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1年外用氢化可的松以来,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其相应的副作用也引起了医务工作者的关注。 1955年报道了第一例外用氟氢可的松的副作用,随后国内外文献相继报道,尤其是国产激素制剂的不规范使用,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一、类固醇依赖性皮炎概述
类固醇依赖性皮炎,即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指长期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含糖皮质激素的制剂。 一旦停用,会导致接触部位发生皮炎或使原有皮肤病包括皮炎复发、加重。 一种因持续使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顽固性复杂性皮炎,发生于面部,又称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近10年来,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在我国十分常见,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相关基础研究较少。 根据分类,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
2.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的症状和诊断
激素依赖性皮炎似乎滥用了国内皮肤科的这种诊断。 如果外用皮质类固醇对某种面部皮炎有效,但停用皮质类固醇数日后症状又复发并加重,诊断为“激素依赖性皮炎”显然不严谨。 要定义“激素依赖性皮炎”,首先要了解“药物依赖”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依赖分为心理依赖和生理依赖:任何能引起愉快意识状态的药物(如可卡因)都可能引起心理依赖; 患者反复使用某种药物引起适应状态,停药后出现戒断症状( ),非常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称为生理依赖( )。 显然,类固醇依赖性皮炎应该属于生理依赖性,患者停用类固醇后应该会有非常不舒服的戒断症状。
(1)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常见诱发因素已得到确认,包括:(1)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20天以上; (2)中低效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以上; (3)长期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
(2)判断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三要素: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洪福教授提出了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诊断三要素:
1.皮损有以下三种:酒渣鼻样皮损、接触性皮炎样皮损或湿疹样皮损;
2、不适三重症状:明显瘙痒、明显灼痛、明显干燥;
3.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成分不明的护肤品超过3-8周。
(3)判断激素依赖性皮炎的要点:
1.不适症状,停用激素类药物或可疑产品后原有皮肤症状加重。
2、使用某种化妆品时皮肤很好,但停止使用后皮肤变得很差,或出现皮肤红斑、肿胀等。
3. 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的发病机制和组织病理学
(1)、“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皮肤科的一个新问题。 由于多发生于面部,故常称为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一、皮肤生理功能改变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可能发病机制
(1)皮肤对激素的反应性降低。 研究发现,类固醇依赖性皮炎患者表皮中GR-α(糖皮质激素受体-α)密度增加,但与糖皮质激素的亲和力降低,依赖于增加激素用量,从而导致皮炎的发生。类固醇依赖性皮炎。 此外,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受体脱敏(指长期使用一种激动剂后组织或细胞对激动剂的敏感性和反应性下降的现象),无论是产生特异性还是非特异性受体脱敏在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的发展中可能很重要。
(2)外激素刺激真皮血管内皮细胞。 一旦停药,激素的血管收缩作用解除,出现异常的毛细血管扩张,这是激素依赖性皮炎症状的机制之一。 见图 1。
外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和酸性粘多糖的合成,削弱胶原原纤维间的粘附力,加速皮炎的发生,加重症状。 当使用局部糖皮质激素时,胶原蛋白的合成可能比降解过程对激素更敏感。 胶原蛋白减少,血管外露,使皮炎加重、复杂化。
图1 激素对小血管的作用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发生
(3)长期外用大量强效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通过透皮系统持续过量吸收激素,可使糖皮质激素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使皮炎发生只能靠外用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用激素衍生的激素治疗而发生的。 参见图 2。
图2 长期应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影响HPA,可能与类固醇依赖性皮炎有关。
