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的天性以及社会审美要求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关注美丽和身材。消费者热情高涨,商家的销售手段也是花样百出。面对这么多价格不一的美容院和项目,如何区分呢?日前,记者走访了青岛的几家美容院,发现一些商家宰客的招数还真是颇有心机。
黑招1:律师索取赠品,20秒试肤,称重金属超标
近日,青岛一位网友的帖子引起了关注。涉事人士称,他在台东万达广场以“调查赠送”为名,被拖到万达4楼“”美妆店体验皮试,然后被强制推销,直到他报了警。只有这样,他才能逃脱。
据帖子描述,该人一进店,就有店员上前为她做皮试。“给我一个白色的膏状物,不到20秒,就变成了焦黑色,说我的皮肤已经超重金属标准了。” 接着,另一不明物体被涂抹在当事人脸上。吸收一个小时,改善皮肤。在此期间,店员们开始向当事人推荐各种服务和产品,以“限时优惠价”游说,甚至讽刺当事人。客人想走,店员不让她走。最后,她在被释放前报了警。
为核实帖子的真实性,记者昨日假扮顾客来到“伊兹贝尔”门店,店门上贴着“禁止拍照、拍照”的字样。进入店内,记者发现店内布置着实简陋,美容床也不是很干净,但里面做美容的人还是不少。
此前有消费者在网上发布的“”美妆店内部图片,记者确实觉得比图片要杂乱得多。
由于店员很谨慎,记者远远看到了营业执照,但无法确定上述经营范围,更没有看到卫生许可证。随即,记者询问接待他的店员是否具备美容师资格,对方称有,但没有出示相应的资格证,但记者看到了他佩戴的健康证。
店员多次向记者提出“做面子”,都被记者以“工作太忙”为由拒绝了。随即,店员开始推荐一张100元的体验卡,声称“现在是过年活动期,明天会涨价”。这种说辞与某网友帖子中描述的非常相似。
记者也拒绝了体验卡的推广,但表示可以在店内记录电话号码,方便下次预约,但遭到拒绝。对方说只有会员或者持卡人才能拿到电话号码。
同时,在咨询期间,记者注意到,举着小红旗的店员不断地招呼顾客,说“给这位美女找个美容师”。这个过程也和发帖网友的记录相符。
黑招二:借购物小票冒充超市活动送免费打赏,改变充电体验
打着“赠品”的幌子上街拉客小区美容院,其实是流传多年的美妆销售手法。现在越来越难以获得路人的信任。于是,伪造信誉更好的机构的背书就成了一种新的骗取信任的手段。
在悦喜克莱的超市出口处,刚逛完的记者被一名男子拦住,该男子称凭超市小票可免费领取一套化妆品,并给了记者一张兑换卡。然而,当记者跟着他来到商场三楼的美容院时,卡随即被收走了。自称是院长的人士向记者建议,“办个体验卡,享受首次上门价格40%的优惠,否则回来还是原价。”
“院长”不停地向记者介绍体验卡的好处和低廉的价格,但当记者借口留下他们家的电话以便下次预约时,他也被拒绝了。而且,在这家店里,记者并没有看到营业执照。尽管该店员自称是美容行业资深从业人员,但记者并未看到相关资质证明和健康证明。
随后,记者从超市了解到,超市内的小票与美容院无关。
黑招三:伪造用户签名篡改美容卡使用记录
市民张艳(化名)告诉记者,去年2月,她曾在小区美容院办过一个疗程的卡,可以使用24次。不过她觉得自己没去过几次,但是护理记录显示她去过10次,她签了名。仔细观察后,她发现表格上并不是所有的名字都是她自己签的。但是从第四次开始,就有人模仿她的签名了,相似度很高。
张艳(化名)被伪造消费者签名。
张妍立马去找美容院的人对质,却被对方告知换了老板,之前的事情都不清楚了小区美容院,现在是一家全新的店。
王女士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同样发生在小区的美容院。她买了 6 个车身套件,但她记得只做了 4 个,结果却被告知已经用完了。她告诉记者,她做美容时,曾有店员试穿店内其他消费者存放的她的产品。“我怀疑我买的产品因此丢失了,”她说。
记者还了解到,这两位消费者都没有关注过小区内的美容院是否具有经营资质。起初,他们只是觉得方便,所以做出了选择。
黑招四:所有三无产品都叫进口货
在记者走访的几家美容院,店员都会热情地推荐化妆品。其中,上述悦喜克莱楼上美容院声称,店内所有产品均由台湾高原集团生产,绝对天然无添加。不过,当记者询问产品的批号时,店员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称“这些产品有一部分是直接从台湾进口的,所以批号不一样”。
受访的杨女士在一家保健中心也有过非常相似的经历。她告诉记者,在保健中心塑身时,店员还向她推荐了店内的化妆品,声称是日本直接进口,绝对不含铅汞,无添加剂。为了证明这一点,该店员甚至当着杨女士的面喝下了掺有洗面奶的水。
除了化妆品,这些美容店推销的身体精油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每当记者向店员询问精油的产地和批号时,店员几乎一口答应,“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使用的精油也不一样,我们的精油是从中草药中提炼出来的,有也有正规渠道购买。” 但他们拒绝了。公开精油的具体生产信息。
(袖珍青岛/青岛网记者周静、实习生齐依林)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