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球最贵的中国男人,500亿身家上亿

2022-09-24 12:09:03 论坛: 动态 作者:傅希伦

在媒体眼中,联合利华北亚副总裁曾希文是这家世界知名公司里“最贵”的中国人。据说,自曾熙文上任以来,不止一位董事长想“踢他”。看似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曾熙文,已经为外企“求生”了十余年。在一定程度上,这是联合利华在华投资的又一例证。描述类型:包容性、扎根性和进取性。

“中国是一个不能放弃的市场。”曾希文坚定地说——就像这位前政府官员不能放弃现在的职业一样。

面对500亿元的新战略目标,曾熙文和联合利华正在追逐共同的中国梦。

跨国公司的曾先生

曾先生出现在联合利华的时间是1990年代的中国,当时“出海”最为火爆。

1996年,44岁的轻工业部副司长级干部曾希文下海。这位中国式官员的下一个人生阶段是一家他自己从未想过的外国公司。

加入联合利华后,曾希文的第一个职位是公关部总监。这是一个需要精通、会说的角色,但他不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曾希文却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东西。优点:熟悉中国国情。

在“跳字”初期,英语水平逐渐提高的曾希文,4年后成为第一位加入联合利华中国董事会的中国人。据说,每当其他公司来联合利华取经时,总会得到这样的提示:“你需要找一个懂中国的人,比如曾先生”。

从需要翻译的曾先生,到不可替代的联合利华北亚副总裁,曾希文的转型也体现了他所属的跨国公司“了解”中国的过程。

其实,联合利华在中国的投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代。 1986年,联合利华再次回到中国,成为中国最早的跨国公司。此后,联合利华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

“联合利华关注中国已有 100 多年的历史。 1986年以来,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因为作为一个快速消费品行业,主要靠人均收入和人口基数。随着中国GDP的增长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中国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曾希文说。

曾希文表示,联合利华在中国加大投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推出新产品、新品类;中心搬到了中国。

曾熙文用17年的时间证明了自己的价值,验证了跨国公司的生存:消除跨国壁垒,适应中国国情。

“作为在中国经营的跨国公司的领导者,我要适应中国的现状。如何根据中国的整体发展思路构建联合利华在中国的发展战略?结合战略,如果两者出现偏差彼此之间,是不可能成功的。”曾希文说。

锻炼中国的力量

对中国市场的珍惜,让联合利华似乎有了一个非常“虔诚”的中国梦。中国的战略似乎是这家跨国公司全球视野中“最迷人”的部分。

“中国是一个不能放弃的市场。很多竞争对手也来到了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学习速度很快,成长很快。中国市场不能放弃,但非常困难。”曾希文说。

据悉,“到2020年销售额超过500亿元”是联合利华的新世纪目标。联合利华70%的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市场对联合利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曾希文说,中国给了联合利华足够的信心,“现在一切都应该按计划进行。如果我们能够每三年翻一番,我们的500亿就可以实现。目前,我们认为这就是我们的目标。”信仰。”

今天,500亿的目标已经定了三年,联合利华的中国战略也在此期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首先,我们需要增加产能,调整生产基地;其次,我们需要调整产品和品类,推出新产品。同时,我们也考虑增加销售渠道。如果我们做到这三个方面,我们将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曾熙文对此充满信心。

2013年,联合利华开始在四川眉山建设新的生产基地。发展眉山的战略调整,不仅是基于成本考虑和西部市场的因素,还源于一种公益理念。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也是留守儿童大省,如果能在四川建厂,对利用当地劳动力、减少留守儿童大有裨益。”曾希文说。

2008年四川地震前,联合利华在四川洪雅设立希望学校。近三年,联合利华在公益项目上的投资重点放在了村幼儿园的建设上。曾希文介绍,他打造了三个社会公益平台: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美丽童年。 “这些公益项目与工厂没有直接关系,但站在联合利华的角度来看,我们在中国发展,对中国有责任,要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理念。”曾希文说。

在中国国情下,把握社会责任与企业精神的平衡,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利华一直培育的又一“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