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去美容院美容?南方都市报记者 陈荣梅 2月10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深圳市消费者投诉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停业、虚假宣传、退款等。商家通过广告以低价吸引顾客,诱导高价套餐消费,甚至诱导贷款。美容消费时有发生的现象。给大家解释一下大学生去美容院做美容?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去美容院做美容
南都新闻记者 陈荣梅 2月10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了《2021年深圳市消费者投诉分析报告》。2021年,315消费系统共受理美容院投诉5228件。投诉主要包括企业倒闭和虚假宣传。、退款问题等。商家通过低价广告吸引顾客,诱导高价套餐消费甚至诱导贷款,这在美妆消费中时有发生。
典型:
深圳一位消费者在网上了解到一家美容店15元的祛痘体验活动,便前往美容店体验。体验过程中被商家告知我的皮肤有严重的痘痘问题,推荐我购买8300元的祛痘套装。由于消费者大学毕业在即,无力支付高昂的费用,而且消费者也不清楚每月还款额度和利息金额。在这里,商家帮助消费者处理贷款申请以支付费用。2个月后,消费者的皮肤状况没有改善。商家表示再给5000元包治病会有效果,并询问消费者是否还能贷款。在得到消费者否定的答复后美容院的消费,他让消费者先垫付1000元,然后等待下一次。支付剩余的4000元。5000元套餐完成后,消费者的皮肤状况依然没有好转。
案例分析:
一些美妆行业的商家通过优惠体验吸引消费者到店,然后将高价商品卖给消费者。对于付不起高额费用的消费者美容院的消费,他们推荐“美容贷”。经常成为目标,随后无力偿还贷款会使这些群体陷入财务困境。高额利润让美容机构和贷方热衷于推广“美容贷”。在此过程中,消费者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不提供贷款信息,不提示消费者申请贷款的法律风险和对个人信用的影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理事会建议:
归纳性强、利率高、贷款审查不严是很多“美女贷”的问题。细则让消费金融更好地服务民生,实现消费者、美容机构、金融机构的多方共赢。消费者应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评估自身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慎重选择美容贷款分期付款,签订贷款合同时亲自操作,认真阅读合同条款,认清风险,珍惜个人信用记录。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