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
    • English
  • 注册
  • 行业头条 行业头条 关注:3182 内容:2056

    “网红”合作,没有一个行业般“生机蓬勃”

  • 查看作者
  • 打赏作者
  • 不久前,你可能听说已经拥有无数头衔的 Kanye West 提交了一条美妆产品线的相关资料。如果申请获得批准,您将看到 Kanye West 品牌的美容、护肤、香水等产品。

    而在这个领域,拥有 400 万粉丝的 Kanye 妻子 Kim 的妹妹 Kylie 有很多话要说。新品分分钟售罄,快闪店的排队人数堪比 Kanye 的球鞋发布,eBay 上的转售价格甚至可以比原价高出 10 倍。

    如今,在“网红”合作方面,没有哪个行业像美容行业那样“蓬勃发展”。

    欧莱雅去年让15位时尚博主和意见领袖(KOL,即Key)合作一年的“欧莱雅联盟”营销推广项目。这些“网红”不仅帮助品牌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的品牌,还代表品牌形象出现在各种活动中,甚至担任产品广告的形象代言人。欧莱雅旗下美宝莲在其最新的 Big Shot 睫毛膏广告中邀请了拥有 300 万粉丝的男性美容博主 Manny。

    曼尼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NPD 的报告,2015 年上半年合作推出的美妆产品比例为 2%,而到 2016 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已达到 8%。很多人还在寻找与明星联名模特合作的秘诀,但在美妆行业,“网红”自己设计的产品比“明星联名”产品更有存在感。

    如果你不相信我,只要点击一些流行的美妆博主或界面,你总是可以求助于一些合作的美妆产品。美宝莲男大使 Manny 与 Geek 合作的眼影盘在 20 分钟内售罄;美妆博主 Hill 的 Becca 美妆系列打破了丝芙兰的销售记录;上个月,Mac 一口气推出了 10 位美妆博主联名的系列还未推出,很多粉丝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试了……

    为什么现在美容行业如此痴迷于“影响者”?还有,为什么没有行业经验的人跨界美妆行业这么顺利,这么普遍,很多你没听说过的品牌,你是不是在快速推出新品,占领市场?

    如今,美妆界的话语权掌握在这些美妆博主的手中

    在信息传播渠道民主化的趋势中,美容是最彻底的行业之一。据 NPD 称,欧洲和美国 92% 的美容消费者从顶级意见领袖的演示视频中获得灵感。

    “社交媒体在许多产品类别中都被高估了,但化妆品不是其中之一,”消费者分析公司 TABS 的首席执行官 Kurt Jetta 博士说。消费者正在关注社交媒体趋势。太奇妙了。”换言之,美妆行业的声音不再属于大公司,而是属于社交媒体上的“影响者”。

    在这里,我们可能会更恰当地使用“意见领袖”一词。他们大多是爱美人士,甚至是专业的美妆专家和美妆编辑,对美都有自己的看法。

    Mac 的全球传播高级副总裁赞扬了此次合作中的美容博主,他们的才华、观点和受粉丝启发的产品开发方法。并指出,他们发现,这些美妆博主中,很多都是MAC多年的粉丝,甚至比现在的产品开发团队成员还要久,“其实在某些地方,他们比我们知道的多。”。说吧。

    而美容专业能力恰恰是人们愿意点击“关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意见领袖在粉丝眼中并不像名人那样高不可攀,他们更多的是“真正的亲密伙伴”或“解决问题的伙伴”。这只是为品牌与目标消费者进行真实有效的对话提供了一条捷径。消除产品市场研究的成本。

    MAC的博主合作系列会提前三个月在每个博主的博客上发布消息。有多少人喜欢,又有多少人会购买?评论和点赞都有痕迹。也就是说,需求是存在的。

    MAC 的博主合作系列之一

    换个角度看,美妆博主基于自己积累的信任机制和对粉丝需求的理解,通过推出产品,总能准确俘获粉丝的心。据报道,MAC 的口红系列非常受欢迎,以至于该品牌“不得不不断提醒他们这是限量版。”

    “这是关于特定领域的可信度,每个人都追求产品,……(似乎)得到这套唇彩,砰!你什么都有。” NPD Group 全球美妆行业分析师 Karen Grant 说出了真相。

