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开始,中国本土化妆品店就知道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总体来看,2012年渠道现状如下:
首先,竞争激烈。2012年是整个化妆品行业竞争最激烈、最激烈的一年。今年进入了全能比赛。这不是化妆品店与其他化妆品店的竞争,而是百货公司、超市、互联网的竞争。竞争对手无处不在。
二是成本上升。成本上涨已经喊了很多年,尤其是近两年。无论是房租上涨还是员工工资上涨,都将是未来5到10年永恒的话题。如果成本上升,就不可能下降。一旦成本下降,中国将陷入混乱。因为成本下降,中国经济必然出现大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本上升代表了中国经济的整体好转,但这种好转对行业来说是巨大的压力。
三是增速放缓。2012年,绝大多数化妆品店主反映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公司越大,越明显。拥有超过 20 到 50 家公司的连锁店反应最为激烈。增长率正在下降,但成本一直在上升。怎么做?只做调整。
四是利润下降。整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在下降,这种利润下降的趋势在未来2到3年应该会持续下去。
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为,核心问题在哪里?人们每天都在说成本上涨这么多,这是真正的问题吗?整个行业租金最贵的是香港。莎莎去年九月在骆克道租了一间1,000平方尺(93平方米)的临街店铺,月租85万港元。这样的房价还能开化妆品店。屈臣氏、万宁、卓悦、莎莎等许多店铺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是因为有顾客购买。因此,行业问题、竞争压力和成本并不是关键。化妆品店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顾客流失。
本土化妆品店告别黄金时期,即将进入后化妆品店时代。从2013年开始,整个化妆品店将进入3年的整合期。在下一个时间点,每个化妆品店都应该思考如何应对和调整这个问题,但首先最根本的还是要解决客户流失的问题。
当地化妆品店的顾客分流
化妆品店为什么会流失顾客?四个来源。
竞争商店加剧了客户流失。其本质原因是产品结构和品牌结构高度同质化。一个小镇有10家化妆品店,每家店卖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所以顾客会被分开。你家卖欧莱雅,我家卖欧莱雅;你家卖资生堂,我家卖资生堂,当大家都卖同样的产品时,一个镇县有十万人,当然全都流失了。所以,竞争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同质化竞争。每个人都在卖同样的东西,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百货公司兴起带来的顾客分流。近年来,百货店迅速崛起,特别是在二、三级城市,百货店数量猛增,客户分流现象巨大。很多优秀的区域化妆品店开的时间比较长,基本都自称是老大。但是,一旦百货店开业,化妆品店的品牌号召力和服务体验号召力是百货店无法比拟的,顾客很快就会被分流。自然堂、平价本草、丸美等化妆品卖场畅销的主打护肤品牌基本进入百货系统。为什么要与百货公司竞争?
电商渠道兴起带来的客户流失。近三年电商渠道的快速崛起,给线下化妆品门店渠道带来了巨大冲击。2012年,化妆品电商渠道带来约430亿成交额,双十一带来191亿成交额。可以说,面对电商,很多传统店铺都受到冲击,难以维系。然而,传统零售店失去优势的根本在于价格虚高,购物不便。虚高的价格导致许多客户失去了电子商务;购物缺乏便利,导致顾客迷失了去超市和便利店的路。
由于购买意愿下降,客户流失。原因?顾客在商店里没有找到他们想要的和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很多化妆品店,十年前,依然是行业的引领者和标杆,引导着市场和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十年后,消费者会发现,你的店铺还在卖那些化妆品,而且产品结构没有大的调整和变化,也没有消费者想要的时尚产品,只好跑到别的地方去买。我们所有的压力都来自于客户增长、客户升级和竞争商店的加剧。
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产品选择和门店经营产品的思维问题。其实消费者很简单。他买了货,所有的问题都出在店里的货上,而不是别的。有人说我把店装修了,但如果还是一样,即使新装修后,顾客也不会买,因为他们认为他们还在买同样的东西。所以,核心问题是很多门店的产品结构调整跟不上渠道和消费者的发展。
品类时代已经到来
从前因后果,化妆品店在产品结构上总是选择三个方面。首先是品牌,应该介绍哪个品牌;第二个是类别,应该介绍哪个类别;三是品种,店面再详细的时候,应该介绍什么品种。
这三种推销产品的思维方式会给化妆品店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呢?其实,每一款产品的选择背后,都是店铺成长心态的表达。当您在选择一个项目时,您已经决定在您的商店中找出您想要的方法或增长路径。
第一阶段称为品牌驱动战略。也就是说,商店要销售著名的产品和品牌。这种思维策略的背后是什么?就是依靠成熟品类的高知名度产品获得门店增长。比如卖护肤品,卖高知名度的品牌赚钱,谁有名我就卖谁。
第二阶段称为品类驱动策略。它是通过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来发展的。为什么现在很多店铺都需要引进名品,因为店铺没有名气,只靠引进欧莱雅和玉兰油来提升店铺知名度。在这个阶段,名牌产品确实非常重要。但引进知名品牌后,大家会发现竞争高度同质化。你卖的是欧莱雅,玉兰油,旁边的家乐福也在卖。你该怎么办?这个时候,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回归消费者的需求。如果要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应该升级店面。整个类别结构。
第三阶段是品种驱动战略。一个品牌和品类在高度完善和成熟之后,必须依靠成熟的运营和商品管理才能成长。比如我们要和屈臣氏比较,在品类整体上没有优势,所以我们要让每个品种都能发挥它的优势。但是,化妆品店要进入这个阶段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在当前的三年时间里,本土化妆品店首先要经过品类驱动阶段。或者说,2013年对于化妆品店来说,是跨越末日的最重要的一年。
从今年开始,化妆品门店将由单一的护肤品带动进入全方位的品类选择和品类引进。类别的本质是什么?用标准术语来说,它是: 一个类别是指消费者认为相关并且可以相互替代的一组特殊商品和服务。消费者认为各种商品是相似的,或者是同一类型的产品,称为一个品类。举个简单的例子,BB霜、雅丽洁、汉书、番翠等都有BB霜。如果把这款BB霜放在品牌下,会引导消费者根据品牌进行选择,但如果将这款BB霜放在品牌下,则会引导消费者根据品牌进行选择。把这些品牌的BB霜放在一起,就有了品类思维,
这时候可以减少店铺对品牌的依赖。事实证明,您高度依赖知名品牌。当你把所有的品类放在一起时,商店就不会看到品牌,而只会看到商品。这意味着你已经离开了许多品牌的束缚。通过品类驱动,欧莱雅和玉兰油的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分为不同的品类。消费者一进店就可以从品类中进行选择,不一定非要认准欧莱雅和玉兰油的专柜才能进来消费。因此,未来化妆品门店运营的核心是根据用户需求来组织产品,品类的核心存在于消费者的脑海中。实现类别,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