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和曼尼
去年,Manny 成功登上了时尚网站的美女 排行榜,前者一路攀升至亚军。
这条线的后浪同样汹涌。 Alan、James、Lewys Ball,这些 16-18 岁的男孩子是看美妆视频长大的,现在他们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开视频账号。
并不是每个人都对男性出现在属于女性的美容市场感到满意。有一次我戴着粉色眼影去梅西百货工作,但我的上司让我卸妆。 16 岁的 Lewys Ball 还记得他第一次在药店 Boots 购买化妆品的尴尬经历。
刘易斯球
但当越来越多的美男出现时,他们就像最早的男性化妆师一样被慢慢接受,甚至被视为中性化的流行文化延伸。
千禧一代之后的 Z 世代(1990 年代中期至 2000 年代出生)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这些从小就被社交媒体培养、引领潮流的酷儿,不再痴迷于性别。根据调查和预测机构 JTW 的数据,81% 的受访者不再将性别视为重要标签。
美国营销副总裁解释说:“我们合作过的一些影响者拥有大量追随者,而且不仅仅是女性。”美妆博主Jake-Jamie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很多男人都在用化妆品。但是这件事被大家视为绝密,不想被曝光。”
无论是网红还是意见领袖,他们都与时尚同行一样真实地影响着化妆行业。 、Too Faced 等品牌早就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潜在的金矿,拼命拉拢美妆达人。这就是为什么在教学视频中来来去去的总是那些产品。
詹姆斯是代言人
然而,在各种平台上活跃的明星营销显然被低估了,因为美宝莲以广告合同聘用了曼尼作为证明。其竞争对手 MAC 不久前正式签下一名 19 岁的少年,以帮助推广这款新香水。早在去年,美国彩妆品牌就任命1999年出生的詹姆斯为形象大使;以美容订阅盒而闻名的 Ipsy 被请来担任造型师。
在一定程度上,社交明星的市场号召力已经与传统明星不相上下,甚至被超越。虽然前者一直被认为不够高端,但普通人,尤其是经常出现的女性观众,更愿意相信离自己更近的“真人”,而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明星。
很难说品牌对 Boys 的喜爱程度。至少在好奇心没有被完全满足之前,“他”营销绝对是个新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