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管理中心官网获悉,美容仪器品牌初普()号第一代Stop Eye家用射频美容仪存在安全隐患。 在使用过程中,产品可能会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位置或移动速度过慢,并且设备探头的温度可能会变得过高。 在极端情况下,它可能会灼伤皮肤。
基于上述原因,新基石科技主动将召回计划上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召回产品范围为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进口的第一代Stop Eye美容仪,召回数量为182,215台,并对这些召回产品进行免费维修、加装恒温器、视频关于安全使用产品的信息将在官网发布,消除安全隐患。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被召回的家用射频美容仪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已经找不到了。
据了解,射频是科技美容中常用的技术。 当它与皮肤接触时,会产生真皮层的深层加热。 当皮肤的真皮层被加热到最佳温度时,可以刺激胶原蛋白的生成,从而改善皮肤老化。 . 据小红书平台博主介绍,第一代Stop Eye美容仪主要用于眼周、苹果肌等部位。 2-3分钟,主要作用是淡化黑眼圈、泪沟、细纹等。
问题产品只修不退,近30天新增投诉61件
尽管新基石科技主动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报告了召回计划,但具体操作仍引起部分消费者的不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注意到,目前涉及初浦品牌的投诉148起,近30天增加61起。 超过一半的投诉与第一代Stop Eye美容仪“不退不换”有关。
苏薇是初璞第一代美瞳仪的用户。 据她说,她在使用美容仪时有一种灼烧感,还被烧伤了。 “当时我安慰自己,认为可能是眼部皮肤敏感导致的,或者是射频头越热效果越好,但没想到是产品温度控制不好。 “ 此外,她还表示,刚收到产品时有些失望,“价值几千元的美容仪居然是塑料做的,拿在手里感觉轻盈蓬松,像个玩具。”
照片/受访者供图
值得注意的是,收到召回短信后,苏女士第一时间联系品牌客服询问产品是否可以退货退款,但客服表示产品可以免费加温控器,并且不支持退货。 随后他补充道,“第一代Stop Eye家用射频美容仪安全有效,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消费者因正确使用仪器而导致皮肤出现不良反应的投诉。”
对此,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郑轩律师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消费者不接受召回产品的维修方案美容院用的美容仪器,可以申请退款。 本案中,该美容仪已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为存在安全隐患,产品也被召回,说明产品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美容仪器销售商向消费者销售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从合同的角度来说,已经是违约,应该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582条和《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消费者可以要求对方承担退货退款的违约责任。
家用美容仪频频“翻车”,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其实,楚璞美容仪的温控问题被诟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去年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检验检疫研究院联合开展了“家用美容仪对比测试”,对市面上8款射频美容仪进行了温度和电气安全性测试。 . 其中,初璞第一代Stop Eye美容仪未能通过测试,评测得出的结论是使用过程中的最高温度超过60摄氏度,超出了人体的耐受范围。 楚普认为,“极限测试”不能作为评价射频美容仪安全性的依据。
一位医美行业从业者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如果产品温度控制不到位,很容易带来风险。 “真皮的耐热性可以达到60摄氏度,而表皮的耐热性则在43摄氏度以下。美容仪输出的能量越高,效果越好。但是,如果过于注重美容仪的功效,没有适当控制产品的温度,那么在使用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低温烫伤的情况。因此,家用美容仪首先要考虑的是安全,其次才是功效。”
此外,去年8月初,浦某还因涉嫌虚假宣传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初璞在介绍第一代Stop Eye美容仪和Stop Vx美容仪时曾表示,两款产品均拥有欧盟CE认证和FDA技术认证。 在“FDA认证”遭到网友质疑时,初朴方面定性为翻译错误,随后撤回了各销售平台的“FDA认证”。
事实上,近年来,美容仪产品的质量备受关注。 上海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10月发布公告称,经抽查发现32批次美容仪器不合格,并中招多名“网红”美容仪器。 2020年10月,央视新闻《每周质量报告》指出,大部分家用美容仪质量堪忧,家用美容仪在使用过程中与皮肤直接接触。 如果按摩头或手柄的金属涂层中有害物质超标,可能存在健康和安全风险。
面对这一现象,相关部门也在加强监管。 去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征求《射频美容产品分类定义指南》(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今年3月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部分《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的公告》(2022年第30号),该类产品可按规定申请注册自公告之日起执行《医疗器械注册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自2024年4月1日起美容院用的美容仪器,射频治疗仪产品不得生产,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进口、销售的。
无论是美容仪器的召回,还是相关政策的出台,都可以看出相关部门正在加强对美容仪器的监管,而随着强监管模式的开启,行业或将迎来一场“大洗牌”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余梦儿
编辑李峥
校对刘宝庆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缺陷管理中心官网截图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