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广告铺天盖地,古方、偏方、秘方有“排毒功效”
辟谣
“我这里刚来过一个病人,因为蒸的时间太长,出汗和风,导致面瘫二次发作。”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中医防治科副主任张辉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行业都打着排毒的旗号,但排毒效果实在堪忧。
排毒广告铺天盖地,古方、偏方、秘方都有“排毒功效”,酵素、绿汁有“排毒神功”。 还有一些“排毒行业”披上了现代医学的外衣,分门别类给身体器官“排毒”,比如“皮肤排毒”、“肠道排毒”、“肝脏排毒”、“肾脏排毒”、 ETC。 。
这些花哨的“排毒法”真的能排毒吗?
谣言一
喝绿汁清“宿便”可美容养颜
排毒口号千千万万,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排毒养颜”。 在“排毒”的世界里,可以美颜的“排毒”最为流行。
“排毒养颜”界提出了“清宿便”的经典理论——宿便滞留在肠管内数日,便可产生毒素,经肠道反复吸收,到达各个部位人体通过血液循环。 对健康有害,尤其是影响美观。 以此理论为基础的“排毒养颜”广告,让便秘变得十分可怕。
因此,绿汁、酵素、排毒养颜药物就成了美容的好帮手。 “敷解毒”、“泻下解毒”也应运而生。 前者声称在皮肤上敷面膜可以排出面部的铅和汞,清除化妆品残留物,使皮肤细腻光滑。 后者直击要害,只要将“宿便”排出体外,即可排除毒素。
不过,专家认为,这些方法值得推敲。 首先,“大便”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因为食物经过消化吸收,最后变成大便,需要一天的时间。 如果“大便”是熬夜后的便便,那人体内的每一坨大便不都是“大便”吗? 只有腹泻患者才有“刚出炉”的大便。
其次,排毒养颜药不可贸然服用。 张辉直言,解毒养颜药物的一些成分是番泻叶、大黄等,用于治疗热结便秘。 长期服用番泻叶类药物,因药物性寒,下泻时伤正气,对人体有害。 造成损坏。
而那些非官方的应用产品,不仅不能排毒,反而可能引起过敏或局部刺激,甚至导致色素沉着,最终美不完美反而毁容。 “在做‘应用排毒’之前,建议去正规医院咨询专科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副主任潘国峰主任医师提醒。
此外,备受追捧的绿汁原本只是日本人为满足部分居民绿色蔬菜摄入不足而制造的一种方便易储存的代用品。 自己榨新鲜果蔬汁,比青汁更有营养,也更实惠。
“腹泻排毒”一词更是令人费解。 “大便质地是否正常反映消化系统内环境与肠道菌群是否协调。大便成形,排便不费力,一般说明肠道环境与肠道菌群协调拉肚子是一种病态,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为了某种目的(比如排毒减肥)而拉稀便,是一种徒劳无功的做法。 潘国锋强调。
谣言二
汗蒸和拔罐可以排毒
那么,出汗可以排毒吗? 专家说这也是无稽之谈。
出汗一般可分为精神出汗、温热出汗、运动出汗和味觉出汗。 不管是哪一种,都是由于人体在一定的刺激下(外界高温、剧烈运动、精神因素或刺激性食物等)体温升高所致。 而我们的神经中枢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以通过出汗快速调节体温,使体温保持恒定,相当于人体自带空调。
很多信奉“发汗排毒”的人都喜欢蒸。 对此,张辉表示美容院铅汞排毒,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蒸。 而且,中医有“气随汗降”的说法。 如果蒸的时间过长,出汗过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尤其是冬天出汗的时候,更要注意出汗和受风。
其实,通过大量出汗来排毒是不科学的。 因为汗液中99%以上的成分是水,只有不到1%的成分是尿素、乳酸、脂肪酸等废物。 大量出汗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此外,汗液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成分,短期内大量出汗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中暑(中暑)的原因之一是在高温下连续出汗导致体液流失过多。 体液不足以出汗,导致体温调节失灵,严重者可致命。
“出汗耗气伤津,体虚者不宜。” 潘国峰说。
拔火罐还被用作“排毒”工具。 据潘国峰介绍,患者经常以减肥、“排便”或其他“排毒”为由去美容中心或保健中心拔罐,往往被告知身体很滞或很湿。 “实际上,单纯通过拔罐后的体征不能判断是湿还是瘀,而且气血虚的人也不宜经常拔罐。”潘国峰说。
用艾灸在皮肤上烤出浅二度烧伤的水泡,然后用各种针刺破皮肤,然后拔罐拔血。 这一系列做法破坏了皮肤屏障机制,对健康造成损害。 这种“艾灸”方法不仅没有“解毒”作用,反而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 比如可能引起细菌感染,甚至引起艾滋病、乙肝等血液病的感染。
谣言三
高血糖和高血压对身体有毒
其实,人体有自身的排毒功能。 皮肤、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都能阻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清除和排泄机制。 此外,人体还有一套庞大的细胞吞噬系统、循环系统、内脏解毒代谢系统、间质液中的补体系统等,为人体创造了一道天然的保护屏障。
“肝脏是重要的解毒器官,淋巴结和淋巴管是免疫系统和毒素监测系统,可以阻断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入侵。” 潘国峰说。
因此,对于身体健康、饮食排泄良好的人来说,身体的内外环境非常稳定,具有足够的抗毒、排毒、排毒能力。
一些常见病,如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时会被炒作为身体“中毒”的表现。 如果患者贸然使用“排毒”产品,不仅会加重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还会延误治疗,浪费金钱和时间。
为什么各种“排毒法”那么多人趋之若鹜?
最根本的原因是毒的概念粗糙笼统,人们对毒缺乏科学认识。 张辉说,很多去排毒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毒。
专家表示,狭义的中毒是指特定的毒物,即小剂量就能对机体造成损害或引起机体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毒物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通过物理化学或生化反应,引起身体机能或器质性损害,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从广义上讲,很难确定什么是毒。 有人说毒是内源性毒,指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如自由基、胆固醇、脂肪、尿酸、乳酸等; 有人说,工业社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食品污染,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中毒素的积累 有人说,毒物与痰饮、水湿、血瘀等病理产物有关,所以“排毒” ”出自中医。 但实际上,中医从来没有“排毒”一词,有的仅指“毒”或“邪”。
值得注意的是,毒是一个中性词,一种物质对人体是有毒还是有益是相对的。 有时适量的毒素对人体是有益的,如蛇毒抗血栓、砒霜抗白血病、斑蝥素抗各种恶性肿瘤等。 相反,即使对健康有益,但过度使用也会变成毒药,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张辉认为,正是因为人们对“毒”的理解不同美容院铅汞排毒,一些“排毒”行业才得以蓬勃发展。 因为概念的模糊性为商家提供了忽悠的空间和便利。
排毒前,无须谈排毒,更无须蜂拥而至“排毒”。 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是最好的排毒方法。
- 上一篇 >:郑州齐静拓客“降客3式”,让美容院拓客不在那么难
- 下一篇 >:美业培训应该走正规专业路线这种管理套路是如此熟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