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洋)很多女性最大的愿望就是像韩剧中的女主角一样拥有光滑的肌肤和完美的五官。 然而,随着赴韩整容人数的激增,虚假广告、违法行医、手术事故频发等问题也层出不穷。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中国美容协会获悉,中国美容协会将携手韩中医学友好协会,建立韩国整形外科医生行医认证平台。 最快今年,中国患者就可以登录这个平台,查询为他们做手术的医生是否具有合法资质。
昨日下午,国家卫生计生委牵头社会组织、中国整形外科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称,为引导患者正确选择医疗整形服务,尽量避免整形手术难度。因整形机构或医生知识不全等原因导致的整形失败及维权等。针对该事件的发生,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协会与韩中医学友好协会达成协议,建立整形美容认证平台。韩国整形美容医生行医。
在此平台基础上,中国整形美容外科协会还将成立外国执业资格认证小组,对来华行医的韩国整形美容医生信息进行核实和认证。 据了解,2014年韩国医生在中国开设的医美机构约有37家。
今年最快,中国患者可以登录中国整形外科协会官网,查询双方认证的韩国医生资质。 据了解,首批1500名合格韩国整形医生将入驻该平台,同时随着资格调查,这一数字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针对去年媒体报道的韩国整形失败后患者维权困难的情况,中国整形外科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赴韩美容院,将设立定点救助医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这些患者的抢救抢救活动。 在法律维权方面,还将与业内律师事务所合作,为整形失败的患者建立维权渠道,提供法律援助,搭建公平的申诉平台。
调查
去年5.6万人赴韩整容 大量整形机构无资质
2014年底,在韩国整容失败后维权遇到困难的金维坤、米媛媛、陈奕丽三位姑娘召开记者会赴韩美容院,向媒体和大众表示,自己遭遇了不合格的整容,因为盲目相信宣传,前期调查沟通不充分。 该机构的故事引发了公众对去韩国整容风险的关注和讨论。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相关负责人昨日表示,据韩国官方统计,2014年,赴韩整容的中国人达5.6万人次。 同时,据行业统计,我国整容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率每年都在以10%-15%的速度递增。
随着韩国政府将整形美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予以扶持和壮大,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美容机构以中韩合资或中韩合作的形式出现。 但由于该领域市场化程度高,仍属于非基础医疗领域,因此行业内不断出现虚假广告、违规行医、手术事故频发等问题。
打开国内搜索引擎,输入“韩国整形机构”等关键词,约1000万条韩国整形机构推荐介绍信息随即映入眼帘。 其中眼、鼻、颌等面部整形项目最受欢迎。 这些机构无一例外地在首页显着位置设置了立即预约的选项,并承诺提供从接机、会诊、手术、术后等一系列完整服务,但大多数该网站不张贴该机构的医疗资格证书。
与此同时,在朝阳区一家美容院,一名导购建议北青报记者可以介绍一家韩国“靠谱”的美容院进行“微整形”,价格低至2万元左右。 而“微”整形项目至少包括开眼角、假体隆鼻等三四个项目。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正规的韩国整形中心,以这个价格是不可能完成这些项目的,但在一些不合格的“黑诊所”,却有可能请到不合格或资历较浅的实习生。
据媒体报道,据公开资料显示,韩国目前至少有2万家各类整形医院,但正式注册的不到2000家。
对话
黑整形中介充斥市场维权难
对话人:中国整形外科学会会长张斌
北青报:您认为韩国整形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张斌:语言不一样,沟通基本靠翻译,患者自己不能直接和医生互动。 对于手术协议、风险、效果等一系列需要签字的纸质文件,患者根本看不懂,甚至有些文件根本就没有外科医生的签字。
北青报:在您看来,中国患者在韩国维权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张斌:目前,韩国整形除了个人旅游医疗项目外,主要依靠中介机构。 在这个关键环节中,存在大量中国人或韩国人勾结的不合格、不正规或黑中介。 在合同内容、费用、术后责任等方面权利义务不明确。 此外,海外维权必须到运营地法院提起诉讼,这本身就增加了麻烦。
北京青年报:那么,如果想去韩国整容,需要注意什么?
张斌:不要相信街边的广告,也不要相信网络上的虚假宣传或盲目听从一些不法旅行社发布的中介信息。 通过选择有资质的代理机构,进行咨询,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出现问题后,患者可以选择将该代理机构作为国内第一被告进行索赔。 术后索要术前术后照片等所有资料,方便出现故障时的维修维权需求。本组文章/记者 刘洋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