(4)外用糖皮质激素可损害皮肤屏障功能。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可激活白细胞介素6(IL-6)、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SF)等炎症因子,进一步诱发和加重炎症性皮肤反应。
2.外用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皮肤巨噬细胞功能,影响朗格汉斯细胞功能,溶解淋巴细胞,从而降低皮肤表面局部免疫功能,促进面部皮肤酵母菌等病原微生物过度繁殖,引起微生物产生大量(超)抗原。 当外界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突然消失时,会因细胞介质的释放而激活(超)抗原介导的免疫反应,同时释放炎症介质,从而加速皮炎的发生,加重皮炎。皮肤表面的炎症反应。 参见图 3。
图 3 微生物感染对激素依赖性皮炎发展的可能作用
3.激素依赖性皮炎可能与轴索反射有关。 结果发现,皮肤的针刺样疼痛与疼痛神经纤维的激活有关,面部轴突反射引起的血管扩张可导致面部潮红。 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的皮肤潮红是否有上述变化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二)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皮肤组织病理学表现
类固醇依赖性皮炎的皮肤组织病理学随疾病的阶段和严重程度而变化。 表皮可见湿疹样改变,轻度棘层肥厚,细胞间水肿及角化不全,小静脉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毛囊周围水肿伴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毛囊脓肿溃疡,大量病灶腔内可见多形核白细胞。 弹力纤维变性,偶见蠕形螨,也可见弥漫性肥大结缔组织,伴有皮脂腺增生。
1.表皮真皮变薄
局部长期外用激素,激素抑制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抑制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激素干扰表皮的分化,导致透明角质层颗粒的形成减少,最终角质层变薄。 研究表明,连续用强效激素包装6周后,表皮变薄,只有2~3层表皮细胞美容院依赖性,表皮细胞的形状和结构不规则,角质层几乎完全不存在。
同时,激素的抗有丝分裂作用减少了蛋白质合成。 研究发现,外用丙酸氯倍他索3周后,角质层蛋白质含量下降,成纤维细胞增殖分化受到抑制,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真皮变薄。
潘伟华等。 等建立了甜猪类激素依赖性皮炎模型,发现外用任何强度的糖皮质激素,给药35天后均可能引起上皮不同程度的萎缩变薄,且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上皮萎缩会加重。 萎缩的程度与激素的强度成正比。
2. 表皮屏障功能受损
这种激素会抑制其他皮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研究发现,即使短期应用激素3天,也会导致层状体的产生和分泌减少,相应的表皮细胞间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和神经酰胺的分泌减少,细胞外薄层减少双层。 ,皮肤的这些结构变化最终会抑制脂质合成,并可能导致角质层中角质化颗粒的减少。 激素诱导的角质层完整性和内部吸力异常与角质层中角质形成细胞的减少有关。 角质层的完整性和内部吸力异常会增加皮肤对外界的敏感性。
角质层由角质层细胞和细胞间丰富的脂质组成,提供屏障功能。 角质层厚度变薄,角质层中层状体和脂质减少,表皮屏障功能受损,经表皮水分流失增加。
3.毛细血管扩张
血管壁胶原纤维之间的粘附力减弱可导致血管增宽,真皮层胶原蛋白减少则导致浅表血管外露。 也有可能由于类固醇引起血管收缩,局部代谢物如(NO)蓄积,停药后出现毛细血管扩张。 激素作用越强,收缩血管的作用越强。 长期使用会引起小血管功能障碍和毛细血管扩张。
4.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对策
在医院皮肤科就诊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中,越来越多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 对于很多没有经验的医生来说,他们很疑惑,认为是“皮炎平”的广告惹的祸。 事实上,美容院、微商、电商是大量新增患者的生产者。 “假修复”、“假肤色”、换肤、“水银”霜美白的猖獗,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在目前中国美容行业的混乱局面下,激素依赖性皮炎已经成为美容院“美容”顾客挥之不去的噩梦,而这些“美容”顾客还“蒙在鼓里”。
由于本病易复发,常引起患者烦躁不安、悲观情绪。 所以。 应充分告知患者该病是可以治愈的,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增强治疗信心。 但是因为疗程比较长。 应告知患者,需要做好配合医师的心理准备,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目前,有两类人容易患上激素依赖性皮炎。
一类是慢性皮肤病患者。 如脂溢性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病情长期不愈,患者往往不在医生指导下,长期自行用药控制病情(通常约1个月),导致严重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治疗起来相当困难。
二是美容院的顾客。 很多所谓的“修护品”含有激素成分,可以快速缓解过敏、消炎,很多爱美女性争相购买并长期使用。 殊不知,正常皮肤长期使用激素药膏,虽然一开始感觉很好,但时间长了(三周以上),可能会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
(1)治疗前
心理情绪决定成败:心理情绪是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决定性因素。 渴望成功的人往往以失败告终。 因此,应当知道,这种疾病的治疗不是一蹴而就的。 哪怕受尽磨难,也要活下来。 疾病的复发和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是最难熬的最难的关卡。 这时,患者往往会放弃而转而使用速效产品。 很多假修真、真激素护肤品,利用了顾客求快的心理,让他们“刚出虎口,又跳进火坑”。
