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新模式开始跑马圈地。
作者|赵小米
出门花100元洗个脸,你会去吗?
今年,主打洗脸单品的轻美电商“洗脸吧”成为了各个城市网红的打卡点。 在小红书上,与洗脸吧相关的笔记有118万条,超过了喜茶、蜜雪冰城等关键词的笔记数量。
目前,洁面棒的领导品牌是洁面猫,在全国拥有400多家门店。 此外还有洗面熊、魔镜、雅丝芙、寒时月等品牌。 这些洗面奶的经营逻辑基本一致:门店收费透明,全国统一定价; 他们不卖卡,靠单次消费和回购利率赚钱。
换句话说,洗面奶就像一个“量产美容院”。
而洗脸吧以低廉的加盟费和高利润率吸引了大批加盟商的目光。 据洗面猫招商人员介绍,开店成本仅需15万元,但月销售额可达6万至10万元,毛利在90%左右,净利润可达50%。
洗脸,是“割韭菜”的智商税,还是暴利的好生意?
“内卷”开始了
洗脸,顾名思义,就是做脸部周围的美容项目,每个品牌的服务项目都差不多。
以洗脸猫为例美容院清洁脸,洗脸猫共有6项服务项目,主打深层清洁、补水保湿、美白嫩肤、淡化细纹、预防松弛。 一个项目时长约一小时,价格一般在60-150元之间。
在美团、抖音等平台,洗面猫线上团购价格低至50元一次“孔夫子炮冲”。 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皮肤需要叠加其他项目。
与传统美容院大而轻奢的店面风格不同,洗猫的店面面积较小,一般在30平米到60平米之间。 在一些租金高的地段,20平米甚至可以开店。 店内一般有4张床,店员的数量与之匹配,只需要4个人。 这使得洗脸猫店每月的成本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
在洗面猫的盈利模式中,赚钱的关键是流水率,而不是卡牌的推广。 这使得商店的访客数量变得极其重要。
北京一家猫洗脸店的店员小王向中国化妆品透露,她的店在去年年底左右被抖音热播视频击中。 当时,该店单日客流量可达40人,月销售额接近100%。 100,000。 但今年,游客人数有所下滑并趋于稳定。 “工作日有 20 个人真是太好了。”
根据喜面猫招商人员的建议,最好在商场、人流量大的街道等开店,为了保证加盟商单店的客流,两店之间的距离必须超过2公里。 此外,在县城等人口稀少的地区,最多开2-3家门店。
虽然客流有波动,但小王透露,她的店基本上每个月都能赚钱。
在小王看来,门店从互联网上获得的客流量大于自然流量。 “他们大多是在美团、抖音上看到的,打电话咨询、预约。有的人离我们店4、5公里,专门来这里做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男性顾客占洗脸猫的近45%。 据该团购网站数据显示,一款专为男士推出的护肤品销量已经达到了第三名。
前期玩家尝到甜头后,洗脸条正以光速“涉足”。 许多企业家迅速创立了自己的“闪身吧”品牌。 天眼查数据显示,与关键词“闪身吧”相关联的企业多达411家。
而洗脸则是门槛较低的另一家加盟店。 无论是使用的设备还是一次性护肤品,都是从厂家批发的。 品牌需要的只是将这些产品转售给加盟商。
这样一来,在不同品牌之间的碰撞过程中,可能会分流单个店铺的客流量。
在知名消费投资人B 王岑的非公开董事会会议上,洗面熊创始人曾透露自己的门店扩张计划,即在山东、河北等洗面猫数量最多的地区开店。美容院清洁脸,我会开车去任何地方,我会用速度与他战斗。 王岑也很认同洗面熊的打法。 出门就能抢到优质景点。
随着各品牌洗吧数量的不断增加,有限的市场份额将被瓜分。 在人们对洗面吧的新鲜感逐渐消退后,能否有足够稳定的消费者来支撑如此众多的连锁品牌,是洗面吧加盟商未来的隐忧。
消费者粘性从何而来?
像洗脸猫这样明码标价、单次消费的“团购”洗脸棒迎合了当下消费者的心理状态:不想花几千元买一张美容卡,但他们仍然有专业护肤的需求。
时至今日,洗脸吧在消费者眼中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 随着入驻人数的不断增加,大众对洗脸吧的认知度将进一步提高。 可以预见,未来短期内,进入洗吧的新客源数量将持续增长。
但洗面吧作为一项长线生意,最终还是会回归复购率和老客的留存。
一位美容从业者认为,洗面吧是一门“割鲜韭菜”的生意。 在她看来,去洗面奶吧的人大多是轻度美妆用户,而且经常新鲜去,也不会定期去很久。 所以,洗脸吧对于小城市来说就像是一阵风,过了新鲜感就结束了。 在人流量大的一二线城市,只有源源不断的新客源支撑,才能顺利运行。
对于真正的专业护肤重度用户来说,洗面条的可选项目较少,过于基础。 “我在美容院洗完脸后,很自然地会敷上颈膜,并在做面膜的同时按摩我的肩部,但面部护理棒不提供任何颈部护理。” 拥有美容院年卡的消费者思思告诉中国化妆品。
思思又算了算。 洗猫机用的洗衣机、离子喷雾器、小泡泡清洁器、铲皮器、注氧器都不贵,单价都在几百元左右。 自己买的话,成本大概在两三千元左右。 以这个价格,你可以洗猫15次左右,但如果你自己买设备的话,可以用好几年。
根据洗衣猫的招聘信息,店员不需要任何美容经验,培训后即可上手。 不过据社交媒体上的洗脸猫店员介绍,培训内容主要是如何操作设备,对于底层的美容知识并没有太多讲解。
传统美容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单价高的专业项目。 以今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美容院“美丽花园”为例。 招股书显示,客户年均消费额达2万元,旗下热玛吉等医美服务价格在6800万至660万之间。 1万元,光子嫩肤从890元到9540元不等。 用户粘性也由此而来。 像热玛吉这样的抗衰项目一次只能维持半年左右,需要消费者定期回购。
从批量扩张的角度来看,全机械化模式可以让每个洗脸盆的复制更加标准化,但也降低了品牌的竞争力和消费者粘性。
洗面条所属的“轻美”赛道,近年来受到了资本和消费者的双重关注。
在王岑看来,轻美是生活美的发展趋势。 生活美容不同于光医学美容。 主要是指利用化妆品、保健品、非医疗器械等非医疗手段对人体进行的皮肤、毛发护理、按摩等,以及具有保养或保健作用的无创美容。 关心。
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容院、理发店,都属于生活美容的范畴。
上一个网红轻美业是“洗发水吧”,代表品牌是Mr. Judy。 2021年10月,获得5000万元A轮融资。 朱迪先生的门店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写字楼,减去理发店的传统项目。 他们不涉及剪发、烫发和染发,专注于洗发、护理和造型。 “用一杯咖啡时间让你的头发变美。”
不过,Judy先生的收入结构还包括相关定制清洁产品的销售。 对此,洗脸猫等洗脸吧暂时不涉及。 在洗脸棒的成本结构中,一次性护肤品仅占10%左右,产品创新不多。
以后洗脸会不会变成一阵风,随着热度的下降而逐渐消失? 或许每个品牌都需要做一些更迫切需要的创新服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