    对于美容意见领袖来说,声音和营销技巧相得益彰

    如果你看早期美妆博主的视频,内容通常只有化妆过程、美妆秘诀或发型教学,没有精心调整的灯光和幽默有趣的叙事场景,美妆博主主要展示化妆过程:如何好看循序渐进,没有特别突出产品的存在感和自身的个性。

    Phan 是 2015 年福布斯“收入最高的 10 名名人博主”中唯一的美容博主。自 2007 年以来,她从博客图片转向视频。现在她拥有 880 万订阅量,10 亿视频观看量,现在拥有一家估值过亿的初创公司。

    除了创办自己的美妆品牌外,Phan 还与美国数字网络公司 USA 共同创办了 ICON 在线平台,帮助新博主实现自己的想法。另一个美妆礼盒平台Ipsy专注于按月订购美妆样品礼盒。它鼓励爱美人士上传和观看视频,互相交流新产品,形成一个活跃的社区。成立第二年就开始盈利。

    从她的视频中,我们大致可以看到美妆视频的成长历程。 Phan 早期的视频是用笔记本电脑附带的相机在家中拍摄的。视频制作只是一个简单的化妆过程,带有一些粗略的语音解释。没有美妆产品和博主自己的生活方式,化妆技术也是小学生。入门级。

    这种视频的传播力有限。上述视频在2008年虽然有8000多条评论,但大部分来自Phan近年来走红后粉丝的“怀旧”。

    潘早期视频

    到 2010 年,美妆公司觉得这类视频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影响,他们的营销中心仍然是时尚杂志广告。 Media Radar 总结了 MPA(The of Media,其杂志成员包括全球最大的杂志集团到独立的小众杂志,拥有超过 100 个杂志集团)成员中的美容广告发现,发现 1 月至 4 月的杂志中的杂志2013年发现美妆广告达到6,143.56页,比去年同期增长10.3%。与 2013 年同期在时尚杂志上投放广告的同期相比,2012 年 1-4 月期间,有 138 个美妆品牌为其杂志增刊,349 个品牌未投放广告。

    最活跃的美容护肤广告主

    杂志美妆广告页数,图片来源:

    但是将时间线推到 2013 年左右,您会注意到 Phan 的视频显然已经开始完善。

    如果您将 Phan 视为一个品牌,她已经从一个“化妆方法”的小企业成长为 Phan 的生活方式品牌。她的视频加入了更多的私生活元素,更多的话题性(有时不一定和化妆有关),美妆的内容也更专业、更细分,比如《自制大米面膜》、《权力的游戏》龙女妆”、“丰唇的 5 种方法”、“我男朋友让我上瘾”、“我的新篇章”……

    这种方式为她带来了更多的口碑传播,更容易与品牌建立合作。因为她不仅明白她的观众为什么会惊呼,还成功地引发了下一波美妆潮流。如果没有超级细分的产品制造,她就无法实现这一目标。

    为什么美妆博主总是从口红开始自己的产品?

    NPD 在 2016 年考察了知名美妆产品,在推出的第一个月,美妆博主的“合作”带来的平均收入是传统名人联名的两倍。所谓的“明星联名”和“博主合作”的区别在于,“明星联名”一般只是名义上的噱头,而美妆博主其实是在为产品做贡献。

    但是对于美妆博主来说,化妆并不难。我们分析过,美妆行业高度工业化,几乎所有的产品研发和生产都可以外包给ODM代工厂。琼斯曾对好奇日报说,“像欧莱雅这样的公司,基本上都是靠ODM的,这说明,整个化妆品行业跟产品研发无关,而是跟品牌的市场能力有关。”

    也就是说,美容博主知道他/她的追随者想要什么产品就足够了。而“了解市场”正是他们所擅长的。

    根据《第一财经周刊》和天猫美妆联合发布的《2017年中国美妆及个护消费趋势报告》,2016年唇妆线上销售额增速是整体彩妆的5倍。不仅是女性对这个数字做出了贡献,男性也是如此。唇妆已成为18-22岁男性彩妆消费类别的前三名。礼物是我们能想到的最合理的出路。

