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务部发布了《主要消费品供需情况统计调查分析报告》。报告显示,38%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增加进口化妆品的消费量,36.1%的消费者购买进口化妆品占其化妆品消费量的30%,甚至超过孕产妇和子产品,属于所有类别。比例最高。
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供应状况和需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商务部分别对流通企业和消费者进行了调查。
在受访的1018家企业中,95%以上为店内补充零售业态,包括超市、百货、大型综合超市等,其中85%以上的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在接受调查的1397名消费者中,80%以上的受访者年龄在30岁以上,家庭人口主要为3岁以上,36.7%的受访者有家庭月收入。两万多元。
报告指出,我国商品供应以国产为主,而明年增加进口意愿强烈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食品、母婴用品、化妆品、手表眼镜和乘用车等领域。需求方面,消费者对进口精品的消费意愿不断增强。过去一年有或打算购买的进口商品比例达到86.6%。消费者关注食品、服装、鞋帽和化妆品。更高。
同时,报告还分析了化妆品的供需情况。
75%的消费者认为国产护肤品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
数据显示,在化妆品供应方面,23.7%的企业销售超过50%的进口商品。其中,香水品类达到了31.5%,可以说是最依赖进口的化妆品品类。
明年,9.2%的化妆品企业计划增加进口,7.2%的企业计划减少进口,其余维持现状。我国所有商品大类综合数据为:7.2%的企业计划增加进口,7.4%的企业计划减少进口。不难看出,化妆品企业更愿意增加进口。
供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化妆品企业更愿意增加进口。归根结底,消费者对进口化妆品有着强烈的消费需求。
报告指出,消费者购买进口化妆品的比例较高,36.1%的消费者购买超过30%,61.4%的消费者购买超过10%。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这两个值很可能会上升。因为从数据上看,38%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六个月内增加进口化妆品的消费,而只有12.7%的消费者计划减少。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化妆品的需求旺盛,未来会购买更多进口化妆品。
值得注意的是,75%的消费者认为国内市场的护肤品不能满足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在选择护肤品时加大进口力度,更加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对于国产化妆品品牌而言,提升护肤品的品质和功效势在必行。
消费者看重质量,但供应商更喜欢大品牌?
进口化妆品如此受消费者欢迎,他们在购买化妆品时最关心哪些因素?企业在进口化妆品时,基于哪些因素?资源和需求是否匹配?
他们还计划“增加进口”。企业在进口化妆品时所关注的方向与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所关注的方向不同,但有一个因素是企业和消费者都非常重视的。
数据显示,“品牌”是企业选择进口化妆品的决定性因素,关注度为42.7%。企业在进口化妆品时关注品牌是有道理的。品牌是反映产品核心功能和价值的无形资产。企业以品牌进口化妆品,至少在产品质量和信誉方面,不仅可以降低安全问题的风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保证销售。而消费者对国外一些大品牌的追捧也是企业在选择进口化妆品时重视品牌的另一大因素。
除了“品牌”之外,“安全”和“价格”是企业在选择进口化妆品时要注意的另外两个因素,占比分别为15.7%和13.9 分别为 %。
“安全”的重要性,不仅是企业对消费者责任的体现,也是维护自身形象的需要。中国消费者对产品安全问题特别敏感,本报告已证实了这一点。消费者关注“安全”的比例为69.7%,这是消费者在选择化妆品元素时的第二个关注点。可见,在选择化妆品时,“安全”是企业和消费者的首要任务。而这也是消费者尊重进口化妆品的一大原因。对国货质量没有信心是一种普遍的情况,不仅限于化妆品。另一个因素“价格”决定了利润率和定位,因此成为企业在选择进口化妆品时比较关注的一大因素。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选择化妆品时,“质量”比“安全”更受关注,关注比例为70.2%。进口化妆品能吸引中国消费者,除了一些大品牌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的“品质”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比如欧莱雅集团2017年研发投入68亿元,甚至超过了部分国产品牌的年销售额。
质量与研发投资之间存在直接联系。国产品牌重营销、轻研发是普遍问题。这份报告明确指出,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最看重“品质”。因此,国货要想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就应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随着化妆品进口关税的大幅下调,在扩大消费需求、推动中高端美妆消费回归国内渠道的同时,也在倒逼国内化妆品品牌和供应商向品质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