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今年的“双11”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和很多带货的当红主播一样,佳佳已经开始“磨刀”,正在和团队一起准备选拔。
这是她今年转战医美直播以来,迎来的第一次大促。该团队专注于 HPV 疫苗和正畸治疗。这也是过去一年左右淘宝直播增长最快的一次。两大类。之前她擅长的其实就是直播美妆护肤品。
“2021年的明星主播要么转型医美直播,要么正在转型医美直播。”佳佳说。
问原因,部分是因为“第一代医美主播”在“6.18大促”前后的黑马记录。 6月10日,淘系头号主播《悉尼》单笔GMV为1.92亿,超越前任《土豆Fancy》创下的1.14亿记录。
即使在“6.18”过去的第十天,上述两人也以8.698.84万元和5.199.74万元同日排名。红人(淘快)的销量在“综合TOP20”中排名第二、第三,超越李佳琦,仅次于薇娅的9715.5万元。
疫情让2020年成为医美直播元年,但李佳琦、薇娅等老牌主播却迟迟没有出手。
8月,李佳琦的“美丽手腕”公司,仅仅因为打了一个医美擦边球,被上海市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30万元的行政处罚。在淘宝直播推广“楚普美容仪”中,使用“激活全脸胶原蛋白,提拉紧致,淡化皱纹,效果巨大明显,相当于一个月打一次 ”。被误解的商业宣传。
面对服务市场的不确定性和监管的收紧,李佳琦也在直播间回答了粉丝“什么时候进入医美品类”的问题,并坦言:我很想进入这个领域,并且我还邀请了上海某市三级医院的资深医美医生前来咨询团队。但毕竟因为行业和法规不够明确,我不敢碰这个行业。
“直播间推荐的医美项目,建议大家三思。”一位长期关注医美直播的消费者提醒Tech星球,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她从粉丝变成了路人。目前,几大医美主播都在直播间买了团票,或者参加了他们所谓的“医美盛典”。他们在品控和售后都有隐患,下单似乎靠谱。不会有太多折扣。”
医美直播的兴起,或许意味着颜值焦虑的进一步升级:当健身美容护肤品无法满足身材管理和面部管理的要求时,年轻人开始渴望更深层次的身体改造。
《2021年95后医美人群洞察报告》
据《2021年95后医美人群洞察报告》,消费力远不及前辈95后,却是市场上最大的“蛋糕”,占比近30%用户数。
2021购物季来临,医美直播平台打折团购有多少是“真羊毛”?这会是那些急于Z时代出现的人的新“天雷池”吗?
红海类锚
“目前医美主播做的比较好,除了土豆和雪梨,还有大喜庆、小猪姐、花花、虫子等。”韩影从2020年开始投身医美直播平台。产品,在接触这个业务领域之前,这些主播的名字对他来说是陌生的。
“敢进这个赛道吃螃蟹的主播,大多是因为他们原来的品类已经很血腥了,不想再当腰主播或者长尾巴了,一进来就发现 ‘真香’ 并出售一套 ‘Hi Body’ 或 ” 是过去数百种美容服装的最高销量。”
尝过医美外卖的甜头,最让人担心的是:主播在金钱的诱惑下,选择成为“价格最高的合伙人”的福利主播,还是愿意花一个有很多时间学习和医生/医院的良心锚是首选。后者显然是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就算主播已经亲临医院,也难免会有踩雷的项目。
医疗事故可能会使主播陷入舆论危机。当竞争者主播和相关利益相关者看到机会并陷入困境时,他们会更加普遍。 3月,土豆网曾在微博上吐槽“你为什么这么爱吃土豆?”,称“医院再好,不管是直播还是直播,都有1%的几率出错。不是。”消费者的痛点是“医院价格贵、项目错、后期维权难”。
因为不需要直播促销来引流,医美直播间很少有前三医院或顶尖机构。但是,对于中小医疗美容机构来说,获客问题是要投入大量资金。 “一些做低功的主播,和医护没有本质区别。医护主要通过整形群、作业号等渠道聚集粉丝洗脑,在给合作机构带来千万级业绩的同时,还赚了50多%- 90% 的销售额。”
余秋目前在莆田整形医院当医生。 “我们这里的工作很密集,每天九点多去医院,经常忙到晚上九点。”余秋告诉科技星球。由于医院在招收新人上投入很大,在人力上会最大程度的节省资金,“人尽其才”。
他看了一个主持人的直播,“大概5分钟就关门了,好尴尬。”余秋本人不喜欢直播间里明星主持和顾问(销售)的花言巧语。 “里面宣传的几位‘上市医生’在全国多家机构都有临时职位,但很少来我们这里出差。”
“主播在谈到我的项目时,还提到‘有协和医院的医生’——其实我之前只是在协和实习,看到这里起薪高,就来了。”余秋对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也不太自信:“培养一个成熟的整形外科医生需要10年时间,现在大家都在照顾‘40岁黄金时代’的资深整形外科医生,个个都是踩着求美者的失败。案子越来越大。”
凤凰网电商研究院:医美直播的商业链(以主播悉尼为例)
消费者来维权的案例每三五次就会发生一次。 “到了医院,一般客服会拉长解决周期,不讲理的人会慢慢放弃。如果是特别严重的意外,也会牵连联席,但一般也会牵连。”在公关上配合我们统战。毕竟我们最终得到的是我们宣传的钱。”
韩影认为,目前中国有超过40万主播,到2021年初,做医美直播的主播也将不足50人。未来,作为明星主播,重叠度高目标粉丝群体画像涉足医美,也会导致新建医美机构成本降低,进而影响行业机构对医生行医能力和规范化投入更多资源。
直播间的“美女过山车”体验
“当我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我突然被吓到了。”克莱回忆起第一次抽脂的情景,仍有心有余悸,“我当时很紧张,提醒自己,名人整容就像吃饭,我现在是名人了。”好在她是在靠谱厂家的直播间买的,没有遇到“手术台上的医生要高价”这样的极端情况。