(2)、局部治疗
1、戒断疗法:这是医院专家提倡的疗法。 由于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难以忍受的反弹现象,患者需要有足够的疼痛耐受力。 更适用于病程较短、用药时间较短、停药后反跳较轻的患者。
① 立即停止外用激素类药物或可疑品,不要口服激素类药物。
②充分的医患沟通:明确告诉患者,停用激素后症状会反弹(即明显的干燥、瘙痒、灼痛综合症),但2周左右症状会明显好转。
③外用保湿修护肌肤屏障的护肤品。
④灼痛不适时,配合局部冷敷或冷喷。
2、减法:这种方法在美容院也是可行的。 不要因为害怕而突然停用激素类产品。
对于病程较长,连续服用激素3个月以上或间断使用激素半年以上,或停药后反应严重者,也可采用糖皮质激素减量法。一直用到停药为止。
一种。 由强制剂转为弱制剂,如优佐尔(丁酸氢化可的松)等,直至停用激素类产品。
B. 由高浓度改为低浓度制剂;
C。 逐渐减少用药次数。 延长使用间隔时间。
因为这种处理时间比较长,而且很难说服客户,所以被称为最难处理。
3、替代疗法:这也是美容院可行的方法。 停止使用激素类产品,改用非激素类产品。 如:他克莫司软膏、丁二烯羟基酸乳膏、乙氧基乳膏、氟灭酸丁酯软膏等。
替代方法:以他克莫司软膏为例:前3天1次/天,3天后改为2次/天,持续1周; 然后改为1次/d,持续20天; 每天一次,持续 30 天。 他克莫司软膏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药,可避免激素反弹现象。
4、素颜疗法:激素依赖性皮炎最无奈的疗法
素颜疗法就是什么都不用在脸上,根本不洗、不擦、不摸、不碰脸,尽量避免一切刺激,让激素依赖性皮炎肆意发展,听天由命。 其实,这是很多患者在激素替代疗法、免疫抑制剂疗法、各种局部方法无效后采取的无奈之举。 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治疗方法。 其实,“素颜”的本质就是让肌肤尽可能少地受到外界的刺激。 素颜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界的刺激,让皮肤得到休息,慢慢恢复。 但是裸脸也不是全不洗脸,而是用水洗脸,没有洗面奶。
(三)保护与修复:
舒缓修护护肤品的应用,可以显着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加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治疗。
使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皮肤变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对外界各种物理化学刺激的敏感性增加,出现炎症反应。 因此,应配合使用含有能恢复皮肤屏障和微生态功能的细胞间脂质成分胆固醇、神经酰胺和必需脂肪酸的护肤品,以降低皮肤敏感性,逐步恢复正常的皮肤屏障功能。 急性期可用冷喷、冷膜处理; 应避免面部按摩。
寡肽细胞因子护肤品是美容院可以使用的皮肤屏障修复产品。
痤疮样皮炎患者治疗: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后,加用5%硫磺乳剂、过氧化苯甲酰凝胶、甲硝唑乳剂等。 色素沉着者治疗:皮肤屏障功能恢复后。 加入3%对苯二酚、熊果苷、壬二酸等脱色剂。 为防止病情反弹,停药后可选择不含激素的产品,如肝素钠软膏、炉甘石洗剂、醋酸铅等美容院依赖性,尽量使病情顺利控制。
(4) 系统治疗:
①抗过敏药:扑尔敏、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
②抗炎治疗:羟氯喹、消炎痛、阿司匹林、雷公藤甙、甘草甜素等。
③其他治疗:痤疮样皮炎可加用米诺环素、四环素、丹参酮、维他命、替硝唑等。 有色素沉着,可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等。
毛囊微生物感染者应使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
五、预后与预防
本病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年龄、性别、皮肤厚度、用药部位、用药时间、激素作用强弱、皮损类型及个体反应等。
临床实践证明,毛囊性丘疹、毛囊性脓疱、痤疮样皮损、肿胀比较容易消除,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 弥漫性发红、血管扩张、皮肤萎缩、干燥、色素改变等较难治疗,治疗时间长,至少治疗6个月,有的甚至数年; 而严重的皮肤萎缩,则是永久性的伤害,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是无法治愈的。
合理选择糖皮质激素:面部和婴幼儿皮损最好避免使用中强糖皮质激素和含氟糖皮质激素。 如有必要,尽量使用弱的、无氟的糖皮质激素。 请勿使用超过 1 个月。 痤疮、酒渣鼻、浅部真菌病等皮肤病尽量不要选择外用糖皮质激素。 忠告患者不要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 劳逸结合的饮食是保障,正常作息,忌辛辣刺激性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参考
1. 曾凡琴,唐曾启,郭庆,激素依赖性皮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中华医学文摘皮肤病学,第32卷,第3期,2015年6月,P257
2. 王洁1,吴丽娜2,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研究进展,医学杂志,2011,V43,P315
3. Li Ji,Xiao Xiao,Xie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一种独立的疾病? 临床皮肤病学杂志,第 43 卷,第 10 期,2014 年,P641
4.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病学分会美容专业组,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治指南,临床皮肤病学杂志,2009年第38卷第8期,P.549
————————————————————————————————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