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欧莱雅的口头禅是一句:买买!买!买百年欧莱雅做成化妆品王国

2022-09-25 08:09:41 论坛: 动态 作者:傅士凯

2014 年欧莱雅的口号是:买!买!买!百年历史的欧莱雅,让如今的化妆品王国离不开他们的收购政策。在欧莱雅的理念里,与其打造品牌,不如花钱买。而今年又买了8个品牌,吃货满满!

2014年欧莱雅8大收购NO.1

与小护士和于赛被收购时不同的是,虽然美被欧莱雅收购,但其运营团队还是原来的美是团队。今年4月,欧莱雅斥资51亿元,正式将中国一线面膜品牌明治纳入集团,而进入欧莱雅后,明治业绩迅速下滑。有人开玩笑说,欧莱雅要花30年才能为这样的业绩买单。

除了收购明治控股,欧莱雅的收购路线自集团成立的最初几十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变。今年2月,欧莱雅与日本资生堂集团就收购资生堂旗下思妍丽和凯伊黛品牌达成协议,继而收购美国彩妆品牌NYX、美国美容专业设备品牌、巴西最大护发品牌Niely 、彩妆护肤品牌Carol's、以色列美发品牌甚至接受了宝洁旗下Puma的香水品牌。这一年可谓是欧莱雅的增重扩张。类别年份。

NO.2巴黎欧莱雅官方旗舰店升级为天猫美妆首家旗舰专柜

2014年9月25日,欧莱雅旗下人气品牌巴黎欧莱雅官方旗舰店正式升级为天猫美妆首家旗舰店。自升级为天猫美妆首家旗舰专柜后,在线会员可优先享受专柜积分,积分可在线查询、兑换在线礼品。

自 2010 年以来,欧莱雅的电子商务营业额翻了一番多。第三方数据显示,2013年,巴黎欧莱雅跻身流行护肤品B2C电商前列。近年来,国际品牌频频在电商渠道发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际品牌越来越熟悉中国化妆品渠道,而本土品牌在了解渠道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小。

NO.3安工来华进军市场,深耕加盟店渠道

在优势方面,外资品牌更注重消费者调研,而本土品牌更擅长在各种渠道上耍花招。但即便如此,外资品牌也从未暂停对渠道的研究。自1997年欧莱雅全球总裁龚安一行首次访问中国市场以来,他们平均每年访问中国一次。今年3月和9月,我们实地考察了伊莎、乐山蓝天、泸州金虫、娇兰美妆等百强连锁品牌,了解其品牌在各个地区的销售情况。前几年我们走访考察了1家公司,但今年增加到了4家。也是因为今年欧莱雅等国外品牌在中国的市场行情不好,所以安工忍不住深入市场了解市场反馈。

NO.4欧莱雅中国市场创始人——张耀东辞职

2014年12月,作为欧莱雅集团最高级别的中国高管之一,张耀东离开了工作了19年的欧莱雅中国。 1996年美宝莲被欧莱雅收购,张耀东成为欧莱雅的一员。 19年来,他帮助欧莱雅在中国创造了无数骄人的业绩,被誉为欧莱雅在中国的杰出创始人。

一直在市场一线的他于今年9月接手战略发展。业务指标的突然缺席似乎让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个梦想——打造品牌。

在张耀东的前20年职业生涯中,他将欧莱雅从存在变成了卓越,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化无为有,再到卓越,让自己成为一个种草的人树自己一个人,终于有了梦想。水果。

NO.5 巴黎欧莱雅“千妆魔镜”震撼上市

巴黎欧莱雅于2014年10月14日在上海宣布,旗下首款美容应用“千妆魔镜”在中国正式上线。 “千妆魔镜”是大众化妆品领域的革命性数码产品。它采用增强现实技术,让消费者可以像通过智能手机的前置摄像头照镜子一样轻松地尝试化妆。随着彩妆产品线的日益完善,巴黎欧莱雅也将推出全新的品牌形象——巴黎彩妆设计师。

中国市场是欧莱雅的战略要地,而巴黎欧莱雅是集团最大的品牌。面对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的彩妆市场,以及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巴黎欧莱雅正试图通过美妆转型来抢占中国更多的市场份额。

NO.6欧莱雅等因涉嫌价格垄断被罚款近10亿欧元

12月18日,法国反垄断监管机构宣布对欧莱雅、宝洁、高露洁、汉高、联合利华、 、莎莉、庄臣等多家个人卫生和清洁用品公司处以总计罚款9.51 亿欧元涉嫌在 2003 年至 2006 年间在超市操纵价格。其中,法国化妆品巨头欧莱雅被罚款最高,为 1.895 亿欧元。

中益康对国内38个城市的百货零售额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1-11月欧莱雅集团零售额为74.65亿,同比增长5. -0.5%;零售量32.900万件,同比增长-6.6%;旗下品牌同比增长如图所示。其中,旗舰品牌兰蔻旗下的明星SKU精华精华液(美颜活肤乳液)、景春真妍眼霜、养眼眼精华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欧莱雅集团今年的表现可以看出,1.欧莱雅越来越重视中国的独特渠道2.并不断研究中国的用户需求和体验深度。欧莱雅旗下的几个品牌是首批进驻天猫美妆的国际品牌,直供和代理运营,欧莱雅品牌线上销售数据也十分可观。值得一提的是,整合旗下各品牌西服的欧莱雅小美荷旗舰店,是欧莱雅吸引流量的重要创新举措,2014年双十一就供不应求。

国际品牌虽然不太了解中国的cs渠道,但一直在研究。安工先生曾多次到访中国,亲自考察国内加盟店,透露出整个欧莱雅集团对中国加盟店渠道的重视。

在欧莱雅体系中,收购品牌占据了整个品牌体系的很大一部分,而这些收购品牌也助力欧莱雅打造化妆品王国。欧莱雅的布局是放眼全球,不放过任何一个市场。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下属品牌之间存在品牌冲突,但这完全是出于各国不同市场情况的考虑。

2014 年,宝洁公司正在减肥,而欧莱雅仍在增重。世界第一化妆品王国依然领先世界,但也在不断扩张。 2015年,收购的美能再次引领面膜行业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