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张颖(化名)家住市区,是个“爱美”的女孩,但从小就有一个习惯,就是看的时候总是盯着一个部位看镜子里的鼻梁,总觉得自己的鼻梁不完美。过去一年,张颖整容3次,花费数万元。家人看到张颖的“疯狂”行为后,立即带她去五台山医院检查。当被问及整容的原因时,张颖说不出为什么。对此,医生巧妙地利用“催眠”,查出她患有精神疾病,即“躯体化障碍”。
【奇怪的行为】
鼻梁不够大
一年三次
和其他女孩一样,张莹对自己的形象非常小心。小时候,她喜欢站在镜子前,盯着自己看很久。张颖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鼻子了。她总是抱怨自己的鼻梁不够大,不够直。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鼻梁的“委屈”从未消失。
去年,23岁的张颖毕业上班。她终于下定决心要完成她的心愿——整容。 “我小时候一直想做整容,但没钱,现在有了工作,挣点钱,第一件事就是整容。”去年,张莹联系了南京的一家整形机构,进行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整形手术。在反复强调自己鼻梁的“缺陷”后,整形外科医生按要求进行了“修复”,花费了8000元。乍一看,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然而几个月后,张颖站在镜子前,开始觉得自己的鼻梁骨还是有缺陷的。越看,越觉得自己畸形。这让她难以忍受,去南京整容。就这样,张颖一年整容3次,花费数万元,但她还是不满意。就在上个月,当张颖准备第四次整容时,家人拦住了她。父亲觉得女儿太爱美,举止古怪。上月初,他把她送到五台山医院检查。
【治疗】
医生用催眠术“说出”原因
昨天下午4点左右,记者来到五台山医院,见到了张颖的主治医生、江苏省精神卫生协会会长周朝云。他告诉记者,张颖被家人送来后有点不情愿,坚称自己“爱美”是对的,不是精神病。
从家人的交代中,周朝云对张颖的事情有了全面的了解,觉得她确实有心理问题。 “我多次问女孩为什么要整容,为什么这么在意鼻梁,她总是简单的回答‘爱美’!”周朝云说,第一次见到张颖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鼻子和常人没什么两样,和其他五官很相配。很和谐,不变形。整容背后是否有“隐情”?问她,张颖说不出为什么。周朝云觉得查明真相只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催眠”。
“催眠是临床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之一。”周朝云说,他先把张颖带进了一个安静的病房,先是采取了“凝视法”,就是手里拿着笔让张颖盯着看,让她视觉疲劳,然后在恍惚,在睡眠与不睡眠的临界点,大脑皮层进入抑制状态,肌肉松弛,眼睛无法睁开。同时,他也读出了口中的引导词:“你的眼皮越来越重,很重,很重……时光倒流,回到童年,你的美好回忆是……”
“按照指示,女孩不知不觉回到了过去,在催眠下,她将所有的记忆都暴露了出来。”周朝云表示,对于张颖的情况,一次催眠无法让她“说出”全部原因。 从上个月到本月初,他一共进行了4次催眠,从最初的浅催眠法到重度催眠,甚至深度催眠。最后,周朝云判断张颖患有“躯体化障碍”(一种慢性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身体不适,不能完全用身体疾病来解释)。
【原因揭秘】
妈妈的早逝留下了阴影,小时候喜欢“上鼻”
周朝云告诉记者,张颖被催眠后,“道”透露了一个秘密:原来,在她6岁的时候,生母出车祸去世,一年后父亲再婚,她和她继母有过关系,关系不好。童年不幸的经历让她产生了心理上的变化,对母爱不满意,所以她时常重温脑海中母亲的形象,与她相处的点点滴滴。在催眠中,张颖相信自己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也是最温柔的女人。小时候,他们一起唱歌,一起玩游戏,童年充满欢乐。
张莹永远记得的一个细节:她小时候经常和妈妈一起玩捏鼻子的游戏。五六岁的时候,她总是用自己的“小鼻子”去推妈妈的“大鼻子”。妈妈会假装“认输”,在床上“翻身”。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张颖都很开心。
“在她的记忆中,她妈妈的鼻子很大,鼻梁很直,这让她产生了希望拥有一模一样的鼻子的错觉。”周朝云说,张颖最难忘的就是妈妈的鼻子,她很想拥有。这样的鼻子,即使妈妈不在了,她也从未忘记,所以当她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愿望时,就有了整容的“疯狂”举动。
专家提醒
“怀疑”是一种精神疾病
催眠并不适合所有症状
周朝云也告诉记者,生活中有很多“疑心”的市民。有些行为取决于具体情况。出现频率高,幻想严重。周朝云之前也接触过此类案件。有的人总觉得自己不是父母所生,这就是“非血统妄想症”;他说,这些症状要根据情况来治疗,有的不适合催眠,只能靠药物治疗和辅导来改变内心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