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妆博主“蓬勃发展”被罚100万元家长帮忙

2022-09-14 15:09:24 论坛: 行业头条 作者:胡萝北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批儿童美妆博主,引发社会关注。视频中,从开箱到讲解,从试色到上妆,这些孩子都相当专业,有的孩子甚至可以在没有父母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全套化妆。 5月26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利用儿童代言化妆品,涉嫌违反《广告法》和《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情节严重的,处以罚款。 100万元的罚款。

现象

开箱、讲解、试色、化妆

儿童“美女博主”很专业

化妆的世界似乎是为成年人保留的,但它不允许儿童参观。在一个在线短视频应用中,以“童颜”为关键词搜索,出现了很多视频。内容多样,包括儿童品牌彩妆评测视频内容、儿童彩妆教程、儿童完整护肤教程……在一些短视频中,孩子们还会对某款儿童化妆品进行详细讲解和试妆。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一段视频中,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正在为大家做儿童化妆品的拆箱,粉底、眼影、腮红、口红……小女孩的全套解说是很专业,甚至还说明了在涂抹粉底液的时候,会在手背上蘸一点粉底液试色。视频中,小女孩在没有大人帮助的情况下,也用这套妆容把整个妆容都补上了。该视频由小女孩的妈妈发布,目前在平台上拥有超过 10 万粉丝。

记者通过搜索发现,平台上有很多妈妈分享孩子的化妆套路。这些儿童美颜视频的发布者大多是孩子的家长。他们将分享养育孩子的细节,分享养育孩子的各种“好东西”,包括学习、衣着、生活用品等。随着“6月1日”儿童节的临近,很多家长和妈妈也为孩子买了儿童彩妆。

相关调查数据也从另一个方面验证了儿童美的“蓬勃发展”。某平台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儿童彩妆消费量较2019年增长300%,1985年代出生的妈妈都爱给孩子买儿童彩妆。河北、山东、四川销量已超过北京、上海、广州,成为儿童彩妆的前沿消费地区。

分析

有些化妆品含有刺激性成分

会引起儿童皮肤刺激

家长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记者注意到,在这些短视频的评论区,有少部分家长认为孩子们示范化妆很有趣,而大多数人认为“孩子应该是他们年龄段”的事情。

“现在市面上很多儿童化妆品其实并没有专业资质,根本就不是化妆品,更不是玩具。”一位在南京从事美容行业多年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家长分不清市场。以上所列儿童化妆品是否为合格产品。 “如果使用不合格的产品,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皮肤,严重的甚至会引起过敏性皮炎。”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药师介绍,儿童的体表面积与体重的比值比较大,吸收的药物和化妆品比成人多。经常化妆对孩子的皮肤不好。而且,与儿童药不同,儿童化妆品的使用说明和用量不是很严格,消费者无法准确使用用量。

从很多孩子的化妆视频来看,很多孩子都用成人妆。而成人化妆品中会含有酒精、丙二醇、防腐剂、香精等化学成分,很多成人会对这些刺激性成分过敏。与成人相比,儿童的皮肤更加娇嫩脆弱,对一些化学成分和一些有害物质更加敏感。如果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等问题。

律师

向儿童寻求代言涉嫌违法!

情节严重的可处100万元罚款

江苏通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晓亮告诉记者,国家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自今年5月25日起实施中介运营商和直播营销商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年龄方面,直播营销人员、直播间经营者为自然人的,至少年满16周岁; 16周岁以上未成年人申请成为直播营销商或直播间运营商的,应当征得监护人同意。

李晓亮表示,对于网络直播童妆或发布童妆视频的现象,应一分为二。 “如果家长通过直播平台发布孩子化妆的视频,甚至让孩子直接出现在直播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无意中宣传了某些化妆品,但实际上与化妆品公司无关。”

市场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儿童彩妆视频如果不刻意展示具体产品,更多的是“表演”来展示化妆技巧。本质上,这类视频属于消费者的个人行为。

但针对这种情况,李晓亮指出,网络短视频发布平台有监管责任,应妥善关闭。毕竟热门视频都是在网上传播的,很容易诱导其他小朋友。

另一种情况——如果广告商直接委托儿童代言化妆品的视频并在网络上发布,则涉嫌违法。儿童是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他对社会和事物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根据广告真实性原则,社会认知能力有限的人投放广告违反了广告真实性原则。 《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不得担任广告代言人。同时,《广告法》第40条规定,不得在面向未成年人的大众媒体上发布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酒类、美容等广告,不得发布网络广告。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游戏广告。

《广告法》规定,以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为广告代言人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责令广告主在相应范围内消除影响,并处广告费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不能计算或者明显偏低的,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李晓亮告诉记者,情节严重的,将处以广告费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算计或者明显偏低的,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广告审查机关吊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其一年内不受理广告审查申请。

关注儿童的安全

儿童安全座椅

正式写入法律

专家建议明确处罚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将正式实施。修改后的第十八条规定:“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因交通事故受伤。”这是国内首次写入“儿童安全座椅”。性立法已使儿童安全座椅成为乘车儿童的必备品。

事实上,2016年5月1日起实施的《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携带不满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入境家用车辆“是的,应正确配备和使用儿童安全座椅。”但是,法律和法规都没有对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行为做出具体处罚。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应为儿童乘车的安全制定更明确的规章制度,进一步约束法律责任。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王锐

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等约束装置是目前保护儿童行车安全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减少儿童道路交通伤害的重要途径。

根据《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2018》数据,发生车祸时,车内未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儿童交通事故致死率是安装儿童安全座椅的8倍,伤害率高出8倍。后者的 3 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2018 年全球道路安全状况报告,报告调查的 175 个国家中有 84 个已制定儿童约束系统的国家立法。今年,儿童安全座椅也被纳入我们的国家立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国儿童道路交通安全蓝皮书2015》显示,我国只有10%的儿童在乘车时使用安全座椅,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美国,这个数字超过90%。虽然这一比例近年来有所上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相距甚远。

许多父母仍然认为在乘车时抱孩子是安全的。交警部门表示,如果父母带着孩子坐车,即使在市区以50km/h的速度行驶,紧急刹车时,孩子也会以极快的速度撞到人的手臂。由于惯性,50km/h。如果此时发生碰撞,孩子的体重会在瞬间增加到30倍以上。以一个8kg的孩子为例,冲击力会达到255kg,相当于瞬间拿着5袋水泥。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根本不可能抱孩子。

中国儿童安全座椅普及率低的原因除了家长安全意识的滞后和对儿童安全座椅的认知和使用存在误解外,还没有统一的儿童安全强制使用在我国的席位。与性法律有关。儿童安全座椅使用强制性法律及其有效实施可以大大增加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率。

但是,《不受保护法》中没有对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具体处罚。已出台法律法规的地区中,南京、山东、上海未制定相应处罚措施。只有深圳不仅将儿童安全座椅合法化,还规定司机违章罚款300元。

这意味着,在无保障法正式实施后,如果父母没有为未成年人配备和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将没有相应的处罚标准和相应的行政执法部门。记者从南京交警部门获悉,目前,交警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发现家长不给孩子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只能为家长代言,不能查处或强制执行。 .

对此,相关专家也建议,虽然新修订并不能保证法律的实施,但应尽快出台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惩罚措施,确保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和使用。尽可能“惩罚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建议进一步明确规定监护人、其他家庭成员和司机在不履行处罚时将面临的法律责任”携带儿童时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