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阳网记者 张路遥 通讯员 石桂红 张一涛 陈玉敏
脸上斑点太多? 去美容院做“皮秒”; 觉得皮肤松弛? 去美容院一把“超声波手术刀”……医疗美容技术越来越发达,但是美容院里的皮秒激光、超声波手术刀机等高精度美容医疗器械是真的吗? 近日,广州越秀警方在美容市场排查中发现,一些不法分子瞄准美容医疗器械生产销售中的高额利润,利用消费者对美容医疗器械认知不足的心理。 在部门颁发的许可证和资质的条件下,生产各种美容医疗器械,甚至设立地下加工厂,制造假冒国际知名品牌医疗器械,非法销售牟利。
近日,广州越秀警方打掉两个团伙,捣毁多个生产、销售假冒名牌医疗器械窝点,查获假冒名牌医疗器械80台。 据初步统计,两个团伙涉案金额已超亿元。
记者了解到,这两个团伙生产的假冒医疗美容仪器不仅通过网络销往国内一线城市的小型美容院,还“出口”到海外地区。 由于这些假仪器缺乏相关资质,一旦使用不慎,不但不能美化容颜,还可能“烂脸”。
“大数据”发现医美行业漏洞,假超声波手术刀、皮秒机流入美容院
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广州越秀警方在广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指导下,对美容及环境犯罪案件进行了长期排查。医疗器械行业。 会同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广州市、越秀区打假办等行政监管部门对美容医疗器械市场进行大数据分析。
侦查过程中,刑侦部门发现该行业美容医疗器械存在重大漏洞,部分产品存在假冒,立即立案侦查。
期间,警方多次会同相关部门组织案件查办工作会议。 通过审查当事人相关资质、确定涉案事项性质、部署联合执法医疗美容与美容院,确定以曹、卢为首的两个犯罪团伙为重点查处对象。
经查,上述两个团伙未取得监管部门核发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等合法资质,设立地下工厂大量生产、销售医疗器械。 两个团伙不仅涉嫌非法经营医疗器械,还互相串通,涉嫌生产、销售假冒国际知名品牌超声治疗仪(超声刀)、激光治疗仪等高端医疗器械。 其中流行的有很多超声波手术刀(美版、韩版)、皮秒激光仪、OPT激光脱毛机等。
警方还发现,为了销售这些医疗器械,他们在手机和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甚至制作了专门的网站通过电商渠道进行销售,并在公司内设立展示点向美容院销售。沙龙和批发商。 其中,产品大部分销往一线发达城市的一些小型美容机构,有的甚至销往海外国家和地区。
“黑工厂”发现地下非法生产线,懂机电产品就敢做医疗器械
11月7日,经过三个多月的侦查,越秀警方出动警力,会同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执法分局执法人员,在白云区太和、中落潭、夏茅等地实施没收。 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33名,查获假冒国际知名品牌医疗器械生产线3条,捣毁10余家网络销售网店、3个实体销售场所、5个销售仓储场所,查获假冒知名品牌的医疗器械生产线。 80余台医疗器械,涉及大量假冒品牌配件及包装标签。
据初步统计医疗美容与美容院,两个团伙涉案金额已超亿元。 这是广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环境犯罪侦查系统今年涉案金额最大、抓获犯罪嫌疑人最多的医疗器械案件。
记者从现场抓捕视频中看到,其中一团伙在白云太和设立了制假窝点。 该团伙打着正规工厂的幌子,在内部设立了一条秘密生产假冒医疗器械的生产线。 厂房内,各种零部件杂物堆放杂乱,生产设备极其简陋,没有医疗器械生产所需的专门生产、检验和调试车间,没有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没有符合医疗器械生产的卫生条件。 、环境和技术。 负责技术的工人对机电生产只有粗略的了解。 他们购买正品后,将假冒产品的外观拆开,然后从市场上购买零配件进行组装,并贴上假冒商标。 他们没有所谓的“美容”技术。
超声刀目前国内无合法执照,假冒仪器操作不当易“烂脸”
据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生产的产品从外观上看几乎是假货。 仔细观察发现,其制作较为粗糙,接缝边缘十分明显。 经相关部门现场鉴定,这些知名品牌医疗器械均为假冒产品。 据警方初步统计,近一年来,两个团伙查实销售额超过700万元。
“一台正品的皮秒激光仪售价在150万元左右,他们的售价只有5万元。正品美版超声波刀的价格在80万元左右,美容院花5000元就能从帮派里买到。”批发商的出厂价甚至只有2000元。” 民警表示,“事实上,超声波手术刀属于医疗器械,受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监管,目前在国内没有合法的销售许可证,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这些假货机器不仅作用不大,而且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目前,越秀区人民检察院已依法批准逮捕20人。 该案仍在调查中。 目前,我们正在会同刑侦部门对全市美容行业进行大规模清理。
【警方温馨提示】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医疗器械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在采购产品方面。 一是核查经营企业资质。 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需要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 二是验证产品的合法性。 查看产品注册证等相关信息,还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 )。
2.产品的使用。 医疗器械的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消费者应详细了解产品相关情况,特别是产品性能、适用范围、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谨慎使用风险较高的医疗器械,并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自己的条件。
3.投诉、举报。 消费者如因购买、使用医疗器械而损害自身权益,或发现企业销售未取得营业执照或备案的医疗器械,或产品无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请举报及时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投诉热线:-12331。
如果您在美容机构遇到有人推荐超声波手术刀等医疗器械服务,请注意“三问”进行核实:
询问美容机构是否有使用医疗器械的资质和许可,
第二个问题是相关设备是否有合法的证明文件。
询问服务技术人员是否经过合法培训、工作、有相关资格证书三个问题。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