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二字令人担忧。
文/胡东
自2014年6月27日(以下简称丸美公司)首次递交上市招股书以来,丸美公司在业内一直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丸美美容院产品,业界也对丸美公司的经营状况猜测颇多,尤其是去年. 在与机构合作多年后。
昨日,证监会官网更新了丸美公司的招股说明书。 虽然这只是对两年前首次公布的招股书的补充,但并不意味着离成功上市又近了一步。 不过,通过这份最新更新的招股书,基本可以勾勒出丸美近两年的业绩。 .
丸美成长下滑8点,纯记成长下滑11点
从丸美旗下品牌的营收结构可以看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丸美品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1658万元、93164万元和10.297亿元,增速分别为18.71%、14.09%和分别为 10.52%。 %; 纯记品牌营收分别为15700万元、14365万元和16127万元,增速分别为23.73%、-8.51%和12.26%。

▍两大品牌近三年销售额
营业收入方面,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丸美的总收入分别为97373万元、万元和万元。 同时,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丸美的净利润分别为21861万元、27137万元和28143万元。 净利率分别为22.5%、25.2%和23.6%。 可以看出,2015年,丸美的净利率有所下降。
▍丸美营收
更换代理人的风险
在销售模式方面,丸美的销售模式主要以分销模式为主,也就是业内俗称的代理模式。 截至2015年12月31日,丸美合作的签约线下经销商为166家,注册终端网点达到17278家。

▍2015年丸美Top 10线下经销商
丸美公司更新的招股书显示,2015年,丸美公司线下第一大经销商由郑州宏智达总经理王建双变更为武汉伊势丹的徐丽芳和江水婷。
在“特殊风险因素”栏目中,丸美株式会社首次正面回应了去年代理人的变动。 招股书显示,公司因未能完成合同约定的目标任务而终止与上述经销商的合作,分别占丸美公司2013年、2014年和2015年销售收入的12.98%和9.01%。 %, 5.43%。
而丸美也在招股书中特别提醒,在上述经销商分布的地区,已经与多家新的经销商建立了新的合作关系。 该地区的渠道运营产生了重大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更换的经销商中,它是唯一一家只代理丸美全系列产品的代理公司。 2014年,媒体报道提到实际控制人张继光“专注丸美11年,从代理丸美专业线护肤品牌到代理丸美全线产品”,而在他的管理下,“丸美保持了30年30%的稳步增长,2013年零售额突破1亿,在丸美代理商业绩中位列全国前五。”
招股书显示,丸美公司2015年销售额为3798.49万元。 按照业内同行出货量35%的折扣计算丸美美容院产品,成都集美对丸美公司零售额的贡献确实已经超过1亿元。 而且,在丸美2015年的线下经销商排名中,成都集美依然排名第五。
尽管如此,该公司仍因“未能完成合同约定的目标任务”而被解约。
百货渠道销售额逐年下降,美容院网点是百货店的两倍
事实上,与其他从专业线转型为日化线的G8品牌相比,丸美的转型并不彻底。 因为截至2015年,丸美注册的美容美发网点仍有2061家,占比11.93%,是百货公司数量的两倍。
▍丸美2015年终端网络分布
从2013年到2015年各渠道的销售额占比来看,无论是专卖店、百货公司,还是美容院,丸美实体渠道的销售额占比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实体店的销售额占比专卖店渠道,从64.61%逐年下降到54.37%。 相反,无论是直销还是分销,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都在逐年上升。
▍丸美近三年销售模式构成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早期本土化妆品广告大军的领头羊,丸美近两年的广告投入逐渐减少,从2013年的近3.5亿元减少到2015年的不足3亿元。
▍丸美近三年销售成本构成
至于减少广告投入带来的风险,正如丸美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指出的那样,“公司可能面临竞争对手,他们可能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价格战、广告战等竞争手段挤压公司的市场份额。 公司需要不断强化品牌形象和丰富品牌内涵,采用新的产品配方、包装设计、工艺技术,生产出满足目标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保持甚至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维持”二字的含义却令人担忧。
▲
不同的观点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