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最大的00后15岁,三年后开始走向社会。作为在“去中心化”传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他们对个人价值的理解、思想意识、对个人体验的重视,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逐渐改写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与90后、85后相比,00后强烈的自我中心、更强的媒体成熟度、更个性化的流行文化解读,都为未来的商业传播带来了新的命题。 ,发表《后零零研究》,从代际研究的角度,以后零零的文化属性为切入点,探讨未来消费趋势的变化,为品牌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表达和关注个人经历的强烈愿望
在WEB2.0时代长大的00后,与父母不同,大多否认“枪打鸟”的从众观念。调查结果显示,与 5-10 年前的同龄人相比,今天 15 岁左右的青少年对“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关注度降低了 7 个百分点。蓬勃发展的自媒体和易用的手机应用,让零后一代自然而然地有了“做新闻源头、关注焦点”的意识。更开放的信息环境也使他们的价值观多样化。除了注重成绩和排名,其他技能,如音乐、绘画、创客、电脑、运动等,可以让更多00后获得“表达欲”。 ”来满足社会认同的需要。
00 后更看重体验和参与度,而不是对品牌的忠诚度。调查显示,在过去十年中,与强调“个人体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5 岁儿童的品牌忠诚度下降了 7%。例如,对于零后一代来说,旅行的乐趣在于自拍,用照片编辑软件美化,然后发布到社交平台引发讨论,而不是花时间购买旅游纪念品。微博监测显示,“XX恋人”、“XX家人”等标签在00后个性化标签排名靠前[见图1]。而那些有着传奇个人经历和丰富故事的人物,也往往在交流中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认识到这一点给营销人员带来了重要启示:00后强烈的个人意识预示着个性化消费浪潮的到来,规模化制造的逻辑称霸世界百年,产品和服务要在规模化制造的资产、供应链和流程的基础上,进行内容传播改革,充分满足年轻消费者“成为焦点”的愿望,同时讲好自己的故事,品牌本身的话题性和内在生命力寻求解决个性化消费与量产冲突的方法。
自信面对压力,关注健康的“宅男”
对于即将进入高中的00后来说,91%的压力来自于学习。然而,他们普遍对此充满信心。在调查中,55%的学生对压力持积极乐观的态度,22%的学生甚至表示“必须努力面对”[见图2]。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繁重的功课或考试加分后,仍然学习其他技能作为他们的特长,如钢琴或计算机。互联网近在咫尺,00后已成为“宅基地”。无论假期长短,70%的人选择留在家中,在更舒适的环境中学习、社交和娱乐。居家期间,除了30%的时间用于学习、玩游戏和上网,也分别占16%和14%。
同时,00后也关注健康。他们非常关注食品健康。近十年来,100%纯果汁、茶饮料、果蔬饮料等相对健康饮品的消费量分别增长了17、13和11个百分点。西式快餐、可乐和速溶咖啡的消费量分别下降5、13和9个百分点。
品牌正视压力,关注“宅基地”健康的正契机:未来的产品和服务更应该着眼于帮助零后人群解决学业烦恼,帮助他们放松减压,“宅基地”更舒适,或者相反,为他们创造更健康的户外生活选择,从而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爱”的交流语言,与偶像共存
作为一个沉浸在“宅男”亚文化中的群体,如今的00后有着自己独特的交流词汇。 “萌萌哒”、“男人拼音”等“萌萌哒”语言充斥着社交媒体。调查显示,00后使用网络表情的人数比90后高出55%,是80后的3倍。相应地,如果一个品牌能够在传播中恰当地使用“流行语”,就能增加好感度。同时,零后“碎片化”的课后阅读时间需要更短的内容,品牌传播应该使用更精细、直击人心的文案,以提高传播效率。
不同于80后,网络原住民的零后追星方式更注重情感寄托和身份认同。调查显示,51%的零后微博内容与偶像有关,而社交媒体的存在让这些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前所未有。他们不仅可以选择与明星同款的穿衣风格,还可以选择与偶像“共生”的生活方式,比如模仿同龄偶像的生活习惯、举止等,TFboy和H2K。对品牌而言,通过对偶像明星的阅读、彩排、健身等各个生活角落的深入探索,衍生出“和XX一起读书”、“和XX做作业”、“XXX”等各种活动。 “健身计划”能在粉丝群体中产生很大的共鸣,从而带来可观的市场潜力。
实际的在线购物者会影响家庭购买决策
零后一代对媒体的成熟度和敏感度,让他们对趋势有理性的判断。与十年前相比,如今的 09 后对“时尚重于实用”的支持率下降了 6%。作为伴随电商成长的一代,81%的00后在微博上提到了自己的网购经历。与十年前相比,现金支付和储蓄意愿下降了18个百分点。 8 个百分点,债务消费接受度提高 10 个百分点[见图 6]。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对趋势的敏感性和收集信息的能力也让他们在家庭购物决策中拥有重要的发言权。在高科技产品的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听取零后一代的建议。对于家长来说,需要快速了解产品信息和用户评论来做出判断;对于孩子来说,一个容易找、可信度高的平台,也有利于产品的快速选择和家长的认可。
这对于一些不针对青少年的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产品和服务要兼顾新一代的审美和价值观,充分利用亲子在购物时的互动,在购买行为的影响中重视亲子关系,带有家庭元素作为市场增长的内部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