售路线,也是一条商品流通路线。是企业商品通过一定的社交网络或代理销售到不同地区,从而达到销售目的的绝妙“工具”。可以说,谁控制了渠道,谁就控制了市场。

直销和零售是渠道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雅芳于1990年进入中国,产品涵盖护肤品、时尚配饰、时尚内衣和保健食品。以直销起家的雅芳,已成为其营销基因。凭借这种新颖的模式和国际品牌的影响力,它迅速成为国内行业龙头,控制着国内高端美容化妆品市场。

但好景不长。国内直销的成功模式不断渗透,部分逐利者纷纷效仿。 1998年,国内传销活动空前猖獗。为了“拔草除根”,国家立即下发了《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直销从此“一刀切”。

面对不可抗拒的因素,雅芳来之不易的直销网络被迫在一夜之间转型。这考验了品牌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灵活性。要想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就必须忍痛,做出选择。雅芳果断进入垄断零售领域。事实上,开设专卖店并不是雅芳的主要经营模式,也不是它所擅长的。但由于当时国际品牌专卖店在国内市场并不多,女性美容化妆品市场日益扩大,到2003年雅芳中国专卖店已发展到6000多家。 ,共拥有10000多个销售网点,年销售额创下近10000辆的历史新高。 24亿元的业绩达到了鼎盛时期。

无论如何,第一次转型挽救了1998年销量锐减的局面,也为以后几年的业绩增长开了个好头。但是市场在变化,需求也在变化。如果你跟不上变化的节奏,你将受到惩罚。 2004年以来,雅芳中国的销售业绩再次开始下滑。尽管它一直在试图挽救它,但它始终无法阻止这种势头。

2006年,雅芳拿到了国内第一张直销牌照,这给了它希望,并迅速采取“直销+专卖店”的混合模式,再创辉煌。但是,“直销+专卖店”的混合模式,在不同的渠道中势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雅芳的直销人员来自三教九流。它们极其复杂,质量参差不齐。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内部纷争不断,同一产品的严重差价严重危及直销与零售的混合模式。

其实,无论是在同行还是在外界看来,雅芳转型零售领域后都做得相当不错,但暂时还没有把握住市场的脉搏,业绩下滑很正常,但还没有深入到零售领域的症结所在。是一个失误。获得直销牌照后,雅芳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直销上,让其部分回归本色,但未能处理好直销与零售垄断的矛盾,未能凝聚两者的优势一切。两个渠道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失去了团队精神。

更致命的是,雅芳的经销商鱼龙混杂。公司为完成销售业绩,不顾未来长远战略,纵容经销商批发分销商品,导致市场价格混乱,扰乱雅芳多年打造的世界,遭受了消费者的拒绝和同行的困扰。为了挽救雅芳中国的大局,2010年,雅芳空降奥多涅斯,一个高层人物,力图力挽狂澜。上任后,他实施了从“专卖店+直销”混合模式向整体直销模式的转变。然而,他不能顺应当地的风俗习惯,导致他的无能,无法炮制出中国风味的市场计划,也无法处理好专卖店和直销两种不同渠道的冲突,这不仅打击了业务人员的热情,也使雅芳的商业信誉深。受到市场质疑。

因为专卖店模式和直销模式的来龙去脉,雅芳一直无法协调和布局中国市场。这种“折腾”的渠道策略,是雅芳的顽疾,也是雅芳中国的宿命。几次转型都失败了。没有成功。自2013年雅芳中国新一代掌门人上台后,他决定专注于垄断零售,弱化直销业务。面对又一次转型,雅芳中国势必有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