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干细胞”,又来了个“量子护肤”
目前量子科技主要应用于超导量子计算机、量子密钥、量子通讯、量子激光武器,包含金融、国防、通讯等领域的全球量子通信网也正在加紧构建。由于量子态所需的极端苛刻环境与高昂的经济成本,截至目前,量子科技都还没有走进公众日常生活,更不用说“量子”化妆品了。
高科技≠技术挂名
化妆品行业也秉持着“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高科技产品受到热捧。据调查数据显示,科技类、功能型护肤品销售额多年连续递增,其增速赶超大盘。在科技护肤的大背景下,市场逐渐形成了“美容仪器+护肤品”的消费热潮。CBNData数据显示,美容仪器消费额连续三年攀升,其中,运用微电流、射频、电脉冲技术等黑科技抗老仪器受到Z世代追捧,家用美容仪器成为了新风口。
作为美容仪器,广州汉方“祥康沅”产品利用文章发布科普知识间接宣传公司产品,构成了“量子美容疗效使用医疗术语”的违法行为。在黑科技专业护肤的风口,“祥康沅”作出了错误示范。
而对于科技类护肤品来说,技术是门面,是占领消费者心智的关键因素。譬如通过活性成分和载体呈现功效的纳米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化妆品当中。虽然已被众多生产企业认可,作为具有强渗透性的新兴技术,纳米材料还缺乏对环境及人体风险评估的相关数据和方法。
连逐渐受市场认可的纳米技术都存在潜在风险,量子护肤的安全更加难判定。根据化妆品行业的共识,尺寸低于100纳米的材料就会被定义为纳米材料,因为潜在的毒性,在护肤品里禁用。100纳米离量子力学的尺度还远的很,更小的材料各种透皮吸收,细胞内吞,DNA毒性等风险更大。尽管如此,仍有企业冒险用量子护肤概念当作营销噱头。
相关数据显示,仅2020年,全国各类“量子企业”就增添了2100多家,这些企业要么冠名以“XX量子公司”,要么在经营范围内注明量子类产品,涉及领域包括化妆品、医美、农业等多领域。记者在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服务平台查询“量子”相关的产品,发现自2015年至今的“量子”化妆品备案(包括已注销)就有569条。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院长曾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护肤品如果宣称用了‘量子技术’肯定是假的,因为量子比较时髦,大家都喜欢挂个名,但我觉得护肤品真的是好的话,不需要挂量子,挂了这个肯定不是特别好的护肤品。”真的假不了,假的无论如何都不会变成真的。高科技产品不等于某个顶尖技术挂名的产品,科技护肤品,如果少了产品应有的内核,就只是伪概念。
- 上一篇 >:收割95后颜值焦虑的医美直播,水有多深?
- 下一篇 >:美容院如何才能将更多的潜在顾客变成长期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