“确实,我接待的客人中有5%-10%会当场退缩。”于秋证实了这一现象。 “不过,我最怕的是自己想的不好,表现的不平静,手术台上的暴力动作会增加很多风险。”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医美中“较轻”的单品会越来越受欢迎。与普通医美方案相比,轻医美恢复更快、痕迹更少、痛苦更小、安全性更高。 2020年中国轻医美用户市场规模达到1520万,预计到2021年将增至1813万。
今日网红:2016-2023年中国轻医美市场用户规模及预测
在邱宇看来,这是一个供求关系的市场:“医院大肆推这类项目,可以迅速降低消费者对医美的恐惧。同时,这样的项目更便宜,可以覆盖更多的岗位。” -95后和90后市场将引领未来的主要消费群体。”
种植在直播间的年轻消费者,很容易被网络上的低价优惠冲昏头脑。即使有多年的医美整形经验,当Clay看到一场医美直播活动推出的88元细胞再生、8.8元水氧嫩肤、99元光子嫩肤时,还是无法没办法。动心参与“秒杀”。
“当时还有一个闺蜜,激动的买了一套光子嫩肤,结果我和她一起去做的时候,发现医院用的机器是不对,而且在直播间根本没有导入,她之前从来没有当过医生。美女,我分不清IPL、OPT、M22、AOPT、DPL、BBL等类型根本就不是光嫩嫩肤,医生只会在他的耳朵里推荐各种‘升级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同时,另一位与克莱同为整形组的中年消费者的故事,也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上警示了她。 “她做了癌症化疗,十年前填充的硅胶假体全毁了,但这么多年前的整形手术,在事故鉴定中很难赢一家美容院。” Clay 认为,大多数消费者需要的是了解相关法律的律师,在做每一个医美项目之前,应该识别术前合同中刻意规避的责任风险。
“真正有责任心的整形外科医生会告诉你,要‘少量多次’,着眼长远,每次都不要抱太大的期望,”余秋告诉Tech星球。小荷、快手小鱼等巨头的入局表示担忧,“网络自有快节奏的氛围,无论是主播的推销词还是医生IP的形象美化,都是为抢业绩而生的: 等不及消费者马上生效,马上就会有大量的回购和利润,这些都违背了‘好医生’的认知。”
强监管来临之前,200亿市场如何自律?
据美白APP公关总监赵曦在2021年成都市医美行业协会的演讲中表示,2020年中国直播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其中医美直播将不到5.1亿,仅占4%;预计到2021年,医美直播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00亿。
非正规机构占据了国内医美市场的 60%。今年3月央视市场研究(CTR)报告指出,我国正规医疗美容机构市场规模约878亿元,黑市规模约1367亿元。行业整体服务质量和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
这也意味着整个医疗美容行业都将受到监管约束。 6月,国家卫健委等八部委印发了《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广告乱象面临整治,相关部委加大医美监管执法力度。医美直播行业正面临着即将到来的创新洗礼。
站在从业者的角度来看,对于韩莹来说,从纯视频行业进入医美直播赛道,不仅是因为看好市场规模留下的想象空间,还有野心创造价值:即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行业信息流通和透明度,提高消费者的医美意识。
“如果行业靠打假吃饭,那也一定有帮助消费者‘打假’‘避坑’的内容。” 2020年医美直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进入成熟期之前会经历一些自我调整。和自我净化。年轻群体善于利用互联网搜索他们想要的信息。 “黑机构”、“黑医生”、“黑针剂”、“黑主播”,注定不是在行业站稳脚跟的长期战略。
9月18日,医美主播土豆Fancy在微博上发布了题为《医美预防套路中规避陷阱的最全指南1.0》的长微博,详细介绍了17张长图。医院医生选型、光嫩肤、热玛吉、水光针、玻尿酸、肉毒杆菌素等常见直播间光医美项目的验证指南,顺便给医美节暖和排水9月28日;今年3、8月,新氧发布了《医美消费规避误区指南》。这些方式既是品牌形象的维护,也是行业自净自律的缩影。
医生群也在反思“IP化”的效果和反弹。过去,好的主刀医生是整形医院的骨干,名气主要靠消费者朋友圈来传播。 “IP化医美医生”的概念,让医美医生的形象在直播间、短视频、微博等社交平台上成为标签化、可定制化的角色。
“看起来医生的价值被社交媒体放大了,但实际上它可能是MCN和营销机构捏造的一个空壳。一旦消费者下线,发现医生的真面目与人不符,影响很大。医美行业的名声。”对于于秋来说,这是一个极其可怕的问题。
“每个人都想复制韩萧(微博60万粉丝)这样的KOL路径,韩萧既是整形外科医生,又是帅气的画家和艺术家。”但当医生听从MCN组织的安排,去直播间看手稿,假互动,拍摄假病例,还特意晒生活照片营造友善形象,整形医生群开始发展往坏的方向走,毁掉的是医生自己的名声。
医生输出干货,主播负责造势。 “整形医生+网红主播”的混搭组合未来或将继续出现在医美直播间,成为年轻求美者眼中的主流。
参考文献
上游新闻《江湖医美直播成新风口,主播7小时营业额破亿》
风暴之眼《悉尼医美直播翻车:牙科诊所做脸,医生无证受审》
今日网红《2021医美直播行业报告》
注: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韩英、于秋、佳佳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