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随着“互联网”时代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视角。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结合发展,正在重构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看一个行业今天有没有发展潜力,关键看它离互联网有多远。只有真正能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行业,才能真正赢得未来。再优秀的品牌,如果没有互联网思维的包装和运营,很快就会失去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优势。甚至像新生儿这样的品牌,也能在互联网的浪潮中崛起。
随着“互联网+”新业态的形成,医美行业发展较快,互联网的宣传效应和用户转化的巨大市场潜力得到释放。同时,由于互联网本身的互动性和社区性特点,客户可以对服务的选择更加广泛、比较和针对性,使得医疗美容的实施过程和各个环节更加透明和可靠,行业有取得了更好、更健康的发展。12月17日,“新氧青年开放之夜”暨“2016新氧亚太医美产业盛典”在北京举行。
同日,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华熙生物集团CEO金学坤、韩国整形外科协会企划总监朴永镇、联合丽格医美集团董事长李斌台湾星河医美集团&新氧医美。林鑫总裁等重要嘉宾出席并致辞。这些大咖齐聚一堂,与参会者分享他们对医美行业的看法。
新氧创始人兼CEO金星在题为“数据医美时代来临——从被动到主动,从模糊到清晰”的演讲中表示,在大数据与精准流量并存的传统医美机构已经拥抱了互联网。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金星在演讲中从大数据的角度梳理了传统医美机构的营销包袱,指出了大数据分析后给整个行业带来的革命性提升:
我们认为医美行业的很多问题都源于“外科行业的专业化”。对于大部分医美机构来说,他们的强项是治疗和医美服务,但互联网不一定擅长。他们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团队成本大幅增加。在我看来,这些领域更应该由新氧等医美APP来承担和划分。
而这种承诺不仅体现在您所看到的医美电商平台和医美社区,医美APP将帮助您在更多领域实现整体互联网化和IT化。
以我们新氧为例,我们的分析团队利用平台上1600万用户的大数据,做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情。例如,我们发现每个人的一个痛点是我们发现所有的医疗和美容机构都在营销上花费了太多的钱。更多的金钱和时间。统计显示,普通医美消费者选择医院和医生平均需要15到30天。
目前医疗美容机构的营销过程非常复杂和漫长。从百度竞价、用户点击、访问咨询、电话,最后回到CALL,整体链条很长。而且,在整个模式中,医疗美容机构是被动的,开销巨大,流量转化为咨询的效率很低。统计显示,一个有效顾客的平均成本是200元,一个消费者到店的平均成本是2000多元。
我们团队正在思考如何改进这个过程,思考的结果是:通过分析一个用户的浏览轨迹,我们已经可以知道这个用户是否是有效客户。这些信息不是来自被盗数据,而只是数据分析,这很有趣。通过用户的浏览内容,我知道他的选择倾向。我们通过消费者浏览平台上商品的价格。比如他一直在浏览高价的玻尿酸。我们知道他有钱,心理代价比较高;相反,如果他一直在浏览打折商品,那么他一定对价格更加敏感。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大大缩短营销流程。
在传统医美行业,这些数据其实是所有医美从业者和顾问通过营销努力获得的。然而,辅导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个辅导员都能通过观察言语和情绪来“读心”。而且顾问有时会误判,比如用户会故意撒谎和隐瞒。但在大数据面前,人的话可以是谎言,但人的行为是骗不了人的。通过浏览曲目,您可以轻松了解他们想要谁,想要什么。同时,获取大数据的效率比面对面营销要高效得多,因为大部分数据是用户行为被动提供给你的,不需要你主动获取。这将大大提高消费者与医院医生的匹配效率。如果提高效率,成本就会降低,最终消费者也会受益。这是大数据分析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重点。
金星在致辞中还分享了他对“新医美机构”的看法。他说,新医美机构这几年发展非常成功,有几个特点:
一是重视口碑和网络营销。新医美机构不仅注重APP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使用,更注重客户的口碑。因此,不是他们在宣传自己,而是他们的客户在帮助他们积极宣传。这种营销效果非常高,使得营销费用的比重相比传统的医美机构大大降低。
二是注重性价比。性价比的概念,并不是说产品很便宜,行业打价格战,而是追求高性价比和高价格透明度。
第三个项目设计紧跟时尚潮流。项目设计和市场趋势必须紧跟其后。在以往看到的传统医美机构中,有的机构整个项目内容五八年都没有变过。
第四种环境的时尚。
五是管理团队年轻化。“医美新派”机构的核心管理团队基本都是80后甚至90后。他们在互联网的环境中长大,对年轻人非常了解,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年轻人。这些新兴的医美机构虽然目前数量不多,但都是火花四溅,未来几年会有巨大的发展。
此外,金星还提到了新上线的“云诊所”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指出,最难的部分是解决用户复购、线上节目和线下门店对接等问题。
作为医美上游供应商,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华熙生物集团首席执行官金学坤在题为《医美上游供应商全产业链布局》的演讲中指出,近10年来,医美行业上游的医药、设备企业已经不同程度的整合,由分散化向集中化转变。
国外公司方面,以美国肉毒杆菌素生产商艾尔建医疗为例。2012年11月,以3.5亿美元收购一家私营护肤品制造商;2013年9月, 与韩国Botox品牌签署了价值62亿美元的技术许可协议,在韩国以外的全球市场开发和销售后者的一种肉毒杆菌毒素注射产品;2015年6月,艾力甘医疗以21亿美元收购了一家专注于治疗双下巴和男性型秃发的公司。
国内企业方面,以复星医药为例。2013年4月,复星医药宣布与复星保诚中国机会基金共同投资2.2163亿美元收购以色列医用激光、光子射频及95.20%股权在超声波设备制造商Alma;华熙生物集团也有动作。2015年7月,华熙生物集团以5900万欧元收购法国医美设备。据统计,从2001年到2015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的并购数量呈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接近90起。
金学坤还透露,华熙生物集团目前正在从产品供应商向全方位服务商转型。除了在最初的产品上做得很好,还会延伸到服务、平台和渠道。
联合丽格集团董事长李斌也在“医美生态的未来”主题演讲中表达了对这个行业的展望。在他看来,未来五到十年,医美行业将会看到这些变化:
一、医疗美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人群覆盖范围更广。医美将从绝对隐私成为大众时尚。除了年轻一代90后、95后涌入这一消费市场外,40岁以上人群将成为面部年轻化和抗衰老的主要消费群体。
二、医生创业已经成为趋势。医生会逐渐发现自己在医美行业中是一个具有核心价值的角色,也就是核心生产力。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必须改变在传统产业链中的角色,变得更加主动和果断。
三、 产业链将被重新定义,独角兽将在第三方医美平台诞生。他们将改变就诊方式和人员联系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广告方式或竞价排名方式;规范医美行业,净化市场行为;赋予医生权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流量将分配到更细分的市场,因为市场正在朝着劳动力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
四、医美行业的媒体互动性和传播效率将得到提升。医生会产生很多超级IP,比如直播、自媒体等,传播和互动效率很高。这些媒体将在未来对医美产业链产生深远影响。
五、医美与新技术的结合会更加紧密。消费金融和医美保险的出现将成为常态,VR技术将使医美在线诊断成为可能,这将导致大量资金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