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领域被宝洁赶超“压力很大”
2012年底,宝洁以“个人选择”为由派出任职21年的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翟峰后,宝洁总部又派出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相继。去年下半年,宝洁北京研究中心总裁陈某宣布辞职,转战乐丰。之后,研发部的另外两名高管分别调往欧莱雅和资生堂;今年2月,宝洁大中华区公关总监陈陌通过自己的微博宣布,离开公司5年的宝洁将开始新的领域工作。一直沉迷于中国“大佬”的宝洁,不再登高看山和小山,反而感到一丝凉意。随着去年以来的人事动荡和业绩低于预期,以及追求者的追捧,宝洁能否稳住阵脚仍是未知数。
提前实现裁员目标
预算紧缩是宝洁全球面临的一大问题,“裁员”也成为宝洁全球2012/2013财年的关键词之一。从公布的数据来看,宝洁公司实施的裁员计划将为其节省100亿美元成本,并使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
今年 2 月下旬,宝洁全球财务官乔恩在纽约举行的消费者分析师小组研讨会上表示:“1 月份市场增长非常强劲,2 月初销售出现放缓迹象,但情况有所好转。过去几天。” 该公司还披露,截至 1 月份已裁减 5,850 个非制造业工作岗位,比其在 2012/2013 财年末裁减 5,700 个工作岗位的目标提前了五个月。宝洁还计划到 2016 财年每年削减 2% 至 4% 的非制造业岗位。
据宝洁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确实有部分中层员工正在办理春节前收到年终奖金后的“季节性”离职潮。对于这些人员流动,业内人士表示,“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至于高管频繁变动,虽然宝洁官方表示这与“裁员”无关,而是基于“个人选择”。陆续离职的高管,给宝洁增添了不少猜测。去年底,宝洁向中国所有员工发出公开信,试图安抚员工。信中称:“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
不过,从央视广告招标的公开信息可以看出,从2004年到2007年,宝洁连续四年被评为央视广告招标的“招标王”。在2013年央视广告招标会上,宝洁的排名已经跌至第20位。与此相对应,上海家化、蓝月亮、平价本草、立白等一系列本土品牌今年强势亮相,使得注册快消品企业数量和中标金额再创新高。宝洁已经放缓了传统广告支出,但其竞争对手却没有。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报告,2012年,宝洁在传统媒体广告上的投入同比下降2.4%,而欧莱雅集团和联合利华在该领域的投入增长了2<
“市场第一”之争
去年10月,宝洁全球发布2012/2013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和利润同比分别下降3.7%和6.9%,其业绩低于市场预期。. 但今年1月发布的2012/2013年二季度报告显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宝洁二季度实现营收222亿美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同比增长。因此,该公司将本财年的销售额和利润预测提高到 40.6 亿美元。不过,宝洁的全球财报从未公开披露过其在中国地区的销售额和业绩。因此,宝洁公司
“表现正常,没有亮点,也没有明显下滑。” 在刚刚过去的宝洁中国第二季度销售总结会上,宝洁内部人士表示,他们对去年11月到今年2月的业绩表示期待。范围内,但大部分品类仍低于公司预期目标。对于即将到来的三、四月,大部分宝洁内部人士表示,“压力很大。”
国内市场,日化“先机”之战一直火药味十足。
今年3月,欧莱雅集团发布的2012年度财报显示,其在中国的销售额达到1.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1年间,欧莱雅的市场份额从9%上升到11%。尤其是在护肤领域,2012年,占有15%市场份额的欧莱雅已经超越市场份额不足10%的宝洁。
“洗涤和洗护用品是宝洁这几年贡献最大的产品品类,但与往年市场相比,这些产品品类逐渐进入微利时代。” 日化行业专家于飞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面对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毛利率越来越低,即便是传统的“大佬”宝洁,也难免被洗护业后来者追赶。和洗涤产品。缩小差距。
原力药妆领域
面对欧莱雅等竞争对手的追赶和众多研发人员的相继离去,宝洁一改往年在化妆品领域“保守”的作风,陆续推出多款产品。同时,今年2月,正式宣布调整公司内销售团队架构,整合原有母婴店、药妆店、化妆品专卖店、万宁、屈臣氏等多渠道新兴渠道进入“专业频道”。
今年1月,宝洁正式在中国推出了护肤品牌海积源,销售海洋补品。虽然宝洁官方一再否认区分其产品的目标消费者,但从海吉源59~139元的价格来看,SK-2、玉兰油和海吉园似乎代表了宝洁护肤品牌的高低价格。中低端不同的目标消费群体。稍后推出的“东方季节之路”是一个以草本植物为主的药妆概念。这两款产品将主要在化妆品店、药店等专业渠道销售。
进入化妆品的专业梯队,乃至药妆领域,宝洁似乎都“急于求成”。上述变动与宝洁大中华区新任销售总裁李红的上任不无关系。今年2月,宝洁销售团队进行结构调整,形成“专业渠道”,与原有的现代零售渠道、传统零售渠道和百货渠道相一致。差异化形成以化妆品领域为重点的特色市场。同时,电商平台、企业团购、积分等构成了另一个独立的新拓展渠道。
不同于与大型超市和传统零售渠道的合作模式,“专业渠道”显然对销售团队的专业性和服务有更高的要求。“化妆品不像沐浴露,顾客可以在货架上选择,只有良好的顾客体验和专业的服务,才能让化妆品卖得高毛利。” 据宝洁内部人士透露,“专业渠道”可能有相对“专业”的做法,在销售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上会更加精细化。“说宝洁转向化妆品店和药妆店是不准确的,应该说宝洁正在加大专业店渠道的力度和这方面的投入。” 张炳武,
对于研发人员频繁离职,张炳武认为,“短期内会有一些影响,但长期来看,可能很快就会有人接替。” 目前,海吉园上市才一两个月。目前尚不清楚宝洁此举的效果如何。于飞认为,无论近期业绩如何,转战专业药妆领域,可能是宝洁新的业务增长点。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