    人们喜欢买口红,公司喜欢用口红来制造营销噱头。如果说社交媒体和网红经济表明我们渴望感受内心的最新事物,那么口红是最容易营造新鲜感的彩妆品类。

    没有一种化妆品像口红那样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以红色为例,它可以是极其性感迷人的红色,也可以是独立、自信、充满个性的红色。 Rouge Rouge推出了16种不同的红色,只需更换着色剂,就有16种不同含义的红色。这些细微差别的红色,当然还有大量其他同样微妙的颜色,售价在 200 元左右。大部分人会觉得买口红不是很贵,没有花大钱冲动购买的“愧疚感”。

    因此,美妆博主倾向于从生产门槛低、容易制造营销噱头的口红入手。

    像上图美妆博主“与MAC合作”推出的紫色口红,号称代表自己的颜色,很少有人说“我需要”,大多数人的意思是:“我喜欢你” ,而且花两三百钱养一个喜欢的人也没问题。

    美妆博主自创彩妆孵化器

    Manny 上传了一个使用明星眼影盘的化妆视频,以及一张眼影盘的照片和亲自演示的妆容。粉丝们的反应都直接在评论中表现出来,有人说“不协调”、“看起来很糟糕”,也有人说“这就是我想要的眼影盘”。

    这种即时反馈,也是众多“网红”等“快时尚”独立美妆品牌背后的厂商的商业价值。

    Kylie 背后的制造商是 Seed,您可以将其视为网络。如果美妆博主有想法将某样东西卖给他的粉丝,Seed 将在认为可行的情况下与美妆博主签订合作伙伴关系或许可协议,以帮助他们完成整个过程并提供商业帮助。根据 Seed 创始人的说法,他们通常更愿意参与某种形式的股权和利润分享合作伙伴关系,而不是一次性交易。

    而那些被传播和消费的“名人名人”,也带来了更多怀揣“草根到明星”梦想的年轻人加入这个阵营。它已经成为一个“专业”,背后有规模化生产的公司。我们之前报道的进入中国的影响者孵化器正在做类似的事情。

    拥有大量“网红”的公司层出不穷,如Hatch、Maesa Group、Kendo等。每个“网红”代表一个细分市场和一个零售渠道。当一个“网红”逐渐被人们遗忘时,下一个接替他的人很快就会出现。只要这个“产业”存在,长尾效应就一直存在。

    在某种程度上,美容品牌与这些博主合作的本质是相同的。

    美妆品牌也在使用“网红”方式进行营销

    除了与美妆博主合作外,美妆品牌现在也在模仿“美妆博主”视频模式,并将其融入自己的 DNA。 “(制作易于在社交媒体上传播的视频)已成为社交媒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和内容战略高级总监 Duo 说,他是最早开始制作此类视频的美容品牌之一。

    他们知道,传统广告中那些光彩照人的美妆视频已不再具有说服力,必须真实生动,让你有购买的冲动。视觉营销平台CEO总结建议最好是“原创、短、垂直、锐利、私密”。

    诞生于网络的美妆创业品牌定期在#上发布一系列视频,邀请公司内的会员、好友或美妆博主,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他们从起床到化妆出门日记”那段时间你做了什么。

    差点抄袭“网红”视频格式,却跟粉丝说没关系,因为现在跟她有合作关系了。

    美容视频

    目前美妆博主和美妆品牌的比例已经达到14:1。在微信和微博上,你也能感受到“意见领袖”的迅速涌现,从几百万大V到几千几十万“十八线网红”,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社交网络上传播,最人们不会跳出这张“网”,有的甚至不会跳出自己的“粉丝圈”。

    这一切都让整个场景显得热闹,但也在不经意间造成了一种非常支离破碎的局面。无论是品牌还是个人想要获得更多关注,如果无法抢占先机,就必须想出不同的想法。历史上第一次,美妆不仅有趋势,而且像新闻一样具有“时效性”的含义:一旦美剧、红毯、明星MV一出,惊艳的妆容就会随之而来。

    化妆品

    这会使名人代言或明星合作处于不利地位吗?这是一个可以说明差异的示例。

    MAC 去年 7 月推出了一个化妆品系列,以纪念 1995 年被枪杀的拉丁音乐家。它在几分钟内就售罄,并在 12 月应粉丝的要求补货。

    “我不会说哪个更重要,(名人)针对的是不同的群体。”对说。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

    登录

    关注微信小程序

    行业头条
  • 今日 0
  • 内容 2056
  • 关注 3182
  • 帖子间隔 侧栏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