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巨头宝洁在大健康领域再次取得新进展。
12月4日,宝洁完成了对德国默克集团消费者保健业务的收购,这标志着宝洁将进入其从未涉足的治疗领域,并将在欧洲继续扩张,拉丁美洲、亚洲等地区。纵观宝洁近十年的业绩,可以看出宝洁业绩的增长并不耀眼,目前的业绩与十几年前基本持平。此前,宝洁为了提振业绩,“裁减”了大量品牌“瘦身”,但一直没有明显改善。
在业内人士看来,宝洁这次的举动是在大健康领域寻找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在中国市场,这对宝洁来说非常重要。尽管中国大健康产业迎来风口,未来前景巨大,但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土药企,甚至包括联合利华在内的非产业企业都加大了布局。宝洁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收购后的业务。快速落地布局也面临着众多巨头的“夹击”。
治疗领域的第一次尝试
12月4日,宝洁公司完成了对德国默克集团消费者保健业务的收购。
值得注意的是,宝洁收购默克公司的消费者保健业务后,将能够在全球 15 个最大的 OTC 保健市场扩大业务版图、扩大品牌组合并丰富产品类别。收购的品牌产品能有效缓解肌肉痛、关节痛、背痛、感冒和头痛,有效增强身体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能力。其中,很多是宝洁尚未涉足的治疗领域,业务将在欧洲、拉丁美洲、亚洲等地区展开。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宝洁在亚洲的大健康业务将聚焦中国市场,可能会优先落地。
目前,宝洁在消费者健康领域拥有多个品牌,包括 、Medas、Pepto-、Crest 和 Oral-B。 “此次收购基于默克公司强大的业务和供应能力、深厚的技术底蕴以及在消费者医疗保健领域的强大领导力。另一方的加入可以为宝洁提供强大的医疗保健业务和供应能力、深厚的技术掌握以及在消费者医疗保健领域久经考验的领导地位。” ,将补充宝洁现有的消费者保健能力和品牌,”一位宝洁官员表示。
被收购的德国默克集团的消费者保健业务已遍布全球 44 个国家,涵盖 900 多种产品。数据显示,德国默克集团的消费者健康业务已达10亿美元,近两年增长6%。
作为回应,宝洁全球个人医疗保健业务总裁表示:“这将标志着宝洁个人医疗保健新时代的开始,我们现在正努力实现合并后业务的巨大潜力,并为此,我们还创建了一个新的医疗保健组织,使消费者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并推动销售额和利润的进一步增长。”
寻找新的“战场”
“由于电商和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宝洁近几年销售增长缓慢,利润率不断缩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势在必行。”智云图资深营销人员、创始人蒋晓峰认为,宝洁收购默克消费者保健业务的战略意图很明确。
纵观宝洁在全球市场的发展,十多年来销售额几乎没有增长。作为宝洁十分重视的开发市场,中国在此期间的表现并不十分理想。回首2016年,是宝洁最艰难的一年。 2016财年,宝洁大中华区副总裁柯兴华接替宝洁中国区副总裁林晓海,宝洁营收同比下降8%至653亿美元。这是宝洁四年来在中国换届的第四位负责人。关于林小海辞职,传闻“业绩压力大”。
2018财年,宝洁全球收入同比增长2.73%至668.32亿美元;由于运营成本同比增加5.33%至342.68亿美元,导致净利润同比下降36.01%至9 美元8.61 亿美元。
事实上,2006财年宝洁的年销售额达到682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39亿美元;与 2006 年相比,2018 财年的销售额不仅下降了超过 10 亿美元,而且营业利润也没有显着增长。
2019财年第一季度,宝洁的收入增长再次收窄至0.22%至1.6美元6.9亿美元,运营成本持续上升2.6%至8< @4.84亿美元,得益于持续经营的特殊项目增长173.37%等因素,净利润同比增长11.88%。
其实,宝洁为了提升业绩,先后收购了多个品牌。鼎盛时期,宝洁拥有300多个子品牌。然而,在大手笔“买买买”之后,宝洁的业绩却未能带来预期的回报。然后,宝洁不得不开始逐步剥离销售额低于 1 亿美元的小品牌。按照计划,今年宝洁还将继续加快整改“瘦身”,进一步简化管理架构,提高宝洁的敏捷性和问责性。
对此,姜晓峰也进一步指出,砍掉品牌或收缩业务,其实是对原有业务的调整,只能改善,但很难解决大问题;但这次收购相当于开辟了一个新国家。
“加快布局大健康领域,更多是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思考。”资深品牌专家张炳武表示,布局大健康领域,理论上可以帮助企业丰富品牌矩阵,拓展渠道和业务。规模,但实际上,从财务的角度来看,它会帮助企业扩大收入和净利润。
巨型赛车考试
与默克公司的医疗保健合作并不是宝洁的第一次。 2011年,宝洁与梯瓦制药共同创立,宝洁持有51%的股权,但2018年7月1日,获得监管部门批准终止运营。对此,宝洁也在公告中指出,此次收购德国默克集团的消费者健康业务将取代并超越此前的收购。
经历过失败的宝洁,仍希望进入潜力巨大的健康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消费保健品市场规模约为2330亿美元; 2017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接近1500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将达到1816亿元。
从大健康来看,中国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虽然大健康产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发展空间巨大。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达到6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
但在姜晓峰看来,“OTC产品与宝洁现有的日用品相比,有自己独特的业务和供应链模式,在研发和技术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壁垒和溢价空间将也更高。对于宝洁来说,此举将提升宝洁OTC业务部门的实力。”
但是,宝洁公司并不是唯一一家在这一领域看到红利的公司。可以预见,在医疗保健领域,宝洁拥有众多强手。以中国市场为例,联合利华和母公司健华集团也已经开始布局。今年3月,联合利华宣布计划收购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的消费者健康和营养业务。数据显示,2018年,葛兰素史克HFD组合的总营业额达到约5.5亿欧元,主要通过和Boost品牌。当时,联合利华在公告中表示,该交易符合联合利华的既定战略,即增加其在保健食品类别和高增长新兴市场的影响力。
创始人赵恒表示,虽然大健康领域市场潜力巨大,但做好并不容易,竞争将异常激烈。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收购宝洁后,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业务整合,因为宝洁此前并未涉足治疗领域,市场需要详细规划控制。不过,此时已有不少企业进入大健康领域,宝洁入局的效果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