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专家”女性生理相关检查6次仍未达到预期疗效

2022-09-22 12:09:16 论坛: 动态 作者:丁菁义

近期,工商部门接到了多起消费者对美容行业的投诉——

周女士一年前在一家医美店开始坚持治疗疤痕修复,前后共6次,总费用为24260元,但仍未达到预期效果,且泛滥变得越来越严重;

齐女士在美容院和健身中心做E光祛斑,不小心烫伤了脸。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是二级烧伤,会留下疤痕。,不接电话;

董女士请了一位所谓的“上海专家”,在一家美容生活中心对女性进行了体检,并做了相关项目。花了6.38万元,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小的创伤。经工商部门检查发现,生活馆不具备相关经营资质,属于范围外经营...

上述消费者权益保护虽然通过工商院调解员的努力挽回了部分消费者的经济损失,但给他们留下的创伤和心理却难以抹去。

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调解过程中发现,不少美容院经营者会夸大美容效果来诱导消费者,最常见的有“显着”、“见效快”等口头承诺。 、“免费体验”、“不满意可退款”等,但在实际提供给消费者的合同中并未明确写明,以免承担责任。一旦消费者在实际消费后不满,想要维权,就很难成功。

此外,生活美与医学美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对方表示,一些不合格的美妆店,容易随意超出经营范围。所谓的“专家”并不是真正的合格,所谓的进口产品也很可能是没有标签的不合格产品。资质不足,技术人员技能不到位,产品来源不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把“美”变成“毁容”。

最后,在美妆行业,一般有会员卡或消费预付卡来宣传筹款,消费金额较大的还回赠券。消费者在使用消费卡或消费券时,经营者往往会设置许多不合理的条款来免除消费者的义务,甚至以消费者预付款为由跑路。

对此,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接受美容护理时一定要谨慎。例如,在进行美容治疗之前,他们应该了解美容机构的实力、设备、条件、价格和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好检查对方的执照是否齐全,包括营业执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医师职业资格证书等。消费者在接受美容服务前,也应将美容协议看清楚,避免因责任不明确而引起纠纷,同时保持清晰头部理性消费,不相信经营者的花言巧语,一时冲动后悔。