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大牌纷纷发力彩妆市场专营店渠道或成重要渠道
今年以来,彩妆市场十分热闹:欧莱雅、雅诗兰黛、资生堂、宝洁等日化巨头深耕市场,不断攻城略地。就连国际奢侈品牌Gucci和时尚魔王“马化腾”也忍不住诱惑推出彩妆品牌。面对外资品牌的不断挤压,马思红、卡子兰等本土彩妆品牌也不甘落后。业内人士指出,一直“被忽视”的化妆品专营店渠道,或将成为本土彩妆突围的重要渠道。
国外大品牌在彩妆市场发力
近日,有消息称美国著名时装设计师马克·雅各布斯将与世界知名彩妆品牌丝芙兰联名推出同名彩妆系列,将于8月9日在同名品牌时装店发售意大利著名奢侈品牌Gucci也将效仿YSL、YSL等高级时装品牌,与宝洁合作推出彩妆系列。中投顾问集团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嘉楠表示,目前全球化妆品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中国市场,Gucci推出的化妆品系列不仅可以增加客源,还能增加利润率。
而一直将彩妆作为战略重点的欧莱雅、雅诗兰黛等日化巨头也在不断地行动。雅诗兰黛集团旗下彩妆品牌MAC近日在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开设旗舰店。店内配备了经过MAC培训和考核的专业化妆师,力求呈现国际美妆潮流。彩妆品牌BOBBI BROWN在全国设有34个专柜。欧莱雅集团斥资2亿元扩建宜昌天美工厂,打造亚洲最大彩妆基地后,特地举办彩妆沙龙,邀请各界人士就“彩妆”展开深入探讨. 去年底,欧莱雅收购了两大彩妆品牌URBAN DECAY和Vogue,
资生堂、宝洁等也希望能在彩妆“蛋糕”上分一杯羹。资生堂集团通过资生堂彩妆不断加大在中国彩妆市场的布局。推出首月,“ 珍彩恒润唇膏”就打破了棒状固体唇膏的销售记录。不久前,第一款资生堂彩妆首发的BB霜也正式诞生。日化行业资深人士冯建军透露,2013年宝洁很可能会推出2到3个全新的彩妆护肤品牌。
加盟店或本土品牌突破
记者了解到,与几年前“彩妆”被忽视的情况相比,目前化妆品专营店对彩妆品类的热情空前。“近两年面对网购对实体店的冲击,彩妆在品类建设中的占比一直在提升,目前彩妆占门店总销售额的30%左右。” 一家化妆品连锁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谈及原因,5度(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江表示,作为彩妆品牌,面对电商挑战的最大优势在于不可替代的消费体验。陈江告诉记者,相比护肤品,彩妆更新速度快,色差大。此外,专营店内还有专业人员教顾客化妆。因此,它受网上购物的影响较小。马思红在专卖店配备专业化妆师,为顾客提供彩妆。“保姆”服务。
记者了解到,国内首家以天然有机为主要理念的新鲜水果彩妆品牌玛丝红,目前拥有2万多家门店,在二、三线城市拥有600多家商场,并拥有已成功进驻北京西单、杭州银泰、西安银座等大型商场。此外,近几年在国内市场,卡兹兰、玛丽达尔、乔迪尚汇、蓝瑟等彩妆品牌也在快速增长。去年卡兹兰网点数量已超过2万家,收款金额超过5亿。按照经销商40%的出货量计算,销售额可能已经达到15亿。“本土品牌如果能继续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势头,跻身第一梯队也不是没有可能。”
日化行业专家吴志刚也指出,彩妆更新快、产品多元化、专业化,上门彩妆服务电商无法实现。因此,加盟店可以提高彩妆品牌的占比,带动知名度和销量。一个“双赢”。“近两年,护肤品的竞争愈演愈烈,受到多次挤压,导致利润空间萎缩,而彩妆市场潜力巨大,可为加盟店带来更好的利润空间。近年本土一线品牌与洋品牌近年加盟店的利润率下降,需要增加一些利润率较大的本土二三线品牌。” 一家连锁化妆品店的老板说。“比如美宝莲一般给加盟店7.20%的折扣,需要现金,28%的毛利率,一般是赚不到钱的,大部分国产品牌给40-左右的折扣50%……” 一位日化行业人士透露。
行业预测:彩妆市场格局将有新变化
资深业内人士肖勇指出,高端彩妆被MAC、BOBBI BROWN、资生堂、Anna Sui等外资品牌牢牢掌握;公共部门以美宝莲等外国品牌为主;本土品牌在销量上与国外企业仍有一定差距。陈江分析指出,目前国内彩妆行业大致可分为四个梯队:以欧莱雅、宝洁为代表的国外彩妆占据第一梯队,牢牢控制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第二梯队,由 、卡兹兰、玛丽德雅等组成,约占市场份额的 20%;第三、第四梯队只占剩余的10%左右的市场份额,主要由代工品牌和面向乡镇批发市场的化妆品组成。“未来,第三、第四梯队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不过,肖勇指出,本土品牌近年来在彩妆市场的悄然崛起不容忽视。领域有不错的成绩,也有风险投资基金的注入。这些本土品牌肯定会对整个彩妆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 上一篇 >:自创业从台湾到大陆,安植集团致力于做最好的产品
- 下一篇 >:不少美容院违规插足医疗微整形约一个“走穴”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