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注册
  • 行业头条 行业头条 关注:3182 内容:2056

    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被检出的3款不合格指甲油通报事件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3 月 15 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对于违规经营的企业来说,这一天往往是紧张的一天。重大质量事件会给品牌带来多大的危害?因“铬事件”意外受伤的SK-II曾一度退出中国市场; “二恶烷”事件后,霸王的表现急剧下滑,原气重伤。复苏……

    为此,我们盘点了过去一年行业内发生的重大产品质量事件,例如多起引起行业广泛关注的防晒霜不合格的报道。排除一些“误判”,真正的产品问题值得行业反思。

    品牌:新福米特灵等

    产品:护肤霜

    问题原因:非法添加违禁物质、非法使用限制物质

    2016年1月9日,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通报了一批化妆品不合格,包括欣芙美特灵霜等67批次产品被曝违规添加违禁物质、违规使用限用物质。问题。

    品牌:OPI等

    产品:指甲油

    问题原因:甲醛含量超标

    2016年2月,台湾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不合格化妆品清单。三大品牌OPI和的一款指甲油被发现甲醛含量超标。其中,OPI(NL Z19 15ml)甲醛含量高达6221.5ppm,比标准高出82倍。据了解,此次检测出的三款不合格指甲油在香港市场也有售。

    品牌:大量本土知名品牌

    产品:防晒霜

    问题原因:不符合《新规》

    2016年7月至2016年10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连续4次曝光防晒化妆品问题,共涉及174个品牌、319批次产品,覆盖一大批国内知名化妆品品牌。由于同类产品曝光集中,覆盖面广,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了解,最近3次通报的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品上的防晒剂与实际使用的防晒剂不一致,但均在标准范围内。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此密集、大规模的曝光,或许是国家希望引起企业关注和遵守相关新规的希望。

    据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将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规范中对防晒霜、防腐剂、着色剂、染发剂等进行了增删改. 有针对性的使用。为保证《规范》的顺利实施,2016年6月,CFDA发布公告,再次强调根据《规范》需要调整配方的产品,应当提前报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016 年 12 月 1 日。更改请求。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及时备案,产品备案审批已经过期,导致进入黑名单。

    品牌:一些品牌

    产品:祛斑产品

    问题原因:添加禁用物质

    2016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祛斑化妆品不合格通知书。在入选的4332批次祛斑产品中,发现不合格产品60批次,存在违规添加违禁物质问题,不合格率为1.3%。这包括名单上的个别知名化妆品品牌。

    除了本土化妆品品牌的质量外,进口产品在进入过程中甚至在内销过程中也被检测到。这些事件也与国内消费者息息相关。

    品牌:imju

    产品:乳液

    问题原因:成分错误

    2016年1月,占据美妆榜单前三名的日本品牌imju宣布,因滥用洗发水成分而紧急召回指定批次的问题产品。 imju大麦乳液因网络主播的推荐而走红,成为抢手货。在中国线下实体渠道如屈臣氏、化妆品专营店、进口超市和7-等便利店均有销售。

    品牌:宠物的名字等

    产品:护肤品

    问题原因:证据不符

    2016年1月,进入中国的不合格食品化妆品信息共涉及681批次产品,其中化妆品不合格40批次。涉及精华液、洗面奶、面膜、洁面护理、口腔护理、面霜等品类,产地包括法国、韩国、西班牙、台湾、美国、日本等,“菌落总数超标” 、“不符合商品证书”、“超过保质期”、“超过PH标准”、“标签不合格”等

    值得注意的是,、 Name、等知名品牌均上榜。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6年5月发布的关于不合格食品化妆品进境的信息中,因“未提供证明或证明不合格”而再次列出宠儿的名字材料”。

    品牌:一些韩国品牌

    产品:护肤品

    问题原因:标签不合格,添加禁用物质

    2016年1月和2月,多家韩国知名化妆品品牌被列入进口食品化妆品不合格名单,或被查出有“无有效期的进口化妆品授权使用注册证”,或者是标签失败了。

    同时,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中禁用和限用物质与韩国《化妆品法》规定的区别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韩国化妆品中使用的某种成分在中国是禁用物质,但在韩国却不是。化妆品中的禁用成分。

    品牌:强生婴儿

    产品:鲜粉

    问题原因:成分或致癌物

    2016年,强生分别于2月、5月和10月3次被控在强生婴儿爽身粉中含有滑石粉导致癌症,并被法院裁定向三名受害者支付巨额赔偿金消费者,总计高达 8. 7 亿美元。据了解,滑石粉广泛应用于医药、日化等领域,但其原料中的石棉杂质已被国际公认为致癌物。

    除了巨额赔款外,强生的声誉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 2016 年“全球最知名公司 100 强”中,强生公司跌幅最大,从第 16 位跌至第 44 位。强生2016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其消费品销售额出现了1.6%的下滑,这被认为与之前强生滑石粉的致癌性密切相关。

    事件发生后,强生中国发表声明称,其婴儿爽身粉中使用的滑石粉的质量、纯度和合规性均符合最高标准。强生虽然声称产品安全无害,但后来在中国部分产品打出“无滑石粉”的宣传标语。

    品牌:花王等

    产品:洗发水等

    问题原因:证据不符

    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2016年7月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录入中,12批次化妆品不合格,花王等品牌上榜。花王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是“未按要求提供证书或证明材料”。此外,部分韩国知名品牌因菌落总数超标而被列入名单。

    品牌:兰芝

    产品:保湿剂、喷雾剂

    问题原因:菌落总数超标

    2017年3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公布了2017年1月未获批的食品化妆品信息,共涉及403批次,其中化妆品43批次由于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保湿乳液和兰芝水活力喷雾(保温修护、保湿)被破坏。

    在萨德事件导致国内消费者抵制韩国产品的情况下,包括兰芝在内的韩国化妆品未能通过入境检查的消息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除进口品牌外,国产品牌中,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信息,2016年共检测出663批次不合格产品,重点是防晒产品、面膜、祛斑美白产品,分别为 37%、20.8%、18.1%。国内知名品牌众多,其中3个上榜次数超过10次。

    从化妆品检测出的问题来看,主要是文件不符、添加违禁成分或限用物质超标,都是可以避免或改善的。

    p>

    作为品牌的基础,产品质量是一把双刃剑。质量问题也会毁掉一个品牌。高品质的产品也能让品牌永存。相信在市场控制下,本土品牌可以更加关注产品问题,提升本土品牌形象。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关注微信小程序

    行业头条
  • 今日 0
  • 内容 2056
  • 关注 3182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